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他是出身名门世家的翩翩才子,却放弃奢侈生活投身救国事业。

他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更是带头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为我国桥梁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祖国巨星,晚年的家庭生活却狼狈不堪。

原配妻子抑郁而亡,在悲痛中离世,自己临终前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都不被原谅。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他叫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他的婚姻生活,就像曾经为之骄傲的钱塘江大桥,付出无数汗水设计建造,却又亲手毁于一旦。

而这一切,都要从他的理想,与原配妻子的结合说起。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才华横溢的君子,走廊与桥墩

按照现在的说法,茅以升确实是个才华横溢的富二代。

1896年1月,茅以升出生在1896年1月,茅以升出生在江苏镇江的一个书香家庭,他的祖父曾考上举人,创办了《南洋官报》,是镇江家喻户晓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不久后,父亲就带着一家人搬迁到南京定居,在那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中,他度过了快乐而短暂的童年时光。

得益于优良的家风,父母对茅以升的要求很是严格,当同龄人还在无忧无虑玩耍时,他就已经拿着《子弟规》在学习了。

高高厚厚的墙内,经常能听到茅以升稚嫩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在父母的精心教导下,茅以升的学习天赋早早就被挖掘出来。

在用一年时间完成私塾的学业后,7岁的茅以升,被安排到当时国内第一所新式小学——思益学堂读书,两年后,他又成功进入了江南商业学堂。

显赫的家世没让茅以升沾染上半点不良风气,反而有着优秀的修养,许多长辈都称他是翩翩君子,性格温润如玉。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那时,官途已经明显没落,父母希望茅以升能从商,可善于独立思考的他,却隐约感觉到这条路不适合自己。

不喜从商的茅以升,虽然拒绝了父母的要求,但也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在何处,直到10岁那年,一场意外的发生,才让他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一年的端午节,人们纷纷站在河边的桥上看龙舟比赛,结果站在桥上的人太多,导致桥梁被压塌,许多人因此丧命,而茅以升因身体不舒服就没去,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得知这件事后,他在庆幸之余却又倍感沉重:“为什么我们自己的桥梁质量会那么差?”

满怀志气的茅以升,因为这件事,暗暗发誓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那天开始,他就开始有意收集书上桥梁的图片,将它们保存起来,作为借鉴。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学习的日子枯燥无味,但茅以升却乐在其中,他始终没有忘记那场“断桥悲剧”,化悲痛为动力,一点一滴地学习着桥梁知识。

茅以升读的书越来越多,成绩也越来越好,就连珍藏的桥梁照片,也从最初的几张、几十张,慢慢积累成厚厚的一本。

时间无情,转眼间,茅以升已经是17岁的俊俏小伙,俗话说“先成家后立业”,看着日渐长大的儿子,茅以升的母亲着急不已,开始帮他四处张罗婚事。

1912年,在姨母的撮合下,茅以升与大自己一岁的戴传蕙见了面,谁都没有想到,两人居然一见钟情。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和茅以升的出身相似,戴传蕙的家庭背景并不差,其本人也是有名的大家闺秀,不仅才貌双全,更是识大体,孝顺长辈。

两人第一次见面时,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的戴传蕙,给茅以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亲”结束后,父亲问他对女方的感觉怎样,茅以升有些腼腆,红着脸说:“我感觉她还不错,就是不知道她如何看我。”

“之子莫如父”,茅以升的心思,父母都看在了眼中,自然也乐见其成,同年,在茅戴两家的商议下,17岁的茅以升和18岁的戴传蕙,踏进了婚姻的殿堂。

尽管这场婚事属于包办婚姻,但茅以升和戴传蕙对此却并不反感,两人婚后的生活和谐幸福,1913年更是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茅于越。

而戴传蕙也无愧于大家闺秀的称呼,照顾长辈,体恤丈夫,都挑不出半点不足,甚至就连家里大大小小的活,她都自己动手完成。

茅以升曾对朋友说:“倘若我是桥梁上的走廊,那么传蕙就是桥下的石墩,没有她,也就没有我。”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悲苦的婚姻生活,看不见的桥墩

茅以升并不知道,埋藏在水下的桥墩,有时候所受的困难,桥上的走廊不一定看得到。

戴传蕙心里全是茅以升,而在茅以升眼里,妻子和事业各占一半,有时还是后者居多。

一心求学的茅以升,对家里很多事都无暇顾及,得益于妻子的贤惠,他才能有一个安稳学习的环境。

1916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的茅以升,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美国留学的机会,在到达美国的第一年,他就成功拿到了康乃尔大学桥梁专业硕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第一名理工博士。

