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她把儿子“鸡”进北大,身价百亿,教子之方我们可以效仿

41年前,她把儿子“鸡”进北大,身价百亿,教子之方我们可以效仿

今天,来讲一个女人的故事,我敢说,就算你没见过她,但你的学习之路或职场生涯都或多或少和她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先埋个“包袱儿”。

这个女人,叫李八妹,江阴的一名农村妇女。

李八妹的一生,很多时候和数字“8”特别有缘。出生于1931年8月初8,家里排行老8,起名时父母也没太走心,直接叫她“李八妹”。

出生后的第8个月,父亲去世,家里一贫如洗,连安葬的费用都是乡邻凑的钱。

借来的钱,李八妹的母亲想尽快还,毕竟谁家都不富裕。于是,母亲怀抱着李八妹,从江阴坐船赶到上海的小叔子家,也就是李八妹的亲叔叔那里。

叔叔是开糖厂的老板,母女俩还没进门,婶娘一看身穿重孝,板着脸说:“死了男人是你命苦,我可没有钱借给你,走吧!”

就这样,连顿晚饭都没留,就把身无分文的母女俩赶了出去。

顿时,母亲大滴大滴的眼泪就掉了下来,李八妹在母亲胸前抱着,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当时从小叔子家出来,母亲只想去投黄浦江。

母亲带着李八妹又投奔了她的姑妈家,姑妈和姑夫也是开厂子的老板。

和叔叔、婶娘不同,这两口子心善,不仅给了母亲50个银元,还安慰李八妹母亲:“你看这小姑娘长得好看,两眼激灵灵,长大掌大印!”

时常听母亲讲这些往事的李八妹,骨子里带着一份耿直,善恶分明。

41年前,她把儿子“鸡”进北大,身价百亿,教子之方我们可以效仿

因为家境困难,同龄孩子去先生家里读私塾,而李八妹只能跟着姐姐去割草,给家里喂猪养羊。

7岁时,李八妹就跟着母亲学习纺纱;10岁,跟着哥哥学裁缝做衣服;14岁进了江阴大成织布厂当工人。

14岁的年纪还算童工,可李八妹要承担起和其他成年人一样的工作量,每天去厂子,光是路程来回就要走7公里。

厂里没食堂,只能自己带冷饭充饥。三年后,本来身体底子就弱的李八妹终于扛不住了,犯了胃出血,大病一场。

终于熬到了解放,厂里人事科的同志很同情李八妹,想着这姑娘是厂里的“老人”,人又勤恳,于是科长想调她去个轻省点的岗位。

新岗位需要写写算算,李八妹哪里识字,第一次,李八妹意识到大字不识会错过多好的机会。

可是,她不认命。李八妹想起村里有个姐妹识字,于是她打算“临阵磨枪”,从12345……到个十百千万,一个一个字地学。

三天下来,李八妹凭着三天积累的“存货”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两年后,纺织品公司的领导看到李八妹的进步突飞猛进,于是让她负责管理江阴13个纺织厂的统计,每天做报表。

只可惜她后来又犯了一次胃出血,错过了去苏州纺织大学的学习机会。这一次,李八妹又意识到:没有好身体,什么都白搭。

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是李八妹一辈子最苦闷的事。

41年前,她把儿子“鸡”进北大,身价百亿,教子之方我们可以效仿

上世纪60年代初,厂里把职工下放到农村,李八妹回到老家,组织上派她当生产队长,负责把生产搞上去。

因为从小有养猪的经验,一上任,她就号召村里养猪。可是社员说:“人都吃不上饭,拿什么养猪?!”

面临当时的困境,社员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可是上面既然派了任务,就要做好!

李八妹想到一个法子,来让乡亲们填饱肚子:在种田方面,李八妹这个地道的农家女还是有一套的,她先到江阴皮革厂搞来2000斤猪皮,用肉皮做肥料给稻子吃。

肉皮拉回来,社员一个个红着眼,说还是先分给人吃吧。最后,在大家的恳求下,李八妹同意每家分一点,然后把剩下的猪皮剪成一块块,放进田里的稻根下做肥料。

一下子,当年水稻亩产600多斤,李八妹负责的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有粮村”!全村不仅家家户户有粮吃,还养起了猪,过年能吃上肉。

李八妹的领导才干显示了出来。当地很多人都开始拥护她,认为这个女人“能干”!

