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最近,有网友晒出了一份泡泡玛特的面试单。

上面清楚地写着,面试者需要填写近期是否有生育计划,连计划的时间都得交代清楚。

而且,仅限女性。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每每看到这些消息,飘总会感觉到一阵无力感。

是否要生育,何时生育,依然时不时成为女性需要跨越的求职障碍。

然而,不光是职场环境对女性生育不够友好。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这么一个群体,在为生不出孩子而苦恼,承担了他人所想象不到的压力与痛苦。

有个更古老的说法,不知你们听过没有——

生不出孩子的女人,就是下不了鸡的蛋。

听到这个,你会觉得错愕?难过?还是愤怒?

大多数女性都会感到愤怒吧。

甚至,40岁的杨媛草,为标明坚决反对的态度,特意给制作的纪录片取了个名——

《奇妙的蛋生》(下简称《蛋生》)。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这是中国第一部,关注辅助生殖的纪录片。

出生在重庆,在英国留过学,也生了娃的杨媛草不明白,都什么时代了,为什么还有人这么想。

所以,她选择走近“不孕不育”的群体,寻找答案。

这个约有5000万人的沉默大多数,终于发声了。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春蚕

能不能生?选择怎样的方式去孕育胎中的生命?

是压在这一群体身上,一块沉重的石头。

生育,被视为人类完整生命链上,重要的一环。

无法摆脱,世代循环。

而当这种观念成为习俗,习俗成为自然。

自然而然,就变成了沉重的枷锁,圈住了每一个套中人。

《蛋生》一开头就对准了,无法生育的女性。

她们必须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才能解决生育困难。

有的,卵源难求。

26岁的欣欣,因为染色体异常,无法排卵。

可全国目前没有卵子库,卵源十分稀缺,所以她只能等待爱心赠卵。

这一等,最快是一年,最慢,也要三到五年才有结果。

人等得起。

可她的婚姻已经等不起了。

对方父母给她下了最后通牒,最多再等一年,不行就赶紧离婚。

采访时,欣欣忍不住哭了。

可那个她认为“不舍得我”的老公,却在她抹泪时,仍然坚定地表示,一定要个孩子。

他所谓的爱,也不过是,多给了欣欣一年的等待期。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有的女性,不需要等待卵源。

而是选择,接受试管婴儿。

这些女性往往是因为高龄,或是习惯性流产,导致不孕不育。

然而,方式不同,痛苦却是一样的。

她们被形容为“春蚕”。

什么意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

她们如同吐丝的蚕,得耗尽所有的气力,去取完生命中的最后一颗卵。

首先面临的第一重困境,是巨额的金钱成本

年轻夫妇倩倩和小白三年下来,往返上海与安徽阜阳的火车票铺满了整张桌子。

加上七七八八的手术费,他们已经为此花了30万左右。

为省下2000元的麻醉费,倩倩取卵时,甚至没打麻醉,只用了镇痛剂。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更难受的,是身体上的折磨

演员张庭也是通过试管婴儿才有了孩子。

为促排卵,她曾在三年时间内,尝试了九次手术,打了一千多针。

第八次失败后,差点要放弃。

因为做到最后,穿短袖时,风吹到手脚,都会痛。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图源|《非常静距离》

多次促排卵手术,也为女性的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

反复的大剂量的超速排卵

对女性的健康是会带来一定风险的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图源|《因为是医生》

《蛋生》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这种痛。

反反复复打促卵针,导致胳膊青肿了一大块。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取卵时,需要将长长的穿刺针,穿过体内,在卵巢中一次次吸出成熟的卵子。

为增加成功几率,这些女性往往会选择多取卵。

那也意味着,要忍受更多次数的穿刺与抽拉。

接受取卵手术的丹丹,一次性取了25颗(通常情况是10-15颗)。

术后的她面色惨白,哪怕医生搀扶也站立不住,一下倒在了床上。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按她的形容,“整个人都是虚的,晕的”。

可躺在床上,她还不忘对着镜头,露出虚弱却憧憬的微笑:

“给我先生生个大胖儿子。”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她把能生个大胖儿子,视为给老公最大的礼物。