茅以升3年来的成就,戴传蕙都看在眼里,欣喜万分,可对丈夫的思念,却又让她饱受折磨。

不知道戴传蕙经历了怎样的孤独,才能熬过那几年孤身一人的苦楚,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不过是她一生悲剧的开始,此后几十年,她一直饱受对丈夫担忧的痛苦生活。

茅以升把“报效国家”视为己任,这本是一件好事,可对于肩负着家庭责任的男人而言,一旦因此忽略了家人,势必会酿成悲剧。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尽管能和丈夫住在一起,可对于戴传蕙而言,这样的日子备受煎熬,她每天忙完家务,剩下的时间就是不断祈求上天,保佑丈夫平安归来。

桥梁修建工作带着极大的危险性,尤其是茅以升“毫不顾忌”的性格下,危险更是被无限拉大。

茅以升担任江苏省水利局局长期间,有一年就曾发生洪灾,导致几万人流离失所,而作为水利局局长的他,身先士卒冲在了灾区前线,好几次因此差点回不来。

戴传蕙对茅以升的爱有多深,内心的担忧就有多大,她知道自己劝阻不了丈夫,只能默默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茅以升没有发现,妻子的头上多了几丝白发,眼角也有着挥之不去的忧愁,压在她身上的重担,除了家庭以外,还有对丈夫工作深深的担忧。

戴传蕙身上不堪重负的压力,在茅以升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期间,爆发了。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1934年,接到修建钱塘江大桥任务的茅以升,开始早出晚归,就算回家吃饭,也是匆匆扒了两口就出门。

那个年代,我国尚未有过成功的现代化大桥修建经验,而作为首例的钱塘江大桥,其困难和危险程度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茅以升背负着极大的压力。

看着魂不守舍,满脑子都是修桥的丈夫,戴传蕙更加担心了,打听丈夫消息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一件事,生怕发生意外,有时候茅以升晚上没回家,戴传蕙就彻夜睡不着,整个人处在失眠焦虑的状态。

尤其是在听到丈夫立下“军令状”,修不好桥就要投江殉职的消息后,戴传蕙简直一只脚踏进了绝望,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几度写下遗书,想要自杀。

茅以升就像桥上的走廊,只看见了露出水面的部分桥墩,看见自己回家时妻子欣喜的笑容,却对这笑容背后的苦难,一无所知。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奢求的阳光,甘为石墩

人生最卑微的爱情,莫过于我愿化身桥墩,助你登上辉煌,却别无所求。

在漫长而艰苦的折磨中,戴传蕙崩溃了,被送到医院治疗,她像暴风雨中瑟瑟发抖的小鸟,等待着丈夫的慰籍。

听说妻子病倒的茅以升,连夜赶回家中,看着眼前消瘦的佳人,他突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过客,采收了戴传蕙这朵花的全部精华,却对她不管不顾。

茅以升想留下来好好陪伴妻子,但建桥工作的进程,却又在不断催促他离开,两难之中,他只好选择更为重要的事情,在医院停留几天后,忍痛离开。

戴传蕙满心的期待,总算是换来了丈夫的一丝希望,顽强生长的野草,凭借着一缕阳光,成功熬过了漫长的冬天。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钱塘江大桥建成不久后,戴传蕙的病就痊愈了,因为完成工作的茅以升回家了,她不需要再为丈夫而担心。

这短暂而温馨的日子,成为戴传蕙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此后随之而来的抗日战争,又让一家人的生活回到原点。

战争时期的修桥工作比平时更艰难,钱塘江大桥更是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点,兵家必争之地,为了不让日寇使用,这座桥仅仅投入使用三个月后,就被炸掉。

而炸桥的人,就是一手建造这座桥的茅以升。

把自己引以为傲的作品摧毁掉,这对于茅以升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但为了国家,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做了。

因为这件事,茅以升还大病一场,看着躺在床上痛苦万分的丈夫,戴传蕙内心焦急不已。

她明白:桥就是丈夫的命,无论如何都不能阻止丈夫修桥,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成为丈夫事业的桥墩。

而事实上,戴传蕙也确确实实做到了“桥墩”的责任。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与茅以升携手生活的56年里,她不但为丈夫生下6个子女,而且还将他们培养成才。

