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话现场记者手记: 外交不仅是现场交锋,真正较量仍在酝酿


中美对话现场记者手记: 外交不仅是现场交锋,真正较量仍在酝酿

本次中美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对话的背后,还有一些细节值得留意。从两国关系角度来说,本次对话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之后还会不会继续谈?但这一点,中美双方都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一点反而最能帮助我们窥探到本次对话究竟进展如何。

但中美双方避开对这一话题进行表态实在不意外。在对话之前,双方谁都没对本轮对话抱有过高的期望。美国国务院在会晤之前的一次记者会上,直截了当地说:“这次对话不会有联合声明”,也提到了“美方对这次会议效果的期待‘很现实’”,甚至没对这次对话的成功或失败的进行定义;中方更是斩钉截铁,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对话前夕表示,如果有人认为中方会在核心利益上让步,抱有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的话,那干脆别谈了。”

当然,不管预期好坏高低,不论实际谈得如何,对话本身还算是积极的信号。中方代表在会议开始时对美方的斥责是这次会议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这不仅代表着在与美国对话时我们立场坚定、毫不客气,更代表着中国在跟美国接触时,不必再一味追求什么外交辞令,什么绵里藏针,而是可以正面硬刚。这一点背后的底气,是具有非常强的里程碑意义的。


中美对话现场记者手记: 外交不仅是现场交锋,真正较量仍在酝酿

美国对中国人权问题的谴责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在这次会谈中,美方一上来就拿这些出来说事,看似居高临下,其实恰恰暴露出了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两个特点:

1. 对国内形势的被迫屈服

经过特朗普政府的四年之后,美国国内对华强硬的立场得到了很大巩固,甚至连亚裔在美国都面临着与日剧增的仇恨。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亚裔在美国遭受的种种暴力行为案件,以及这几天在美国多个城市爆发的“停止仇恨亚裔”的游行就是很好的例证。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说:“特朗普政府对新冠疫情污名化的行为,是导致美国国内仇恨亚裔的主要推手”。

当拜登政府上台后,如果对华政策突然发生重大转变,无疑会激怒那些依然支持对华强硬的阵营,导致拜登因为对华政策而耗费巨大的政治资本。如今的美国,疫情控制不住,失业救不回来,边境危机加剧,少数族裔又轮番游行,可谓是百废待举。这么多烂摊子摆在眼前,在对华政策上,拜登政府只能先延续着上届政府的大方向,这便不难解释拜登政府对中国的种种指责。尽管美国国务院一再强调,不要抱有“拜登政府只是表面对华强硬”的幻想。

2. 对盟友的过度依赖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会见中方代表前先访问了日本和韩国,营造出一种“盟友间先取得共识再对付中国”的气氛,美国国务院近期也多次称中国对一些美国盟友国家经济利益的损害,加上美国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指责也是西方国家惯用的一些理由,可以看出美国在试图用全球盟友体系来展现力量。

但这一套盟友体系未必全如美国所描绘的那样团结一心。虽然很多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靠近美国,但在经济如此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难在经济上与中国脱离关系。不论是本次疫情期间中国出口防疫用品,还是近期中国向其他国家支援疫苗,都体现出全球供应链的融合以及中国在其中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布林肯所谓的全球盟友体系,并不是像其描绘中那样,完全站在中国的对立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高枕无忧。当特朗普在任时,美国国内形势混乱,在多边平台频繁退群,都在为中国创造机会,也正是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警示华盛顿不要再任性退群,要不位置全被中国占了。而拜登政府上任后,一边稳定国内形势,一边在全球联合盟友,对这样一种更稳定的战略部署,中国确实需要警惕。另一方面,除了公布出的信息之外,本次会议在闭门之后,究竟还触及了哪些议题,谈得如何?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国务院一早便表明,这次会议本身是为拜登政府拿来制定对华战略而服务的,因此需要警惕的不是美国在这次会议期间表现如何,而是本次会议中,有多少美方的态度会最终变成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毕竟外交不是比现场吵架,安克雷奇会谈结束了,但真正的较量可能正在酝酿中。(文/李娟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中美   安克雷奇   亚裔   美方   盟友   美国   疫情   中方   强硬   手记   中国   外交   美国国务院   记者   现场   会议   政策   政府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