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

10月21日,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主题学术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办。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宋文珍,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赵捷,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王春光等嘉宾出席了当天活动并发言。


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赵捷致辞


赵捷在致辞中指出,纪录片行业要通过优秀的纪实影像作品与有效的传播策略,多方链接合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王春光致辞


王春光表示,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多样性、丰富性、最有文化底蕴的一个地方,纪实影像要把这些内容呈现出来,把乡村的故事讲好,才能真正助推乡村振兴。


用影视创作和中外合作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

“影视创作与乡村振兴”圆桌论坛


此次论坛由资深传媒人、真实影像创始人邱嘉秋主持,邀请到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国际部主任祝伊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专题节目牵头人冯其器、纪录电影《黄河尕谣》导演张楠参与圆桌论坛。

祝伊杰分享了中外合作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的创作历程。她表示,在国际传播中要特别注重寻求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才能吸引更多外国导演关注中国。

冯其器分享了全民影像计划《同频共振》,并向公众征集乡村振兴题材。她认为,媒体的作用是桥梁,是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振兴领域故事的平台。

张楠在谈及创作《黄河尕谣》的初衷时表示,希望通过纪实影像帮助大众了解中国东西部发展的整体格局,纪录片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当代,在社会中找到个体。

此次论坛还邀请了新华社机关纪委纪律审查室副主任、新河扶贫工作组组长、新河县委副书记郝鹏飞,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代表沈圳、张姝铭、仲雯、谭佳乐进行“跨界赋能乡村”的主题与案例分享。


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

新华社机关纪委纪律审查室副主任、新河扶贫工作组组长,新河县委副书记郝鹏飞进行案例分享


郝鹏飞谈到,要发挥好新华社新闻舆论主阵地、智库和耳目的作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好宣传报道,为中央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他表示,要利用好新华社融媒体报道、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及各分社新闻人才优势,对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帮扶,为三个定点扶贫县谋划下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代表进行案例分享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代表介绍到,该工作站从2010年10月至今,已在全国15个省市建立了25个工作站点,引入建设资金2.5亿元;其创作《我们的夏天》,展现了大学公益给大学生和乡村带来的双向改变。


突破思路,寻找乡村振兴文化跨界融合传播道路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灾害管理处处长、中共英山县委常委、副县长蔡文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副教授何晓斌,新华社新河扶贫工作组组长郝鹏飞,联合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处传播和创新官员赵越应邀参与了“乡村振兴的文化跨界融合与传播”圆桌论坛。


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

“乡村振兴的文化跨界融合与传播”圆桌论坛


蔡文男表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不仅要进行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同时还要关注到精神文明建设,要通过帮扶在不发达地区发掘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何晓斌认为,乡村振兴要从城乡统筹的宏观角度去考虑,要考虑让年轻人在县城可以立足,才能让乡村得以长足发展。

郝鹏飞认为,参与乡村振兴,文化和帮扶工作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现实情况落实相关工作。

赵越表示,在帮助乡村振兴、帮助弱势群体时,既要借助乡村人的力量,也要突破思路,可以借用网络的力量,推进相关工作相辅相成地开展。


聚焦乡村儿童早期发展,培养乡村振兴未来主力军

在论坛特别设立的“乡村儿童早期发展”板块中,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宋文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陈涛进行了主题发言。


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宋文珍进行主题发言


宋文珍称,儿童不仅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当下的受益者,更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当前关注儿童、促进儿童发展将为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奠定坚实的基础。她还在发言中重点解读了国务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进行主题发言


方晋分享了近年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相对欠发达地区推动儿童早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方法。同时强调影像的传播功能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他表示,除了推动决策者和社会资源的关注,影像也可以帮助完善公众认识、引发社会关注,从而形成讨论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陈涛进行主题发言


陈涛认为,未来的孩子都是“网络原住民”,但是其中也存在差距。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进行相关网络教育,确保他们不与时代脱节。


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

特别板块“乡村儿童早期发展”圆桌论坛


方晋、陈涛还和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教授邓晓梅,电影《无界行者》原型、首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雷殿生在“乡村儿童早期发展”特别板块圆桌论坛上进行了跨界讨论。

雷殿生表示,关注儿童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希望让更多青少年看到《无界行者》,看到最底层的老百姓只要脚踏实地的就能把梦想实现。

陈涛表示,做社区工作时要弱势优先、关注边缘,注重多样性;而在做儿童工作时,则既要看到值得人们同情的内容,更要让人们看到同情背后的内容。

在邓晓梅看来,影像记录对于家长育儿的过程具有教学意义,能够帮助农村家长学习如何进行儿童教育。

方晋认为,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生活和教育带来的诸多改变,比如相关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平衡好新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成本增加,平衡好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论坛举办

“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主题学术论坛嘉宾合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新河   乡村   影像   清华大学   新华社   国务院   论坛   圆桌   纪录片   工作站   北京   中国   纪实   儿童   主题   文化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