茅以升常年在外工作,少有回家,在缺席了妻子生活的同时,也缺席孩子们的童年,但戴传蕙对此却无怨无悔,甚至还告诫孩子:“不要埋怨你们父亲,他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得益于戴传蕙的良苦用心,这个简陋的家庭,在她的缝缝补补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相安无事。

戴传蕙想着,熬一熬就过去,等到丈夫年老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四处奔波了。

她坚信,自己与丈夫的幸福生活,终有一天会到来。

可有时候,一厢情愿的期盼,换来的却是等同的绝望。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绝望,悔恨一生的错误

茅以升一生极少犯错,但有一个错误,却让他悔恨终身。

那是1946年,因为工作需要,茅以升被调到上海,而戴传蕙和孩子则留在了南京老家。

或许是失去了妻子的陪伴,内心感到空虚,又或是抗拒一成不变的生活,以往神采奕奕的茅以升,这一次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朋友担心他不适应当地的生活,于是便介绍了权桂云给茅以升认识,那时,茅以升已经50岁了,而权桂云只有21岁。

朋友的初衷是好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茅以升多一个可以说话的人,解解闷。

然而,当一个远离妻子,内心孤独的男人,碰上一个对自己仰慕已久的年轻女子时,纯洁的友谊很容易就变了味。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相比于“人老珠黄”的戴传蕙,正值年轻的权桂云不但风华正茂,而且说话也温声细语,她就像一阵风,吹进了茅以升的心,让其久久无法平静。

最终,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下,茅以升短暂地忘记了远在南京的妻儿,和权桂云同居到了一起。

两人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小家”,让茅以升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感受到久违的家庭温暖,尤其是在权桂云为其生下一个小女儿后,他更是一度把整颗心投入其中。

但“名不正,言不顺”的日子,终究难以过得安稳,时间一久,茅以升就开始担心起来:如果妻子戴传蕙知道了,该有多么痛苦。

于是,他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地将自己与权桂云的恋情藏起来,像玩捉迷藏的孩子,祈求不被妻子发现。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戴传蕙确实没能发现丈夫的异常,她对茅以升无比放心,甚至放心到曾说:“嫁给他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担心他会沾花惹草。”

那几年,戴传蕙依旧生活在对丈夫的担心中,而茅以升也在提心吊胆里的日子里艰难度日。

戴传蕙心里依旧全是茅以升,而茅以升的严重,除了事业和妻子之外,却多了一个无法告人的“小家”。

两条相交的线条,一旦其中一条改变了轨迹,就注定无法再回到交点。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抑郁而终,悲凉晚年

纸终究包不住火,天底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内心的负罪感,最终还是让茅以升难以承受。

解放后,全国实行一夫一妻制,而深知瞒不了多久的茅以升,最终决定向妻子坦白,但考虑到戴传蕙的身体,他只能慢慢寻找着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

一天,茅以升的一位朋友因为养外室的事情曝光,被刊登在报纸上,他决定用这件事试一下妻子的态度。

从未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戴传蕙,秉承着所学过的传统知识,下意识和丈夫说:“应该是外室的问题,或者说妻子逼得太紧了。”

听到这句话的茅以升,认为妻子能够接受这种事,于是把自己的事情全盘托出,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听完后的戴传蕙,彻底呆住了。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刚结婚时的甜言蜜语,丈夫犹在耳边的誓言,几十年来的辛苦付出,这些美好的事物,在“养外室”面前,却成了莫大的嘲讽。

戴传蕙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跳梁小丑,被丈夫戏弄,她满腔怒火,可多年来的教养却不允许她对丈夫大吼大叫。

戴传蕙疲惫不堪地说:“我像一棵拼命往上长的树,渴望见到阳光,虽然长得慢,但总归有希望,可现在我的根却烂了,再也爬不了了。”

她没有对丈夫说出一句责怪的话,就一直安静地坐着,任由绝望和悲伤将自己吞噬。

从那天起,戴传蕙的病情更加重了,精神分裂也日益严重,头发像失去生机的野草,大把大把往下掉。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这场婚姻里的背叛,成为压垮戴传蕙人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爱恨交加中度过了余生。

