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电视剧《扫黑风暴》整体来看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尤其是人物角色的塑造非常好,比如杀手老宁、派出所所长胡笑伟、大侠大江、绿藤炮王陈建波等,都非常有特点,也非常深入人心,这些角色每一个都有不少于一个的独特习惯——比如,老宁喜欢吃生蒜、胡笑伟总是量血压,大江的粉色保温杯和蹩脚的英语,陈建波吃火锅爱吃糖蒜等。这些习惯无疑给角色增加了特点,但有些虽然对角色塑造加分,却显得多余。剧中对角色减分的习惯也有不少,比如林浩的抠牙、李成阳的耳鸣和坏笑,就让人看着很不舒适。以上8个习惯、5个是多余的、3个让人感觉不适的。

01、三个合适的习惯

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1)、误事的糖蒜

陈建波吃火锅必须配糖蒜就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它对剧情的发展有影响。陈建波在一次爆破现场吃火锅,因为没有糖蒜,把手下人骂得狗血淋头。这时候,他接到一个电话,要他去龙尾山转移尸体。陈建波并没有立即去,他等来了糖蒜之后,吃完了火锅,挨了两个小时才到达龙尾山。结果,他没能及时把尸体转移走,就被专案组的人“截胡”了。

陈建波的这口糖蒜误事的结果是幕后黑手高明远苦苦隐藏的真相,被撕开了一道口子。所以,这口糖蒜对故事情节有推动作用。是一个“合适”的习惯。

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2)、粉色保温杯铺垫爱情

大江的粉色保温杯是出镜率很高的一款道具,也与大江的硬汉角色很有冲突感。因为糙汉子走到哪里都拿一个粉色保温杯,怎么看都有点格格不入,也很有反差萌。这个保温杯吊起的观众兴趣可不少,猜测它的来历的也不在少数。这不,剧情后面有了交代,这是大江喜欢的女孩邢凡送的,邢凡自己也带着一个,是个蓝色的。红蓝cp,是个情侣杯。

他们很多年没有在一起,但是这款情侣保温杯却一直带着。大江死前,还用这个保温杯对抗老宁的锥子。所以,这个保温杯就显得不那么突兀。因为,它为大江和邢凡的爱情做了铺垫。

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3)、血压计烘托人物心理

胡所长几乎每一次接电话都要量血压,而且是一打电话就血压飙升。因为,每次打电话给他的人都是让他干坏事他又没法拒绝的。比如,幕后黑手高明远,让他为孙兴善后。孙兴做的都是丧尽天良的事,他这个人也是无恶不作的。胡所长本来是一个好官,但是收了高明远等人一次好处之后就再也停不下来来。

所以,他一边帮着黑恶势力干坏事,一边又感到良心不安,同时又害怕事发,所以就十分紧张,血压也就升高了。这个血压计既体现了人物的紧张心理,也让胡所长这个角色更立体起来。所以对剧情也是有用的。

开头提到的8个习惯也就上面3个既能丰富角色形象,又能对剧情发展有作用的。以下我们再来说说,两个丰富了角色形象却没啥用的习惯。

02、两个多余的习惯

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1)、没什么用的生蒜

老宁第一次吃生蒜,是在配合陈建波转移尸体的现场。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吃生蒜是很特别的习惯,因为南方人吃不惯生蒜,连蒜瓣酱都要放汤里烫熟了才肯吃,所以老宁吃生蒜的行为着实给我的冲击不小。吃生蒜成了老宁的一个标配,就连他死前和大江打架的时候都在吃生蒜。这氛围感十足,但,确实看不出,生蒜对剧情有什么大的推动作用。

因为,老宁爱吃生蒜的习惯,其实可以当作一个伏笔来用,比如,他掉在案发地的蒜衣给办案的人员看到,当作线索追踪杀手使用。然而,没有,老宁的生蒜从头到尾给特写,从头到尾没作用,就是一个多余的习惯。

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2)、蹩脚的英语,只是蹩脚的英语

大江的蹩脚英语真的很深入人心,李成阳就好几次对大江说:“求求你,放过英语吧。”大江则我行我素。李成阳问他,为什么开始说英语,大江说:“以此额塞克瑞车(这是个秘密)”

本以为,大江学英语的背后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故事,比如说,为携款出逃出国做准备等等,毕竟当时刚开播,人物是黑是白还不明确,一些涉案的人都打算潜逃出国躲避追查等,所以学英语就很有必要。然而,整部剧播放下来,也没有出现大江说英语的秘密是什么。一个对剧情毫无作用的细节,为什么要大写特写呢?

