孩子喂奶后总吐奶?可能是家长做错了五件事,不改正当心宝宝厌奶

孩子喂奶后总吐奶?可能是家长做错了五件事,不改正当心宝宝厌奶

文 | 妈之道(高级母婴护理师,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几乎所有的新生儿在吃完奶后会出现吐奶的情况,但是这种现象虽然比较常见,家长们还是免不了担心:

“宝宝每次吐那么多,真的太吓人了,好害怕他会呛着。”

“孩子吐奶真的没有问题吗?本来吃的就不多,如果吐出来,是不是就没有营养了?”

孩子喂奶后总吐奶?可能是家长做错了五件事,不改正当心宝宝厌奶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无关

家长们如此担心也是能理解的,即使再正常的事情,如果出现的情况多了,也可能变得不正常了。

孩子喂奶后总吐奶?可能是家长做错了五件事,不改正当心宝宝厌奶


孩子频繁吐奶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宝宝食道与胃部连接的括约肌力量比较弱,如果喝的奶多了、喂奶的姿势不对、进入的空气多了等等,都可能导致宝宝出现吐奶的情况。

而且这一现象有时候是他们对自己的自我保护

胃不舒服、难受的时候,吐一点出来也就舒服了。

但是,吐奶的另一个名字为“胃食管反流”,吐出来的奶结块了,用酸味,也是因为有了胃酸的参与。

孩子喂奶后总吐奶?可能是家长做错了五件事,不改正当心宝宝厌奶

因此频繁吐奶对孩子的胃部还是有很大伤害的:

食道被灼伤

胃酸的腐蚀能力是比较强的,宝宝脆弱的食道可能难以承受。

厌奶

宝宝如果每次喝完奶之后都有不舒服的感觉,以后可能会对喝奶感到厌恶。

睡不好

刚刚吐完也并不能让他们马上就舒服,还可能因为呕吐的原因更难受,特别是晚上,可能因此休息不好影响发育。

孩子喂奶后总吐奶?可能是家长做错了五件事,不改正当心宝宝厌奶

宝宝吐奶虽然是一种比较正常的情况,但也是家长喂养不当后的自我保护。


孩子喂奶后总吐奶?可能是家长做错了五件事,不改正当心宝宝厌奶

希望宝妈宝爸们在给爸爸喂奶的时候,少做这几件事

让宝宝躺着吃奶

宝宝平躺着吃奶,很容易造成奶水逆流,本该流入胃部的奶水,被挤压在食道,孩子活动一下可能就吐出来了。

最好还是竖抱或喂奶的时候将孩子的身体倾斜。

吃饱就让宝宝躺下

宝宝食道的括约肌本就不发达,如果喂得多了,一躺下,也容易使奶水逆流

孩子喂奶后总吐奶?可能是家长做错了五件事,不改正当心宝宝厌奶

家长可以在晚上少喂一点,喂完后记得给孩子拍嗝。

喂养过量

父母很难判断孩子是否吃饱了,因此总是可能喂多,这也是造成宝宝吐奶的主要原因。

如果孩子吐奶太频繁,家长最好进行减量,有时候前一次喂得多了,第二次也需要减少。

●当宝妈奶冲的时候,最好不要喂孩子,以免喂得急,可以先挤出来一些。

●用奶瓶喂养的宝宝,父母注意挑选合适他们的奶嘴,以免量大和进空气。

拍嗝姿势错误

拍奶嗝也是要注意方法和力度的,家长拍错了或力度小了,可能拍不出来。

孩子喂奶后总吐奶?可能是家长做错了五件事,不改正当心宝宝厌奶

拍嗝的时候,家长的手掌需要是空心的,力度控制在宝宝的头部轻轻摇晃即可,一次拍嗝一分钟。

对于还不会坐起来的宝宝,宝妈想抱住他的时候,注意护住颈部。

孩子腹部着凉

如果不注意宝宝腹部的保暖,也可能使他们因消化不良,出现吐奶的情况。

孩子喂奶后总吐奶?可能是家长做错了五件事,不改正当心宝宝厌奶


当然,家长面对孩子吐奶的情况,也不要太焦虑

有时候孩子吐完奶后并没有觉得不舒服,但是家长紧张他们的身体出现了问题,还夸张地跑过去查看情况。

有时候甚至着急地喊其他人过来看看,嘴里还不停地念叨。

孩子喂奶后总吐奶?可能是家长做错了五件事,不改正当心宝宝厌奶

这个时候,大人们紧张的情绪其实会反馈给小宝宝,也会吓得他们紧张大哭,然后将小事闹大。

严重的吐奶情况比较少见

虽然宝宝经常性吐奶不好,但家长也能观察出他们的身体情况:

如果孩子吐奶后没有哭闹、不适、体重减轻或吐出的奶颜色有问题、有异物等的情况,就没有多大问题。

孩子吐奶也不大影响营养的吸收

如果喂得过多,孩子吐出来了一点,肚子里也是有奶水的,就只是轻微不舒服;

如果喂奶了一段时间后吐奶,那么他们已经消化吸收部分了,家长也不用太担心营养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括约肌   家长   宝宝   孩子   奶水   胃酸   胃部   食道   逆流   当心   频繁   力度   紧张   担心   不好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