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文豪”陆机:出名要趁早,保命要动脑

公元303年,中原正横遭兵燹,西晋文坛亦是风雨飘摇。


一位四十三岁的男子,脱下了将军战袍,在军民的注视中,神态自若地走向刑场。


他曾因文章名动天下,可没想到自己留给世界最后的文字,竟是一封言辞凄恻的绝命书。


他受刑那天,大雾弥合,平地尺雪,似乎上天也在痛惜这文坛巨星的陨落。


这位遭谗而死的将军,正是被称为“太康之英”的大文豪陆机。


“乱世文豪”陆机:出名要趁早,保命要动脑


有着惊世之才的陆机,原本可以携好友隐居吴中,于推杯换盏之间成就惊世文章;可他却自以为能以千钧笔力拨动万众之师,盲目地弃文从武,最终成了乱世之中王权纷争的牺牲品。


也许,陆机的悲剧,从他认不清自己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乱世文豪”陆机:出名要趁早,保命要动脑

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英名振关右,雄气逸江东。


陆机出身江东名门,其祖父陆逊曾指挥夷陵之战,凭借一把火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刘备,父亲陆抗也是一代名将。


江东人杰地灵,陆氏一族世为将相,这样的背景,让陆机一出场就自带光环。


他遗传了父辈的名将气度,还有着自身独特的文人风采,年纪轻轻,便已才名冠世。


接手父亲兵马,绵延孙吴国祚,似乎是这个世家公子的命运轨迹。


可是在他二十岁那年,命运发生了巨大转折——晋军越过了长江天险,吴主孙皓投降,从此天下尽归司马氏。


“乱世文豪”陆机:出名要趁早,保命要动脑


在此之前,陆机的两个哥哥就已经为抵抗晋军战死沙场。


看着父辈惨淡经营、兄长为之捐躯的基业就这样丢掉,陆机深感悲愤。


亡国之痛,丧亲之伤,陆机虽悲痛万分,怎奈无力回天,只好带着两个弟弟隐居故里,以闭门勤学来疗愈自己。


这一隐,就是十年。


隐居期间,陆机写就了名作《辩亡论》。


在文章中,他数次梦回孙吴“异人辐辏,猛士如林”的全盛之日,一边缅怀故国,一边痛骂投降的孙皓。


陆机虽一心想隐居避世,可惜还是没能如愿以偿。


为巩固政权,司马氏致力于拉拢文人,争取了一大批原属曹魏政权的文人后,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那个曾经名满江东的大才子。


于是一纸诏书,征辟陆机入朝为官。


陆机一切的苦难原本都因司马氏而起,他自然不愿为敌人效力;可吴亡已经十年,司马氏打理的天下,也还算井井有条。


所以看到这纸诏书时,陆机心中还是燃起了从政的希望。


再三纠结后,他选择了应诏,带着弟弟陆云一同出发去首都洛阳。


入洛途中,陆机心中充满了远离家乡、前途未卜的忧虑: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忘故乡,顾影凄自怜。


可一到洛阳,他就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他和弟弟造访了太常博士张华,这位备受重用的老臣对二陆的才名早有耳闻,三人一见如故。


张华看着远道而来的陆氏兄弟,喜不自胜地说:


“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张华的延誉,对兄弟二人的仕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前的迷茫焦虑一扫而空,陆机开始立志要翊赞君王,重现父辈荣光。


“乱世文豪”陆机:出名要趁早,保命要动脑

奋力危邦,竭心庸主


初到洛阳的陆机,为了快速立稳脚跟,带着弟弟投入当朝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贾谧门下。


这贾谧也是个才子,热衷于结交当时的名士。除了陆氏兄弟,他门下还聚集了写《三都赋》的左思、炫富达人石崇、“掷果盈车”的偶像派代表潘安等人。


他们并称“二十四友”,堪称“西晋文豪顶流天团”。


“乱世文豪”陆机:出名要趁早,保命要动脑



这些人经常在石崇的私宅金谷园内饮酒写文拍马屁,可以说,这个时候,陆机的诗中只剩下奢靡,正如他在洛阳的生活一般:

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


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


而写诗讨好贾谧,更是“二十四友”的头等大事。陆机为了从中脱颖而出,不但给贾谧写了一组诗,还不忘拐弯抹角地把贾谧的外祖也恭维了一番:


