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驱动心理学》:不想工作、人生无望,源于心理“生病”

南京地铁喝醉男士抱着媳妇痛哭,连续加班一个月,堵在回家路上的女士崩溃大哭。

多少职场人士面对生活压力不得不上班,内心里却不想上班,甚至都感觉身体非常疲惫。虽然我们都明白这样的状态不可取,可是却不知道该如何改善。

《自我驱动心理学》:不想工作、人生无望,源于心理“生病”

不想上班


作为好莱坞巨星、《财富》500强高管御用心理咨询师--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通过长期关注职场人士的心理问题,并为美国众多著名企业提供高端员工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上千位成功人士战胜了职业倦怠。所著作的《自我驱动心理学》被《财富》杂志推荐为75部商业必读之一。

贝格拉斯说,职业倦怠明显标志是精疲力竭症,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进行了讲解精疲力竭症的表现形式,并且在书中给出了大量的方法和建议,教你如何预防与处理职业中面临的巨大痛苦。

那么何为精疲力竭症呢?贝格拉斯在《自我驱动心理学》讲到,精疲力竭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即当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在职业领域已经成功或即将成功之时,会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不安、压抑、沮丧或者抑郁的心理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受限于工作或者是职业生涯,并且无从逃脱,也无法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自我驱动心理学》:不想工作、人生无望,源于心理“生病”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曾说:“如果只是想赚钱的话,这很容易。但是人们想要的不只是金钱,他们总是想要奢华、爱以及别人的仰慕。”因此成功人士在受人瞩目之后,为了得到更多的地位、名誉而不得不更努力。与此同时,我们对于这些成功人士的期许也是越来越高。

迈克尔·乔丹对篮球有着近乎疯狂的努力,在成为超级巨星之前,在打前赛中受伤了,公牛的管理层决定不让乔丹打季前赛了(不太重要的比赛),可是他努力争取到了合同条款,可以完全掌控自己是否上场以及出场时间。

就是这样一位对篮球有着近乎疯狂热爱的人,在带领公牛队取得NBA三连冠之后却宣布退役,虽然他一再强调是个人的原因,而贝格拉斯博士认为乔丹退役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他患上了精疲力竭症。

在三连冠之后,他获得了非常高的地位与成就,乔丹已经无法得到更多心理上的回报,当外界期盼四连冠赛季的时候,篮球对于乔丹来说不再是一种体育比赛了,更多的是超乎寻常的心理压力以及面对无法超越自己战绩的失败。因此乔丹选择用退役来避免失败的伤害。

我们常常羡慕成功人士所取得的成就,却不了解成功人士只有在不断地成功才能保持这种心理上的舒适。

《自我驱动心理学》:不想工作、人生无望,源于心理“生病”


我想乔丹是明白这一点的,因此在退役18个月之后,重返篮坛,但是因为球技生疏,身材走样,外界对他的期望值出乎意料的低,同时在赛场上乔丹慢慢的提升了对篮球的热情,从而治愈了自己的精疲力竭症。

对于职场人士的我们,可能在遭遇到精疲力竭症的时候,没有办法转移注意力放空一段时间,那可以尝试贝格拉斯博士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中给出的解决方法。

01.将创新和改变融入生活的技巧

①搞清楚你到底害怕什么

源于未知的恐惧是最有破坏力的,很多人的焦虑来源于想象,因此直面恐惧,是战胜恐惧的唯一方式。

贝格拉斯博士在书中讲到她的一段经历,在他45岁的生日后去做了一次全面检查,一周后的周五下午,医生给他留言:“你好,我是格迪医生,请看到后给我回电,我想和你讨论下血检的情况。”

《自我驱动心理学》:不想工作、人生无望,源于心理“生病”

恐惧如影随形


贝格拉斯收到信息后,医生就开始了长达3天的小假期,直到第二周的周二,贝格拉斯才与医生见面,在这三天内,一直在疯狂的猜测自己可能得了什么病,而医生听完了他的描述,笑道合不拢嘴,说道:“血检结果一切正常。”而之所以留言是因为格迪医生喜欢与病人面对面交流。你看这就是被自己的想象所吓倒的情况。

反观如今的职场,改变并不意味着结束,职场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是多接触一下与众不同的职业,可以是一些比较有新鲜感与挑战感的,这样被职业困扰的人也可以借机测试,如果没有了工作,自己是否真的就做不了其他的。

②放弃改头换面的念头,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自己

人无完人,即使再优秀厉害的人也有缺点存在,我们不必过分在意自己的缺点,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接纳自己的缺陷。

《自我驱动心理学》:不想工作、人生无望,源于心理“生病”

接受拥抱自己


不死磕一个想法,换一个角度看自己。现在开始找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优点,如果自己实在不知道,那就请家人或者是朋友来说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优点做事情,能更好的满足一下自己的心理。

