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这本不输小说的心理书,真治愈

《老友记》这部一拍十年的情景喜剧,是一代美国人的记忆。

相信很多人和巫月一样,最初接触《老友记》都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被英语老师安利的。

起初,它进入我们的生活,只是为了学英语。随着剧情的深入,它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磨耳朵的感受,更多的是吸引与共鸣。

《老友记》不仅是一代美国人的记忆,也是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之友。

豆瓣9.3!这本不输小说的心理书,真治愈

或许至今,很多人还能依稀想起剧中的故事。

聚集在《老友记》中形形色色的人,可能有青春的阵痛和冲撞,可能有对社会化人际关系的各种懵懂和理解,可能有对于爱情的观念冲撞,可能遇到和自己同样困惑、活着同样莽撞的朋友……

因为情感、原则、利益、地位等问题,他们有过矛盾、闹出过笑话

在不断的笑声中,《老友记》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和我们一样的普通生活,体会到了另一种和我们灵魂交织的迷茫与困境。

豆瓣9.3!这本不输小说的心理书,真治愈

《老友记》创造的辉煌,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很关键的一点,离不开它细腻且直击人心的叙述。它的创作人之一,就是美国知名作家和心理治疗师Lori·Gobblieb。

Lori·Gobblieb曾在TED的演讲中提到过“要做自己人生故事的编辑者”

她在解读一位有感情困扰的咨询者的故事时,讲到了一副漫画:

豆瓣9.3!这本不输小说的心理书,真治愈

这幅漫画展现了一个不断在摇动铁栏的囚犯。

囚犯向往自由,想逃出这被困住的局面,正如我们很多人想要逃离情感的困境、工作的困境一样。

但我们从不会尝试去向左右行走,因为我们知道那里有陷阱。陷阱,就意味着责任。

“自由”与“责任”,往往铸造了我们生活中的困境,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前,穿过它。

豆瓣9.3!这本不输小说的心理书,真治愈

Lori·Gobblieb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量用一个人的问题,给出适用于一群人的解决方式。

在她的书《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中,有四个来访者的故事,他们是:

约翰:一个40+、事业成功、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H的好莱坞制片人。

这是一个关于“永失所爱”的悲伤故事。

约翰身上有非常强大的防御机制,他不允许别人看到他的内心世界,他一直活在自责中,又不允许自己流露出痛苦。

朱莉:一个30+、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的大学女教师。

朱莉的生活近乎完美,事业成功、婚姻幸福,死神却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她不得不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并在一个具体的“死限”之下生活。

瑞塔:一个69岁、离过3次婚,感觉孤独、绝望,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70岁生日当天自杀的老太太。

瑞塔相信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她她一个人住,没有朋友,每天早上都没有动力起床。

夏洛特:一个二十多岁、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的姑娘。

夏洛特有抑郁、焦虑的问题,经常有各种“艳遇”,却从未有过认真交往的恋人;父母没有给她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童年,而成年后她也总是不自觉地爱上不靠谱的男人。

豆瓣9.3!这本不输小说的心理书,真治愈

同时,书中还有第五个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作者自己。

从这些人的故事中,你读到的是一个个切实存在的TA故事,却总会感觉到那些在苦苦挣扎、想努力变得更好的人们,就是我们自己。

或许正是因为有着创作故事的笔触和心理咨询师的临床经验,Lori·Gobblieb总能在一个很形象的描述中,让人有所触动,让人在不知不觉间被温柔治愈

豆瓣9.3!这本不输小说的心理书,真治愈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泰斗、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亚隆为这本书写下推荐语:

“我读心理治疗的书超过半个世纪了,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这么大胆、这么直白、这么多好故事,又这么深刻而引人入胜。”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为这本书担任专业审校,并写下推荐序: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豆瓣评分9.3,四星和五星占95.4%,截至目前还没有人打一星和二星。五八折。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39.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斯坦福大学   方寸之地   铁栏   约翰   心理治疗   囚犯   美国人   美国   豆瓣   困境   陷阱   灵魂   记忆   事业   漫画   心理   故事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