从1963年到1980年,李八妹一共养了136头猪,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后来,赶上改革开放,土地分配到户,彼时的李八妹已到了不惑之年,思虑再三她决定办厂子。

说干就干,凭着6台冲床,李八妹开起了规模不大的五金矽钢片厂,自己当厂长,又当供销员。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一年能赚两三万。成为村子里“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41年前,她把儿子“鸡”进北大,身价百亿,教子之方我们可以效仿

如果,前面讲的是李八妹“女强人”的一面,那么,下面星猫园长讲的是李八妹的另一个身份——母亲。

李八妹生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大儿子4岁时不幸夭折,所以,她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儿子。

小儿子出生于1962年,正值全国粮食紧缺的时代。也正是李八妹张罗全村养猪的时候。

凭着自己的勤劳,李八妹不仅没饿着孩子,还经常给儿子杀鸡煮汤吃。有人说,那个时代,估计再也没有哪个小孩子喝过比她儿子更多的鸡汤了。

李八妹寄希望于小儿子身体强壮,将来有出息,给小儿子起名“老虎”。

虽然疼爱儿子,但李八妹对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严格的,并且以身作则。日后,人们经常看到“老虎”扑通给母亲下跪听训的场景。

在母亲严格的要求下,“老虎”14岁就成为全村有名的劳动能手,他插秧的速度超过了很多干了几十年农活的农民,甚至成为全村第一,聪明的“老虎”还学会了开手扶拖拉机。

劳动能吃苦,肯卖力,“老虎”完全继承了母亲的优点。当时,村里很多大妈都把能干的“老虎”当成女婿的最佳备选。

可是,出身农家的李八妹却不愿意让儿子当一辈子农民。

她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就是:“老虎啊,你好好读书做个教书先生,就不用在庄稼地里翻腾了,那样多神气。”

“老虎”15岁那年,全国恢复高考,李八妹给儿子设定一个目标——常熟师专。她和儿子讲,如果考上这个师范学校,出来当老师,这辈子就不愁了。

可惜,当年没有太多文化知识的“老虎”没能实现母亲的愿望落榜了,那个时候,很少有年轻人在家“吃闲饭”来备战高考。

但,李八妹相信儿子聪明,一定能成,就决定让儿子复读,再考一次,既是为了儿子的前程,也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

第二年高考成绩出来,“老虎”依旧名落孙山。

41年前,她把儿子“鸡”进北大,身价百亿,教子之方我们可以效仿

李八妹没灰心,她打听到江阴一中办了高考复读班,但是只收取落榜生的前40名,可是,排名靠后的“老虎”没资格复读。

为了让儿子享受好的教育和先进师资,李八妹一个人跑到县城拉关系,历经千辛万苦,为“老虎”争取来一个宝贵的复读名额。

那一天,当“老虎”看着母亲被大雨浇成“泥人”的样子,还帮自己把复读的事办妥,他知道:自己再无退路。

就这样,“老虎”每天5点起床,深夜12点睡觉,春节前在班上的名次还排在30多名,高考前的摸底成绩,竟然排到全班第一。

最后,“老虎”第三次走进高考教室,英语那场考试,两个小时的试卷他只用了40分钟就交卷了。出考场时,在外面守候的英语教师还觉得他把高考当儿戏而扇了他一嘴巴。

可是,高考成绩出来后,满分100 的英语卷子,“老虎”考了95分,这个分数超过了往年北大的录取线。

这下,母亲设定的常熟师专有戏了,可老师不想浪费这样的好成绩,亲手替“老虎”在志愿栏上写下“北京大学”四个字。

那一年的夏天,过得比往年慢,在焦灼的等待中,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寄来了。

“老虎”开心极了,李八妹更是等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那是1980年的8月,“老虎”金榜题名。

