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与郭德纲之争,其实对于曲艺界来讲是件好事

姜昆与郭德纲之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到今天已经有将近20年了,这些年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结果,因为每个人对于相声的理解和要求都不相同,支持谁的都有,没有说谁是真正的赢家。

但是这些年里,并没有因为他们的争斗使相声行业没落,反而焕发了比以往更多的活力,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就是,其实这样的争论只要是相关部门的一句话,就可能给出结果了解但是也没有,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理论,“鲶鱼效应”。就是在过去人们在运输沙丁鱼的时候,沙丁鱼的死亡率很高。但是有一次突然发现沙丁鱼的死亡率突然变低了,人们很是诧异,就开始寻找原因,后来发现沙丁鱼内有一条鲶鱼,正是由于鲶鱼的出现,沙丁鱼时刻处于游动的状态,死亡率就降低了。

而反观我们的相声界是不是就像这沙丁鱼呢?我们来看一下。

相声界的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在8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中国涌现出一大批的相声艺人,后来又随着马季等人的出现,相声又一次到达了顶峰。但是当时大多数的相声都是以“歌颂类”为主,旧相声中的很多东西都被去除掉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没有问题的。

姜昆与郭德纲之争,其实对于曲艺界来讲是件好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艺术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这样的相声就没有什么人喜欢听了。而这时的相声艺人也都加入了体制之内,生活已经有了保障,没有了创作的欲望,在姜昆出名的时代一起出名的艺人也坐上了国家曲艺协会官员的职务,再也不能将相声传统拾起来献给普通的观众了。

姜昆与郭德纲之争,其实对于曲艺界来讲是件好事


这时的相声演员基本就是有的去慰问演出,有的去参加个什么活动,都不会再从艺术创作上再下功夫了。这样就像沙丁鱼一样没有了游动的活力。

而就在这时,一个叫郭德纲的相声演员横空出世,不仅把很多传统相声重新搬上了舞台,而且在过去被摒弃的“伦理艮”等也都被用在相声里面。没想到的是这样的郭德纲就火起来了。这样的相声又再一次的被广大观众喜爱与追捧。而这样的情况让原本死水一潭的相声界再次活动了起来,郭德纲就成了相声界里的鲶鱼。

姜昆与郭德纲之争,其实对于曲艺界来讲是件好事

“人红是非多”郭德纲的爆火,让很多的相声艺人嫉妒,同时也引起了姜昆等体制内官员们看不惯,于是姜昆在一次采访中提到郭德纲要远离“三俗”。但郭德纲却将他说的话编成段子,极尽讽刺的意味。总之两人之间的矛盾也就此展开,引起了网络上不大不小的骂战。甚至姜昆还说过“搞不懂为什么郭德纲会受欢迎”这样的话。这样就产生了著名的“兰州事件”。

姜昆与郭德纲之争,其实对于曲艺界来讲是件好事

就这样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现在,而随着矛盾的出现,参与讨论的人越来越多,相声这个话题就一直存在,热度一刻也没有下去过。

随着郭德纲事业越做越大,作为姜昆等人是不可能只是在言语上与之相争,于是也在不断的扶持其他的相声艺人与之相争,最出名的就是青曲社的苗阜了,当然还有很多的相声演员聚集到了姜昆的身边,也在想着很多的办法来对抗德云社,当然也不会都是下绊子,自己也要在艺术创作上有所突破。所以这些年也出了不少的青年演员,这也为相声的发展作一些贡献吧!

而在姜昆坚持不懈的“反三俗”中,郭德纲的相声也是有很多改变的,现在关于某些“荤段子”和“伦理哏”的使用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对于郭德纲来讲,要时时刻刻的注意自己,因为再有外面有人在一直的盯着你犯错,可能一次错误就会打入谷底。所以这些年来,德云社在也没有出现过以前类似什么“打记者”事件的发生了。也就是说正事由于姜昆等人的“监督”,德云社才能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进步。

而郭德纲现在的格局已经变大了,并不只是局限于相声了,而是把目光放到了整个的曲艺界,甚至是戏曲界。这麒麟社、太平社后开了鼓曲社,这不是要刺激一下相声了,甚至连京剧和曲协都有要刺激。

这麒麟社已经刺激了王珮瑜,这次鼓曲社的开业也刺激了曲协,苗阜的鼓曲社开张的时间大家不觉得巧合太大同吗?而且苗阜在欠薪风波下依然开业鼓曲社,不觉得他这是在冒险吗?郭德纲都不敢保证他的鼓曲社挣钱,况且苗阜呢。这肯定是有人支持的。这样是不是鼓曲也有了发展的可能吗呢?

这其实是国家希望看到的局面,这样做才能真正的做到行业的繁荣,没有竞争,只剩下安逸的话,慢慢的行业就就会怠惰的,不断的竞争才能促使行业不断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曲艺   戏曲界   麒麟   鲶鱼   沙丁鱼   死亡率   伦理   相声   艺人   官员   体制   好事   矛盾   演员   年来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