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很多时候,女性的伟大在于“背后”“默默”地付出,从不张扬。

她们也许其貌不扬,也许就如你我一般平凡……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每一杯茅台

都离不开她们的脚下功夫

不管会不会喝酒,你都听过“茅台”的名声吧?

茅台酒好喝,和酒厂的无数道工序有关。

各行都有自己的“门道儿”,就像白酒业,坊间流行一句话:“曲是酒之骨”,说的是白酒好不好喝,取决于“酒曲”。

酒曲如果没做到家,后面白下功夫,酿不出醇厚的味道。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在茅台厂官网的微纪录片中,就提到过有3000名女性做酒曲的事。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酒曲”是茅台酒的灵魂,“踩曲”环节尤为重要。就如同蒸一锅馒头,需要一块发好的老肥来发酵,这样才能蒸出好吃的馒头。

也许有人说,现在都是机械化工艺,酿酒还用得着人去上脚踩曲吗?

在一些传统行业中,祖先留下的手艺,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据说,茅台厂之前也引进过一些能精准模仿人工踩曲的机器。可是,有经验的老工人发现,机器做出来的酒曲,到了发酵后期,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味道不够醇厚。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于是,上世纪90年代,茅台厂又全面恢复了“人工踩曲”的传统工艺。

在贵州茅台酒厂的纪录片中,就有少女光脚踩酒曲的历史影像。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坊间相传,茅台酒厂对招聘人员非常严格,尤其是踩曲工,必得是十七八九岁的少女。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少女的纤纤玉足分泌物少、霉菌少,而且出汗少,在“踩曲”的过程中确保酒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还确保了酒中微生物平衡繁殖。

茅台的曲块有极为严格的标准,要“外紧内松”,并且还要踩出一定厚度,大致在13到14.5厘米之间。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只有把曲块踩得厚度适中、松紧适宜,才能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保持后续良好地发酵。

而女性身材娇小,脚上的力道易于将酒曲踩成龟背形状。所以,茅台酒好喝,这些踩曲女工功不可没。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在茅台酒厂自己拍的微视频中,就记录下这些踩曲女工的辛苦状态。

每天凌晨4:20就要起床,5:10天蒙蒙亮到厂上班。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别忘了,她们也是十七八九岁的姑娘,正是贪睡的年纪。

可是,为了做出好的酒曲,她们在别人酣睡时就要出门工作。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由于踩曲的过程不能间断,这就意味着女孩儿们要连续踩曲四五个钟头。

所以,从早上5点多,要连续踩到上午10点多才能结束。

每天的踩曲工作结束后,女工们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也有人说,体力活应该男人上。问题是,男性的体重过重,如果换成彪形大汉来做,就非常容易把曲踩得过为紧实,不利于微生物的发酵。

所以,别以为女人只能拿绣花针,关键时刻,女人就像千斤顶,只要给她们一个支点,她们能撬起茅台镇的酒香。

现在每到端午前后,茅台镇上的酱香白酒厂都会组织隆重的制作酒曲仪式。

做酒曲的过程并不神秘,但是要想把酒曲做好,还是离不开经验和技术。

首先,把小麦捣碎,加入水和酒的“母曲”搅拌,然后把它们放进一个木盒,人光着脚站在上面不停地踩,直到踩成酒曲原料。

每年端午节前后,踩曲女工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就到来了,她们要趁着空气湿度和温度最适合酒曲发酵的时节抓紧工作。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可以说,茅台酒的飘香,离不开这些女工的辛勤付出。

如果星猫园长不是看到茅台网上“曲间芭蕾”这段微视频,压根儿不会联想到茅台酒的出名竟然和这些默默无闻的女工有关。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现实中,不光是踩曲女工,我们当中很多平凡的人,在不起眼的岗位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就像微纪录片中那个踩曲女工眼含热泪说到:“每天虽然很累,但是我也挺佩服我自己的。”

在很多人心目中,酒桌上的推杯换盏从来都是男人的主战场。但今天看到这些历史影像,还会有人漠视那些从未缺席的“半边天”吗?