为了庆祝全村从来没有过的大喜事,李八妹请来三名厨师,把家里的猪羊鸡全贡献出来,大宴全村人。

41年前,她把儿子“鸡”进北大,身价百亿,教子之方我们可以效仿

接着,“老虎”开始了北上的大学生活。

八十年代的北京,很多学生都是勤工俭学,但“老虎”的生活从来不吃紧,因为李八妹的能干一直为儿子提供不错的物质生活。

进了北大,“老虎”发现那里人才济济,丝毫不敢放松,依旧努力,读到大三那年,因为拼命读书,还患上肺结核,被迫休学一年。

李八妹接到儿子生病的通知,决定去北京照顾儿子。

临出发前,李八妹把家乡的土特产装了好几袋子,一上火车她就开始售卖,到了北京站,李八妹不仅赚够了来回的火车票,还把儿子半个学期的生活费学费也赚出来了。

到了北京,李八妹发现儿子在学校一直因为“土鳖”的身份而感到自卑。为了帮儿子打开交际圈,这位能力超凡的母亲不仅照顾儿子,还帮儿子的同学洗脏衣服、给他们做饭,那时候,“老虎”的很多同学都爱往李八妹租住的地方去,“老虎”也慢慢有了朋友圈子。

儿子很有出息,1985年北大毕业后,留校教书。

也许是遗传母亲的经商头脑,“老虎”偷偷在校外搞起了英语培训。但很快,他的事被北大警告了。

41年前,她把儿子“鸡”进北大,身价百亿,教子之方我们可以效仿

为了想做的事,“老虎”从北大辞职,一心在校外搞起英语培训班。这件事,尽管李八妹曾用“自杀”相威胁,可看到儿子的坚持,李八妹妥协了。

培训班的第一批老师都是当初李八妹帮“老虎”扩展的交际圈朋友,但是知识分子创业,谈生意、租教室经常拉不下来脸,李八妹就自告奋勇去谈,每年的房租能省下几十万。

最后,就连英语培训学校的执照,都是李八妹这个老太太领回来的。

故事讲到这,大家也许知道这个早就身家过亿的“老虎”正是复读两次才金榜题名的俞敏洪

41年前,她把儿子“鸡”进北大,身价百亿,教子之方我们可以效仿

他日后创办的新东方培训班更是帮助很多出国留学的人提供了英语辅导,而今天依然有孩子补习英语上的也是新东方教育……

可以说,如果当初没有李八妹对俞敏洪的信任和激励,就没有后来的新东方。

今天跟大家讲李八妹教子的故事,并不是鼓励大家“鸡娃”,而是讲一个鸡娃成功的案例。

李八妹,并没有给过儿子高贵的血统,但是她的言传身教,给儿子很明确的指引,并让子女受益终身。从她身上,有很多方面值得家长学习:

李八妹在儿子学习这件事上,“抓大放小”——给儿子设定一个人生目标,而至于怎么完成,那是你的事,我不会,也不干预。

儿子考大学这件事上,母子俩权责分明:帮你找复读班,我尽力;我做了我该做的,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李八妹对儿子完全“大撒把”吗?并没有。这位母亲虽然在文化知识上给不了儿子太多帮助,但是从小培养儿子勤劳、肯干、用功的品性,对孩子在学习之路上也如同神助攻。

作为母亲,努力工作,给孩子提供吃穿无忧的生活,给孩子身体打下好底子,但是没有任何精神PUA。

社交是儿子的短板,当母亲的尽自己所能,为儿子拓宽社交圈,无形之中帮儿子的创业维下了第一批人脉。

后来,功成名就的俞敏洪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自己的成功,和母亲的教育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所以,他一生非常感激母亲。

怎么做家长,李八妹是个榜样,值得借鉴~

星猫说

听说,《小舍得》虽然剧终,但是家长的焦虑不散,个个开始“打鸡血”。今天给大家推出一篇俞敏洪母亲的文章,从中,大家看出什么了呢?先让自己变强大,以身作则更重要~

41年前,她把儿子“鸡”进北大,身价百亿,教子之方我们可以效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北大   新东方   江阴   儿子   培训班   厂子   社员   小儿子   全村   教子   厂里   英语   身价   老虎   家里   年前   母亲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