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是如何逐步失去观众的

苏州评弹鼎盛时市区一场名角说书有四百个观众买票来听,连续十五天不会少一个听众,太湖流域每个乡镇几乎都有评弹演员去跑码头,那时江南任何一地评弹的发烧友可以说是成千上万。
上世纪六十年代 当电影院造到镇上,第一批年轻人不来听书了,去看电影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9寸12寸电视机进入寻常百姓家时,大家就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等看故事片了,进书场的人又减少了,其间乡镇工业起来了,原来农闲老人们没啥事,后来子女都到乡镇企业上班去了,留下孩子没人带, 老人在家带小孩,最多的老人群体没有时间听书了,2000年前后,城市家庭电脑普及了,农村的青年上网吧打游戏,书场里再也见不到35岁以下的年轻人了,偶尔有20出头的小年轻来书场几天,你一问才知道是苏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是好奇而来,失望而归。
失望的原因有几种,一新苏州人听不懂,二故事是传统故事,吸引不了年轻人 ,三故事不错,但节奏太慢,四演员水平普遍不高。

先讲编书,同样编电视连续剧价格高,评弹编书后继无人,不愿编书,不编新书,永远吸引不了年轻人 ,评弹的命运只能是过一年少一批观众,无可奈何花落去。再讲演员水平,总体上是越来越差,为什么?因为以前是师徒口口相传 ,师傅带徒弟一个一个码头历练出来的,演不好是要被书场老板赶走的,现在是学校招生,因为考不取好学校才来评弹学校,因为不是受欢迎的评弹演员才来教评弹,二流的老师能把三流的学生教成一流的演员吗?学生毕业后不管才艺如何,反正有评弹团发固定工资,从此被圈养,失去竞争力,更可笑的是用专项文化扶持基金补贴演员,从此演员打牌,吃蟹,轧姘头,不思进取,才艺荒废,有限的专项资金被二三个专业团体争得头破血流,要么每年用蝶恋花小演员糊弄一下海子里的首长,要么用一二个演员和一二个新节目蒙一下分管文化的地方领导也算是推陈出新,观众慢慢失去了耐心,陆续离开了书场。
评弹真的再过几年就要完了吗?老城不相信,思路决定出路,一定会有高人出现挽回局面,评弹的出路在评话和书目的创新,目前处于保密阶段,道理和可能性下次有机会跟你细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评弹   发烧友   评话   太湖   书场   观众   苏州   才艺   出路   乡镇   电视机   演员   年轻人   故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