惟公太宰,光翼二祖。


诞育洪胄,纂戎于鲁。


可是尽管陆机屈尊辱节,仍然猜不透时局的风向。


他这一手政治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


大多数文人的悲剧,都是从盲目从政开始的,贾谧是这样,陆机也是这样。


贾谧并不甘心做一个闲散外戚,不久就和他的皇后姑姑联合构陷太子。


这个举动无形之中给一众藩王营造了时机——他们本来就对皇位觊觎已久,现在终于有借口进京了。


贾谧很快就做了入京藩王的刀下鬼,“二十四友”亦做鸟兽散。


陆机被迫放下还没有攥热的酒杯和纸笔,迷迷糊糊地看着洛阳城一夜之间掀起的血雨腥风——他又要被迫面对靠山倒台的局面了。


“乱世文豪”陆机:出名要趁早,保命要动脑


这一次,陆机还算幸运——进京的赵王看中了他的才华,于是给他封了个中书郎的官职。


可是陆机的中书郎还没当满一年,赵王就被杀进洛阳的齐王赶跑了。


在收拾赵王旧部时,陆机因为身居中书郎要职,而被怀疑曾襄助过赵王篡位。


齐王大手一挥,就要把这个顶级的文豪问斩。


此时,本已待死的陆机又迎来了新一轮的人品爆发——两个藩王一同求情,争取给陆机减刑,把他的死罪改成了流放,而流放又遇上了大赦,最终无罪释放。


经过这次死里逃生,陆机非但没有意识到西晋王朝的混乱和危险,反而物色到了自己想要追随的下一任老板——成都王。


同为讨伐赵王的藩王,成都王从来不居功自傲,这和自矜功伐的齐王形成了鲜明对比。


加上陆机是得成都王的救援才得免死罪的,这个时候在陆机心中,成都王就是让西晋王朝重现昔日隆盛的希望。


其实在此之前,陆机的朋友就劝他回江东避战火。


可陆机即使刚从生死场走了一回,依然对自己有一种迷之自信——“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他继承了父辈的雄心壮志,可并没有继承到敏锐的政治直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他想要在乱世中施展拳脚,干出一番作为。可自己从来没有认清过,自己忠心效力的国家,已危如累卵;自己竭力辅佐的主子,个个庸弱不堪。


甚至他自己,也绝非匡世救难的王佐之才。


陆机就是在这样对局势、对自己的迷蒙认知中,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乱世文豪”陆机:出名要趁早,保命要动脑

犬逐上蔡,鹤唳华亭


在成都王麾下,陆机摇身一变,从一介文人、一个死囚,成了手握二十万重兵的大都督。


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效仿父辈,在声震百里的鼓声中飒飒出征,率领一支严整盛大的军队,打一场足以扭转乾坤的胜仗。


可是河桥一战,陆机大败而还。二十万大军多成枯骨,尸体相积,河水为之滞塞。


实战方面,陆机是纸上谈兵;治军方面,陆机更是难以服众。


作为外乡人,他从一开始就被轻视。甚至有手下公然挑衅:“你个南蛮子也配当都督吗?”


连陆机的属下都看不下去了,劝陆机杀掉这个不把都督放在眼里的小将。


可是陆机不知道出于什么考量,竟然拒绝了这个合理的建议。


结果就是,此人越发跋扈,不但在军中四处造谣说“陆机将反”,甚至在战场上不听陆机指挥,轻兵独进以至全军覆没。


陆机任职已久,又接连损兵折将,早就引起众人的不满,于是大家每天都在成都王耳边说陆机“有异志”,甚至就连军中将领也出来做伪证。


而成都王的反应,也证明了陆机的识人不明。


这个陆机心中的“西晋复兴之光”,在别人心中不过是个“疾谏好谗,小人满侧”的庸主。


他再也不记得和陆机的君臣情谊,一纸军令,就要把陆机送上断头台。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出来救陆机了。这个被时代洪流裹挟、反复碰壁的文豪将军,终于迎来了自己命运的终结。


站在刑场上的陆机,看了看身后和自己一同被缚的两个儿子,发出了临终感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华亭,是当时他和弟弟一起隐居勤学的地方。这个时候的陆机,想必是满心悔恨地想起了当年朋友们的劝告。


这个场景,和秦朝宰相李斯在刑场上对儿子的感叹,如出一辙。


何若当年先引去,好随云鹤隐天涯。


这些竭力辅佐主君,但是最后免不了受谗而死的忠臣,固然值得喟叹,但这样的结局,也无疑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乱世文豪”陆机:出名要趁早,保命要动脑


《晋书》中评价陆机之死,直言原因是“智不逮也”。


即使陆机能写出锦绣文章,可依然写不好自己的一生。


才非所用,托身非所,文豪的悲剧人生,其实早已埋下伏笔。


身处乱世的智慧,绝不在于拥有文冠千古的才华,而在于:认清形势,认清自我,懂得进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错位的智慧,只能是愚妄;清醒的认知,方是正途。


愿我们都能有自我认知的智慧,在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时,可以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作者 | 灵均,重度的中二病,小信的传道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文豪   乱世   司马   孙吴   王朝   机心   洛阳   西晋   都督   刑场   成都   父辈   文人   弟弟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