唯有如此,她才能感到:“我无愧于做你妻子。”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作为一个女人,没有孩子的话,可能人生不够完整。”

《蛋生》里和丹丹有类似想法的女性,占了绝大多数。

那些“生不出”的女性,纷纷把生育困境的矛头指向了自己。

传宗接代,被她们视为人生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使命。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困境

当然,生育是两个人的事。

陷入生育困境的,不单有女性,也有男性。

《蛋生》里,无精子症患者小五,多年求医问药无果,他只能选择用别人的精子来受孕。

他勇敢地站出来面对了镜头,坦然接受捐精,认为生育是夫妻双方共同的事情。

而面对未来这个和小五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双方父母也没有提出反对或质疑。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无精可以供精。

有生育问题的男性,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家庭,而是来自自己。

然而,当问题出在卵子上时,事情却变得无比困难。

四川女孩文霞,羡慕别人活得理直气壮。

而她因为生不出孩子,理不直,气不壮。

把自己定义为无用的人生,活得好悲哀。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落寞、悲哀、痛楚、羞愧。

她们像溺水者一样,日日被这些负面词淹没着,透不过气来。

在文霞又一次受孕失败后,老公小丁也变了脸。

他没有安慰再度遭遇希望破灭的妻子。

反而,当着妻子的面,笑着承认,孩子是他的心头病,“一定要治愈”。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治愈不了怎么办呢?

当文霞植入的孩子流产后,她便被小丁和婆婆赶出了家门。

文霞提出了离婚。

小丁答应了。

前提是,文霞必须赔偿做辅助生殖花掉的钱,总共60万,还不够。

他给出的理由是——

出来混总归要还的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因爱而结合的婚姻,仅仅因为生不出孩子,就被视为了“混”。

它成为文霞的原罪,必须要承担,也必须要偿还。

当采访者问小丁,文霞也为此受了很多苦呀。

小丁却露出了轻蔑的冷笑。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而文章开头提到的,等待卵源的欣欣。

在他们生活的村子里,生不出孩子,就如同家丑一样。

纪录片团队去拍摄,得悄悄地被领进家。

而欣欣的婆婆,面对跪求不要“休掉”自己的欣欣,也没有一丝的犹豫和羞愧。

在她看来,因为媳妇生不出孩子而离婚,天经地义。

并且,做试管的钱,也必须由女方家承担。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在这些婚姻里,女性个人的属性、做为妻子的价值被无限延后。

取而代之的,是生育的工具性。

当这工具性丧失,她们也就不再享有被平等对待的资格。

她们的身体与灵魂,已经不属于她自己。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沉默的大多数

看到这,或许不少人会发出疑问:

孩子对于女性,对于婚姻,究竟意味着什么?

非生不可吗?

然而,对一些家庭来说,孩子的存在,是有特殊意义的。

比如纪录片里出现的,这一特殊群体——

失独后通过试管婴儿希望再度生育的家庭。

住在浙江东山的露露和余哥,7岁的独生子东东因为车祸意外去世。

东东父母选择了遗体捐献,借此救活了五个陌生人,角膜也让两位患者重见光明。

可东东,却再也回不去他们的世界。

夫妻俩迅速做了决定:去做试管,希望尽快再生一个孩子。

对此,有人觉得这对父母过于冷静和理性,苛责他们那么快就忘了伤痛,要开启新的生活。

可看看这些细节——

东东的房门,他们没再推开过。

东东的画和奖状,被藏在了柜子深处。

爸爸余哥颤抖地拿起孩子存在过的证明,一抬头,已是满目含泪。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失独家庭有100多万。

其中超过1/3的人有“延长哀伤障碍”,重度抑郁症和PTSD的比例相当高。

失去孩子,给这些家庭带来的,是人生的无法延续。

想要继续过下去,就得寻找点,活下去的希望和慰藉。

露露夫妻选择的,是再要一个孩子。

在胚胎植入前,他们特意去看望了东东。

他们给东东一一摆上买给他的礼物,露露哭着对东东说出了心里话。

当地人信奉冥冥中有轮回转世,有机缘就会再重逢。

夫妻俩再要个孩子,既是为满足东东生前想要个妹妹的心愿,也是为完成自己的创伤救赎——

让东东再投胎做回她的孩子,把他和小妹妹一起接回来。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对失独家庭而言,未竟的孩子是在漫漫长夜里,他们要拼命去抓住的一束光。