尽管以上两个习惯对剧情的发展没有什么作用,但好歹这两人都把这个情节融入到角色里面去了,大江的英语偶尔还能带来轻松的气氛。也还过得去,但下面这三个细节,则不仅多余,还让人感到不适了。

03、三个令人不适的习惯

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1)、脏脏的抠牙行为

林浩一出场就在抠牙。这个习惯是不少人吐槽的,因为林浩长相白净帅气,抠牙这个习惯实在是有辱斯文。有人解释,是因为,林浩经常超负荷工作,常常嚼槟榔提神,经常会被槟榔丝塞牙,所以,他才老爱抠,不仅抠,还随口“he~tui”。

但其实,网友多心了,全剧也没有看到林浩嚼过槟榔,也没见过林浩如何超负荷工作。

这个设计应该是为了调整演员形象的。林浩的演员张艺兴长得比较白净,撑不起一个彪悍的警官形象,故而给他设计了一个糙汉子“抠牙”的行为。这个行为可以让张艺兴的林警官看起来接地气一点儿。

虽然目的是好的,但是剧组大概也没想到,这个特意设计的细节,不仅没有给林浩的形象加分,反而让人觉得不适。因为,林浩精致的装扮和这让人感觉“脏脏”的抠牙行为实在有点背道而驰。

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2)、耳鸣的过度使用

李成阳的耳鸣不像林浩的抠牙那么一开始就让人反感,他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让人有些好奇的——好奇李成阳经历过什么才会耳鸣?好奇李成阳的耳鸣是不是因为装了窃听器?然而这些好奇都是网友想多了,李成阳的耳鸣纯粹是导演的一个“精明”的设计。

因为每次李成阳出现耳鸣的时候,都是出现比较重要且震撼人的消息的时候,李成阳就会耳鸣,耳鸣的同时还会伴随刺耳的音效、画面背景虚幻,李成阳摇头晃脑,作努力听清状的细节出现。导演设计这个耳鸣的情节是为了表达李成阳这个人耳聪目明,会抓重点。

但是,如果这个耳鸣出现一两次倒是没什么,次数多了,就适得其反,本来想表达的意思没有表达出来,倒是让观众感觉到厌烦,因为耳鸣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比如,马帅的追悼会上,李成阳发言的全过程都在耳鸣,直到李成阳倒地。这段过程中,李成阳全程都在表演克制、忍耐,周围一切都是虚幻,就只看李成阳,让人觉得很单调很不适应。

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3)、不合时宜的坏笑

李成阳很喜欢坏笑,开心的时候笑,愤怒的时候笑,就连不该笑的场合也笑。笑是一个好习惯,因为笑容会带来亲和力,容易让人亲近,也能够让自己心情变好。但是不分场合的笑也会让人觉得不适应。

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李成阳开心的时候,笑的确实感人。愤怒的时候笑起来也确实瘆人,比如马帅被宣布死亡的时候,他一路走,一路牙齿咯咯嚼,嚼着嚼着,牙齿上就有了血,他再对着何勇一笑:“这事没完”,那感觉,是真令人害怕,也让人感觉到了他内心的痛苦。

但是,挖出麦自立尸体的时候,李成阳的那个笑,真的让人很不适很不解。李成阳挖麦自立的尸体的目的是为了挖出绿藤市幕后黑恶势力,挖了一个晚上都没有挖到,他还遭到了重重阻碍。有人把他的话剪辑了一下,他在网上就变成了一个欺压良民的黑恶势力,被网络暴力。何勇为了保护他,让他提前撤离,结果,这时候尸体挖出来了,李成阳跑过去,对着那个坑大笑,笑得十分开心,像个孩子。

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李成阳站在尸坑上大笑

李成阳这时候笑大概是要表达一种,战胜邪恶的喜悦,但对着一具被埋了十几年才见得光的尸体,心情理应沉重,表情应当严肃,这样才是对死者的尊重,可他却大笑,实在是让人觉得不适。

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结语:

一部好的电视剧,每一个细节都不应该浪费,每一个角色身上的每一个细节应该都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关系。这个细节才有意义,否则显得多余,最次的就是给角色减分的细节了。

以上介绍的8个人物习惯细节,其中3个对剧情起到了加分作用,另外5个显得多余,其中三个还给剧情减分了,尤其是李成阳身上的小动作特别多,我只列出了两个典型的。他那些动作,初看是比较有意思的,看多了就给人一种不适感,有些过度了。如果李成阳小动作少一点,人物应该会更加立体一些。

扫黑风暴:8个习惯5个多余,其中3个令人不适,大半来自李成阳

综上,好的情节能为剧情加分,无用的细节会显得突兀,而不合时宜的情节则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电视剧《扫黑风暴》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因为题材比较新颖,但因为滥加情节干扰剧情,影响到观众的观剧效果,给人一种剧情混乱的感觉,导致评分不增反减,有些得不偿失。

你觉得这些习惯设计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是否影响到你观剧?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不适   多余   习惯   加分   保温杯   蹩脚   英语   大江   所长   尸体   剧情   细节   角色   作用   风暴   人物   李成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