没有她们,男人的酒局早就泡汤了。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李白、杜甫是男人

今天,我们却被这位女先生感动

一提到诗人,很多人脱口而出的都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从这些大男人的诗句里,我们品读着他们的傲娇、豪迈,或他们的不得志,哀怨……

都说男人胸怀天下,这些大诗人借诗词抒发胸襟。

然而,诗词能流传到今天。除了一代代人们的背诵,还要领会诗文的精髓、诗人的意境……而这些“内涵”还是需要有先生解析和传递的。

叶嘉莹就是这样一位“教书先生”和“传承者”。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说她是才女也好、名媛也罢,多少都离不开她在诗词方面的造诣。

人们听说她的名字,是2019年叶嘉莹捐出一千多万的消息上热搜才开始的。

其实,这些年,她捐出自己的积蓄,累计三千多万,用来支持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

钱财对她来说,如同烟云,她更看重的,是诗词对于民族的意义。

在叶先生心中,诗词能提升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品读诗词的人不会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舍弃掉做人最宝贵的东西。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今年97岁高龄的叶嘉莹,刚刚登上了《2020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获此殊荣后,叶先生说:“我没什么本事,一无是处,只是个教师。”

叶嘉莹的谦逊,丝毫不能磨灭她对中国古典文化做出的贡献。

如果你听说过她的经历,一定会对这位女先生钦佩不已。

叶嘉莹的祖父是清朝的进士,爸爸是北大外文系的高材生。

小时候,叶嘉莹不爱出门玩,把自己关在家里,背唐诗宋词。

如果这一生就这样走下去,也算安稳度过,可命运偏偏不公,让她经历了三次打击。

第一次,1941年。17岁的她正在上大学,北平沦陷,父亲杳无音信,母亲突然去世。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突感生命无常的叶嘉莹作为长姐,担负起照顾两个弟弟的责任。

第二次,1949年。25岁的她新婚不久,丈夫在国民党海军任职,败退台湾,她随同赴台。第二年,丈夫被捕入狱。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叶嘉莹当时正在学校当老师,受丈夫牵连,她和正在哺乳的女儿也被警察带走。

顾念她是个母亲,警察局把她放了,可是出来后她却丢了工作,只能带着女儿寄人篱下,住在走廊。

那段时间,她想过自杀,也许是初为人母的刚毅,支撑她挺过那段艰苦岁月。

第三次,是在1976年。彼时的叶嘉莹在诗词鉴赏方面的能力突出,被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聘为教授,一家人定居海外。她的两个掌上明珠都已经结婚了。

53岁的叶嘉莹也快到了退休的年纪,想等女儿有了孩子,自己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就在此时却传来大女儿命丧车祸的消息。

噩耗传来,白发人送黑发人。叶嘉莹的精神支柱塌了。早年丧母、老年丧女,人间悲剧都发生在她的身上。幸好,诗词给了她莫大的慰藉。

两年后,到了1979年,叶嘉莹给中国教育部写信,表达了自己希望利用假期回国教书的意愿,为的就是把中国诗词的魅力传承下去。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中,她自费机票,到中国的学校免费授课,传授古诗词。

有一次,叶先生在南开大学讲座两个多小时,这位九十多岁的女先生竟然站着讲完。

学生为她递来椅子,她说:“站着讲课是对诗词的尊重。”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在一次采访中,叶先生说出下面这段话:

“结婚不是我的选择,去台湾也不是我的选择,去美国也不是选择,留在加拿大温哥华不是我选的,这是命运。只有回国来教书,是我唯一的、我一生一世的自己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对女性的印象是“柔弱”“不堪一击”,但现实中,每每扛起民族脊梁的却从不缺少女性顽强的身躯。

就像《感动中国》给叶嘉莹的颁奖词所说: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星猫说

3.8节快到了,写下这篇文章给所有的女性一个温暖的抱抱吧。遇到挫折时,有时女人的韧性要强过男人。希望能屈能伸的女性,活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原来茅台酒的出名,和3000名少女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茅台酒   南开大学   酒曲   茅台   好喝   女工   酒厂   微生物   片中   中国   诗词   女儿   少女   女性   男人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