③进行心理多元化训练

职场人士怎么通过多元化训练呢?那就是“盆栽艺术”与“长期多样化”。

盆栽艺术:把职场人士比作盆栽树木。花盆的尺寸、环境、以及土壤,要符合盆栽的实际情况。

定期将盆栽植物从它长期生长的环境中移出,并放置在新的环境内,就像职场人士在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体验一下新的工作岗位,适当的增加一下挑战,会有更好的发展。

长期多样化:是拓展职业空间的方法,就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能在多个方面得到积极的反馈,那么在面对创新和改变的时,心理会变得更加坚强。

保持长期多样化的动力是:渴望新事物。如果你说我每天都这么累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可以先尝试增加一些好奇心。

《自我驱动心理学》:不想工作、人生无望,源于心理“生病”


也许你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会焦虑,那你可以用两种种方式来解决。哪两种呢?首先是放松,就是不去想重新规划自己,而是依据自己某方面的才能,然后以这个点为圆心,发展其他的才能。其次是迎接坏消息,不盲目乐观,了解问题,面对问题,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好心理准备。

02.征服自己的内心

埃德蒙·希拉里爵士说:“我们要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我们自己。”是的呢,权利、成功和财富并不能长远的伴随一个人,也同样不能给一个人带来持久的满足感,心理上的满足与成长源于克服自身弱点,战胜个人恐惧。

①判断一下自己是自恋还是自欺

一般自恋和对他人的不信任常常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这绝非是巧合,如果一个人只有依赖物质财富才能获得心理满足感,他就无法和别人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罗伊是一位55岁的管理咨询师,在20世纪80年代,凭借踏实的工作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会计一跃成为了年薪百万的经济战略家,可是自学生时代起只是成绩优异却没有什么社交能力的罗伊,在成为公司的核心时,情况就变了。

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感觉被冷落和排斥。罗伊的自恋倾向开始导致他的愤怒:他怨恨那些对客户很有一套的同事,称他们为马屁精,不仅如此还总是冷嘲热讽的挑拨同事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他的职业生涯提前结束。

《自我驱动心理学》:不想工作、人生无望,源于心理“生病”


罗伊的自恋行为要追溯到他的童年,他有一位酗酒成性的父亲,在他5岁的时候抛下家庭,而他的母亲不堪一击,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不难想象,那些童年时经常被呵斥和贬低的人更容易变成自恋狂,他们都对真是或想象中的羞辱和轻视异常敏感,而保护心理不受伤害的唯一方法就是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到别人身上。

而治疗自恋最好的方式是以健康的方式治疗,即不压抑自己内心的渴望,如喜欢灯光聚焦的,那就可以尝试去做演讲,或者是做自己特长的分享。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还可以满足自己的心理。

②如何在生活中获得满足感

不要过度依赖物质上的成功以及这种成功带来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这种满足感没法获得真正持久的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普通职场人现在开始不去在意别人的评价,也不用苦苦的维持一个别人心目中完美的形象,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勇敢的追求自己真实想要的生活。

03.做个真正快乐的人

亚里士多德说:“大发雷霆很容易,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是要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以合适的理由,向合适的人大发雷霆,就很困难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自我驱动心理学》:不想工作、人生无望,源于心理“生病”

做个快乐的人


①压抑情绪的危害

2000年5月26日,在佛罗里达州沃斯湖中学一名13岁的优秀学生,枪杀了一位受人爱戴的英语老师,这名35岁的老师同时也是篮球教练,据说这名学生因为向别人丢装水的气球所以被助理教练赶回了家。

这名学生只是参与了一个小小的恶作剧,之后就进行了枪杀,怎么会这样呢?肯定的一点是他的情绪失控了,如果一个人被告知某种情感是不好的,或者是错误的,他就会压抑这种情感,但是这种情感不会消失,而是存在于潜意识中,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这种情感就会突然爆发。

因此适当的发泄情绪是必要的,同时不强制自己放弃或者是坚持做某件事,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弱点是什么,接受自己的弱点,然后根据这些弱点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

②唤起激情

生活中,你经常能看到别人成功的样子,一想到自己的成功遥遥无期,不免心灰意冷、妄自菲薄,不免心理失衡,但是这种干着急,只能让我们更加的迷失自己。也有人过度追逐成功,眼光总是盯在错误的地方,但是只有保持健康向上的激情,才能克服挫折,勇往直前。

《自我驱动心理学》:不想工作、人生无望,源于心理“生病”

用激情为人生添加色彩


其实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可以尝试唤起内心的激情,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找到内心最纯粹的动力,这种动力与荣誉、权利、地位以及金钱无关。这种动力是所有自我实现的基础,也是让人重燃斗志的希望。

贝格拉斯博士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中给出的治疗方法,不仅仅适用于精疲力竭症的患者,还能助力职场人士在工作中的预防诱发精疲力竭症的诱因,从而可以更好的规划好职业生涯,从内心自我驱动,重拾工作中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罗伊   心理学   自我   心理   盆栽   精疲力竭   满足感   职业生涯   成功人士   恐惧   内心   人士   医生   方式   职业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