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也寂寞,死也寂寞,陆小曼何尝不是一位苦命女子?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终于阖上眼睛,追随她的徐志摩而去。那一年,她62岁。陆小曼的葬礼格外冷清,只有好友王亦令送的一副挽联,上面写着:

推心唯赤诚,人世长留遗惠在;

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陆小曼逝世几十年的时间里,有人怀念她,也有人写文章讨伐她,甚至说她是中国"十大祸水"之一。陆小曼的一生备受争议,可这多半都是徐志摩的"功劳"。

为什么要把所有过错归结在一个女人身上?陆小曼何尝不是一位苦命的女子?

生也寂寞,死也寂寞,陆小曼何尝不是一位苦命女子?

陆小曼

01婚内与徐志摩偷情?

陆小曼的第一段婚姻是旧时代典型的父母包办婚姻,她嫁人时只有19岁,自己懵懵懂懂的,根本不知道何为爱情。王庚虽年少有为,却是个不解风情的工作狂,他整日忙于打理工作事务,没有时间陪新婚妻子,就连周末也是多半一个人闷在书房里。

陆小曼却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哪里受得了这般冷落呢?两个人的性情和生活方式都大不相同,即使没有徐志摩的出现,他们也只是一对勉强搭伙过日子的男女而已。

王庚在男女之事上是个傻帽,自己不能陪在老婆身边就罢了,居然拜托自己的好朋友徐志摩多陪陪陆小曼,难道不明白"防火防盗防闺蜜"的道理吗?

徐志摩岂是等闲之辈,他浪漫多情、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一来二去,徐陆二人暗生情愫,日久天长竟发展到不能自拔的地步。徐陆二人的恋情闹得人尽皆知满城风雨,更多的矛头指向了陆小曼,毕竟在民国,女人的地位还是低下的。一个弱女子为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默默承受着来自父母、亲朋好友和社会舆论的多重压力和世人的谩骂嘲讽。

生也寂寞,死也寂寞,陆小曼何尝不是一位苦命女子?

陆小曼

放在当今社会,陆小曼与王庚离婚完全可以理解,两个没有感情的人,如何相伴每个清晨日暮?陆小曼无疑是勇敢的,坚决的,难道不值得钦佩吗?

还需特别说明一点,当初徐志摩逼迫发妻张幼仪打胎离婚,起因是林徽因,别把这顶帽子扣在陆小曼头上。

02婚后与公婆不和?

历尽艰辛和重重阻碍,徐陆二人终于步入婚姻。可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公婆根本不认陆小曼这个儿媳,陆小曼的那些优点在公婆眼里全部成了缺点。而徐家需要的是一个实用型的儿媳妇,不是一个只能观赏不会持家打理生意的花瓶。公婆看不惯陆小曼的做派,居然搬去和张幼仪同住,这分明是打陆小曼的脸。

要说婆媳关系,放在现代,也是很多家庭里普遍存在的问题。婆媳关系不好,不能单独归咎于儿媳陆小曼,徐志摩也有责任,徐家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太过偏激。

生也寂寞,死也寂寞,陆小曼何尝不是一位苦命女子?

徐志摩与陆小曼

03婚后挥霍无度奢侈浪费

婚后,徐陆二人历经四次搬家,最终租住在上海福熙路的一幢单独小洋楼里。公婆与陆小曼不和,徐申如早就断了对他们的经济支援。为了满足陆小曼的巨大开支,徐志摩只好拼命赚钱。

可爱情就是这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有什么好责怪的。徐志摩都不叫苦,世人又有什么好评说的呢?再者说,陆小曼自出生以来过得就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日子,如果有错,只能怪她嫁了个养不起她的诗人。

04陆小曼害死了徐志摩?

1931年,徐志摩搭乘一班邮政飞机北上,在济南罹难,结束了短暂绚烂的一生。

徐志摩的家人对陆小曼恨入骨髓,几乎断绝来往。而徐志摩生前的好友,像胡适、金岳霖等也把一切罪责加在了陆小曼身上,他们认为是陆小曼执意不肯北上才造成了徐志摩的早逝。报纸杂志也对她口诛笔伐,她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生也寂寞,死也寂寞,陆小曼何尝不是一位苦命女子?

徐志摩

她是任性,一番争吵过后,她把徐志摩气走的,可谁能预料一场意外的发生?假使A和B分手了,结果B当天被车撞死了,是不是要怪到A的头上?听上去是无稽之谈,毫无客观事实根据。

徐志摩之所以着急出发,是为了要赶在晚上,为林徽因的讲座捧场和准备的。为什么没有人怪林徽因?

05急着投怀送抱翁瑞午?

翁瑞午是陆小曼人生中不能不提的一个男人。

徐志摩去世后不久,陆小曼就感觉到经济上的压力,自己的父亲也在一年前过世了,家里没有积蓄又有外债。徐家不承认她儿媳的身份,很多朋友也都与她绝交了。胡适还有前夫王庚都提出要照顾她,她都一一拒绝了,最后选择了翁瑞午。

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女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人格独立。

生也寂寞,死也寂寞,陆小曼何尝不是一位苦命女子?

陆小曼画作

但并不像外界传的,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立即奔向翁瑞午。事实上,徐志摩逝世7年以后,陆小曼才与翁瑞午同居。年岁渐长,陆小曼的病痛更加严重,自然离不开翁瑞午的推拿按摩,端汤送药,嘘寒问暖。如此等等,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翁瑞午虽花心,但对陆小曼却是真心。临终前还对赵家璧和赵清阁说:"我要走了,今后拜托两位多多关照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的"。或许,这才是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爱吧。

06为爱幡然悔悟重新做人

在《哭摩》里,陆小曼向徐志摩忏悔:"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陆小曼好像变了一个人,她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不再去游乐场所,潜心学画。专心画画和编撰徐志摩全集,是她后半生耗尽全部精力去做的两件事。她还凭借异于常人的意志力和决心戒掉了鸦片。53岁的她,被安排进入上海文史馆任馆员,这是她生平的第一个工作机会。

生也寂寞,死也寂寞,陆小曼何尝不是一位苦命女子?

林徽因与陆小曼

晚年的陆小曼,上无父母双亲,中无丈夫,下无儿孙,形单影只,孤苦伶仃。1965年,陆小曼永久地离开了人世,真是生也寂寞,死也寂寞。

陆小曼的一生充满了是非变数,跌宕起伏。只愿世人以一种全面客观的态度来评说陆小曼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胡适   恨入骨髓   文史馆   闭门谢客   公婆   儿媳   婆媳   苦命   人世   婚后   不和   世人   决心   父母   婚姻   寂寞   女子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