他/她不只是一个崭新的生命,更是新的寄托、新的希望。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蛋生》里,记录下了数个不完美、但却真实的个体。

它让我们看到母性的伟大,更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与挣扎。

老实说,这部纪录片,在传统生育观与新女性主义激烈碰撞的当下出现,并不讨巧。

毕竟,大众渴慕的,是一心搞事业的单身女强人。

哪怕为人妻为人母,也要有漂亮利落。

而纪录片里那些执着生子的女性,那些因为生不出孩子就要离婚的悲剧,仿佛狗血剧里下三滥的剧情。

姿态不体面不漂亮,没经历过的人,似乎很难理解与共情。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可恰恰这种种不堪,却是赤裸裸的现实。

甚至现实,比它展现出来的还要残忍。

难道就因为看不见,就可以漠视,就可以当它从未存在吗?

正如影片里提到的:“看见,理解,选择”——

看见生育的全貌,理解不同的生育观,做出负责任的生育选择。

或许才是这部纪录片想要带我们去了解,并思考的命题。

总导演陈璐说过:

在传宗接代被视作女性天职,而生育的痛楚和代价尚未得到广泛认知的中国,我们希望通过一部纪录片让大家看到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这“沉默的大多数”,是如《使女的故事》般,在唯生育论的圈层内,子宫被高度物化的女性。

她们看上去习惯了自我贬低。

如丹丹,努力地求子生子,最终压力大到要去精神病院治疗。

她也曾抱怨过,也曾喊过苦与痛。

可换来的,却是老公的责骂。

老公喜欢把受过的伤当成炫耀的勋章,转而指责一旁抹泪的丹丹,“太软弱”“不够自立自强”。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丹丹嫁给的是闽南人。

还记得电影《失孤》吗?

片中刘德华要去往寻子的小镇,就在闽南。

那里的人相信多子多福,“很多户人家都有买来的孩子。”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而嫁夫随夫的丹丹,也常常会去妈祖庙祈求“好孕”。

压在她身上沉甸甸的生育责任,是一代代传统沿袭的使命。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还有欣欣的夫家。

他们生活的农村里,千年来默认的思维,就是生育为大。

只要生活在这被规训的世界里,就难以卸下周围人给予的压力。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对这些现象,我们除了觉得荒谬和愤怒外。

又该如何去理解?

纪录片里,曾在电影《亲爱的》中饰演过无法怀孕的农村妇女,接触和了解过不少相关案例的赵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们是否应该,先抛开高高在上的审视眼光。

去看看,何以为此?何至如此?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一味指责这些女性,对她们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是否也是一种苛责。

毕竟,是生活、经历,和整个人陷身其中的环境,造就了她们被推着走的命运。

尤其是,当遇到不一样的人,接触到不一样的思维与生活态度之后。

这些在婚姻中自我矮化的女性,也是会改变的。

被丈夫嫌弃的文霞就剪了短发,回到老家,提出了离婚。

她要结束这段无爱的婚姻,因为“爱和婚姻都是相互的”。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而欣欣,也比原来更自信——

欣欣凭借绘画天赋成为了早教机构的老师,自信开朗了不少,对于等待卵源也不再那么焦虑。

来源|《南方周末》

这颤巍巍踏出的一小步,或许便是足以改变她们未来的一大步。

生,是一种选择。

不生,是一种选择。

怎样生,也是一种选择。

而让每个人做出选择的先决条件,又是截然不同的。

不生孩子挨骂上千年?生育的真相,终于有人敢发声

图源|《坂道上的家》

要知道,很多人以为的顺理成章,却是许多人难以跨越的天堑。

要看见,许多人批判的愚不可及,对很多人来说却是生来如此。

性别不是边界,偏见才是。

共情不是软弱,漠视才是。

不妨,摘下蒙住双眼的红布。

走出去,去看看这广阔而多样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露露   孩子   试管婴儿   卵子   纪录片   困境   真相   群体   沉默   千年   妻子   父母   老公   婚姻   压力   家庭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