每天早上,她照常送丈夫到门口,目送他离开,眼里满是不舍,她害怕茅以升工作会出意外,更害怕丈夫在外有了家庭,会舍弃这个最初的家。

多年的辛苦操劳,加之孕育6个孩子的损失,让这个一生悲幸参半的女人,痛苦不堪。

1968年的一天,戴传蕙如往常般睡下,隔天早上,茅以升喊妻子起床,却发现年迈的妻子,早已悄然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为家庭累垮身体,为丈夫担心一辈子的戴传蕙,带着对茅以升的失望,抑郁而终。

而这,也是茅以升悲凉晚年的开始。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父子反目,遗憾收场

戴传蕙的去世,成了茅以升的心病,怀着对妻子的愧疚,他编写了《蕙君年谱》,将自己与妻子的一生都记录进去。

于此同时,无边无际的愧疚感,让茅以升开始反思,认为自己已经对不起戴传蕙了,不能再对不起权桂云,于是,他决定弥补这对母女。

但让茅以升没有想到的是,做得多错得多,正是这个弥补,让他与原配妻子的6个子女,彻底决裂。

茅以升和6个孩子说自己想要续娶,子女们听完也表示支持,可一说到对方的名字,却纷纷表示不同意。

“权桂云”这个名字,已然成为了6个孩子心头的刺,在他们看来,倘若同意父亲和她们在一起,那便是对母亲的不忠。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遗憾的是,茅以升听不进去孩子们的意见,满心愧疚的他,最终还是把权桂云母子接到了身边,而这也导致了他与6个孩子再无往来。

茅以升犯下的种种过错,或许戴传蕙能够不去计较,可孩子们却始终无法释怀。

大儿子茅于越更是愤怒喊道:“你要是敢接她们母女过来,我就敢和你断绝关系。”

愤怒的嘶吼,像无助的野兽,吼出了母亲一生的心酸,吼出了父亲的失职。

茅于越对父亲的埋怨由来已久,出生时茅以升不在身边,之后又缺席了成长的岁月,种种父爱的缺失,让他早已心怀不满。

而戴传蕙去世时,茅于越又因为在国外,没能送母亲最后一程,更是因此将对母亲的遗憾,化为怒火发泄在父亲身上。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而另一边,权桂云朝思暮想的“正室生活”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大半辈子存活在茅以升庇护下的她,却始终弥补不了丈夫的遗憾,这让她的内心痛苦不已。

她始终是个局外人,融入不了茅以升与戴传蕙的爱情中。

1975年,权桂云也带着遗憾离开了人生,留下女儿茅于麟独在人间。

三个人,两个家庭,最终遗憾散场告终。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人生如桥,余留空谈

茅以升弥留之际,曾最后一次登上钱塘江大桥,满脸愁容地望着桥上的风景。

这座举世闻名的桥梁,贯穿了他整个人生,亲手建造,又亲手摧毁,之后又再一次修复,但他的婚姻却并未像这座桥,毁而复修。

或许他内心也有感慨:建桥这么难的工作,都让自己做到了,爱情和亲情这么简单的事情,却被自己毁的一干二净。

在长子的影响下,戴传蕙6个孩子纷纷与茅以升断绝往来,茅于越更是远走美国,定居海外,就算回到家乡,他也未曾踏进家门,而是选择住在宾馆。

茅于越淡淡地说:“我已经没有家了。”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1989年11月12日,北京的一家医院中,93岁的茅以升正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呼吸薄弱。

寒风呼啸的冬天,是老人们最难熬的季节,亦如埋藏在地下的种子,要么冻死,要么熬到来年的春天。

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老人,人们心里隐隐明白,这一关,怕是很难熬过去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茅以升依旧频繁地望着病房的门口,不停地念叨着大儿子的名字,期待6个子女的到来。

只是,茅以升的期盼落空了,他至死没能得到6个孩子的原谅。

一旁的小女儿忍不住流下了泪水。逝者为大,她不忍心看着父亲带着遗憾离世,终于,小女儿掏出那张事先伪造好的谅解书,递到他的面前。

茅以升仔细地看着纸上的内容,泪水就像失控的水龙头,一直往下流,不久后,他闭上了双眼,走向生命的终点。

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抑郁而亡,6个子女无一送终,至死不被原谅

没有人知道,茅以升是否清楚那封谅解书是假的,但对于他来说,这场闹剧算是落幕了。

是非过错,终究随着岁月化为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钱塘江   桥梁   生下   桥墩   原配   大桥   抑郁   子女   遗憾   内心   妻子   丈夫   父亲   痛苦   孩子   家庭   人生   专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