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奶奶在废墟中弹起钢琴,感动到泪目!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黎巴嫩奶奶在废墟中弹起钢琴,感动到泪目!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遭遇了“国难级”的大爆炸。在经历了爆炸带来的混乱后,一位79岁的老奶奶在已是一片狼藉的家中,用她那60岁的钢琴弹奏了一首《友谊地久天长》,为受难的人民抚平伤痛。“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奶奶在那唯一的净土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和平与希望。

视频加载中...

《友谊地久天长》原名《Auld Lang Syne》,在许多的西方国家,这首歌通常会在平安夜时演唱,象征送走旧年而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它的主调并没有中文版本那样感伤,而这首歌在很多亚洲地区中的学校毕业礼或葬礼中作为配乐,象征告别或结束的悲伤无奈之情。

老奶奶梅·阿布德·梅尔基(May Abboud Melki)在钢琴前演奏歌曲时,家中已是一片狼藉,大部分的窗户玻璃碎裂,不少挂在墙上的画掉落在地,地上也遍布各种东西的碎屑。她的孙女梅-李·梅利基(May-Lee Meliki)为祖母记录下了这一刻,并将其形容为“来自灰烬的美丽”。正如原曲有着辞旧迎新的寓意一样,老奶奶也希望让音乐成为人们心中的港湾,借助着音乐的力量渡过难关,迎来美好的新生活。


黎巴嫩奶奶在废墟中弹起钢琴,感动到泪目!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抚慰伤痛,传递希望。今年在我国爆发的疫情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让我们看到了无数的最美逆行者,还看到了无数坚强的人民的意志。在这其中就有一位令人印象深刻,人们亲切的称他为“夕阳爷爷”。


这位爷爷曾是武汉爱乐乐团的小提琴手,在他出院时还为医护工作者用小提琴进行送别。爷爷自己说自己长时间没拉琴了,音也没调,可能不好听。但是我们却从爷爷的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面对苦难的生活还依然笑纳接受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黎巴嫩奶奶在废墟中弹起钢琴,感动到泪目!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在年初的时候,武汉有一名口罩大爷,因为在路边用手风琴弹奏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在网上走红。这首诞生在战争年代、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放在被疫情笼罩着的武汉中,仿佛能将人们那颗惶惶不安的心抚平,让人们静静地感受这来自战争时期的浪漫。


黎巴嫩奶奶在废墟中弹起钢琴,感动到泪目!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在前不久的伦敦,一位路人在伦敦的运河边拍到岸上神秘地出现了一位芭蕾舞者,伴着圣桑的《天鹅》为路人跳了一曲,继而又神秘地消失。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但无论如何,都感谢她在压抑的时代给大家带来一刻的慰藉。


黎巴嫩奶奶在废墟中弹起钢琴,感动到泪目!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这群在“战争”中用音乐来抚平人心的“音乐家”,犹如沧桑中璀璨之光依旧不灭的国家,而那些蓬勃的青春,鲜活的理想,真挚的友情,都将在美好的未来实现。愿世界和平,愿一切都好!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那些音乐带给我们的力量,让我们祈祷这世界终会重见光明!

本文由音教艺术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请多多转发,我们将持续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黎巴嫩   贝鲁特   爱乐乐团   亚洲地区   阿布   力量   友谊   音乐   地久天长   老奶奶   武汉   疫情   废墟   路人   爷爷   奶奶   钢琴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