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记录、管理、复盘形成循环让时间成为工具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 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了》一时让很多人感慨良多,同时,也让不少人心声恐惧。正如张爱玲的书中说到:对中年以后的人来讲,十年八年好像是指缝间的事。现在去回想过往,那么多的片段又好似前尘往事,究竟在岁月里,我们都经历了什么?

时间都去哪儿了|记录、管理、复盘形成循环让时间成为工具

很多人都寄希望于未知的未来,然而又蹉跎于当下,殊不知,只有过好每一个当下,才会有更加可以期待的未来。

就如每一个步入柴米油盐生活中的女人一样,发奋的草莓是一名30岁的宝妈,也是2个男宝的妈妈,不过,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过出了另一番色彩。她是个人管理实战派,信奉“岁月不饶人,我也不饶岁月”的理念,喜欢DIY人生旅程,让每一天的自己都是精彩的新版本。通过自我管理,在小城里把生活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她的著作《现在就干:互联网时代的高效时间管理法》中谈到个人管理首先需要做的是时间的记录;面对于每天的千头万绪,提出了高效的一天=固定旋律+个性旋律的公式,最后,吾日三省吾身,每天的自我反思也是重中之重。你怎么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在每一天都践行明确的自我管理,生活也绝不会亏待你。

1. 有效的人生一定需要记录时间

书中,作者提到100年前的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从26岁开始孜孜不倦的记录时间,在56年间,定期的用这些数字做总结,为下一时间段指定计划提供依据。如此,他一生完成了70多本著作,相当于平均每年至少有一本书完成。

由此可见,记录自己的时间,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自己,进而能够提高效率。

时间都去哪儿了|记录、管理、复盘形成循环让时间成为工具

《旧唐书》中记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自己可以借鉴别人的成败得失,来反省自己,希望自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而现在,一个人想学演讲,可以通过观看自己的演讲视频,不断修正自己的动作,表情,来提升自己的演讲水平。

因为我们在看自己的视频时,就可以明显的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是通过自我感觉远远做不到的。个人的表情,动作都可以通过这样的视频观看来自我观看解决,那么最重要的时间,我们怎么样可以更正确的看待呢?其实就可以使用这个时间记录法。

通过记录时间,做好分类,纵向对比,你就可以发现自己在时间使用上的问题,该如何调整也就很清楚不过了。

2. 通过设定固定旋律来减少精力的消耗

其实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真正困扰你的是没有时间还是还没有学完今天计划的内容就很累了而不得不休息呢?

深入思考,有一大部分人往往是因为后者,每个人一天的精力就好比是一节电池,休息了一晚上好比是一节能量满满的电池,然而,每一件事情的发生,消耗大脑思考或者体力都会消耗能量,能量用没了就不得不休息。

时间都去哪儿了|记录、管理、复盘形成循环让时间成为工具

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更好的使用好一天,第一就是优先做重要的事情,在能量满的时候就把重要的事情做了;第二,可以提前就计划好做什么,都列在清单上,一天开始就一项一项的去做,不在需要消耗精力去思考做哪个,怎么做。

那这些就是在固定旋律和个性旋律上要做的事情。发奋的草莓在书中写到,一天所有的时间,都可以提前的计划清楚,那些是固定的时间,比如通勤,做家务,照顾孩子,早起这些;哪些是个性的,这一天的具体的工作安排。在提前安排好后,一天的生活开始了,就已经进入了状态了,完全减少了思考消耗精力以及没有优先级的做事情忽略了重要任务的完成。

张萌萌姐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她每天睡前都会去思考第二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而起床后就开始按照这一天的工作计划有条不紊的展开工作。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自我管理,使得张萌萌姐成为一名时间管理专家,在事业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3. 结合一天的工作感受去复盘

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视自己,累了第一反应是先休息一下,因为我们很重视自己的身体。晚上休息之前要洗脸护肤,因为我们同样很重视自己的形象。在遇到事情后我们也会有思考,以期望之后有所借鉴。

我们的成长也是通过过往的经历而一步一步达成了,那么如何能够更快的成长呢,答案就是每日复盘。孔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非常的重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个人反思的作用。而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却借口忙而忽略了“反省”,然后就会经常有不该犯的错误和重复性问题的存在,这样一来反而是影响了个人的成长。

时间都去哪儿了|记录、管理、复盘形成循环让时间成为工具

在《现在就干》一书中,作者谈到复盘的三个层面,记事式,感受式以及经验式。其中经验式是结合一天的日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思做法,萃取经验,以提升往后每日计划与行动的质量。同时,这种回顾是为了汲取自己的经验,把隐性知识变现为显性知识。

这一点在现在看来尤为重要,一个人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进步的快慢与否跟是否反思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确的一日计划,记录一天的使用,在一天的结束反思一天的得失再重新用到第二天的工作生活中去,在《现在就干》这本书中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作者也是通过这样的不断循环,使自己的生活过程了想要的样子。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不管现状是什么样,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生活越来越趋近于自己想要的样子。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希望读过此文的你越来越好!

本文作者简介:慢慢走就很快,85后宝妈,阅读爱好者。阅读是一位良药,缓解焦虑,开拓视野,成长自己。以笔会友,一起谈阅读,谈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时间   高效   发奋   消耗   自我管理   能量   旋律   精力   重视   样子   事情   经验   计划   工具   作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