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城市开始限电,那古代人没有电,晚上是怎么度过的?

人们对电的生产与利用,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因此“开灯与拉灯”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说是人类由传统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重要

现代人已经形成对电的依赖,没有电,肯定是很麻烦,甚至是不行的!可人类几千年来,就是在无电的状态下默默活过来的。过去有个说法,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黑了,直接睡吧,睡到天亮,再起来干活。人们的生活规律跟日出与日落紧密相连,太阳的升起与落下,是天文规律,却严重制约着人们的生活。

人的精力是很旺盛的,不是说日一落,心潮也就落了,因此也就又有个笑话,说为什么古人生孩子多?因为天黑时古人无事可做,上床了干躺着睡不着,干脆造个人玩玩……有趣的是,人在造人(或仅为合体,不为造人)时,往往第一个动作就是吹灯,所以造人与天黑最配了。

今天天黑了,可以按电门、开电灯,满屋子的灯泡灯管,还有冰箱空调电视电脑通通转起来,但古代没电,只有蜡和油。蜡烛和油灯的灯光有限,一豆而已,一间屋里怎么着也要点个三两豆,一只蜡支棱着,是洗洗要睡的节奏。而且蜡和油耗的还快。大白天在屋里躺一天,不费一文钱,可天一黑,从打石镰那一刻起,就要烧烛费蜡耗油,日子就要计成本了。所以人们尽量在白天抓紧时间,把该做完的做完,如果熬到晚上,就要点灯熬蜡,被骂不会过日子了。

古代的生产作坊,为了节省照明成本,也会尽量不加夜班。

在古代,喜欢熬夜的,主要是城里人。没有哪个农民,会黑灯瞎火在地里乱锄的(有人就据此揭发,说周扒皮夜半学鸡叫的故事有假)。城里有一些夜生活,比如饭馆打烊会晚一些,还有就是青楼,官人们喜欢喝夜酒,喝完就直接在妓馆由可人儿陪了睡下。其他做生意的,关门上板都早。倒不是怕费蜡,而是晚上没啥生意,又怕强盗趁夜来访——那时城里街上可是没有路灯的,一入夜,到处黑黢黢的,最适合强贼出没。店家一日的营业收入,全在店里,他们可盯着呢!

古代,一到晚上,百姓闭户,店家上板,街上就没什么人了,唯有打更的像鬼魂一样瞎转悠。

许多朝代,对晚上百姓上街还有禁令,宵禁时候一到,就不许人在街上瞎转悠了。碰上巡夜的官差,运气好查查你,你说得清楚就把你放了,说不清楚直接就拘到牢子里过夜了,等你家人拿了银子去衙门,上下打点放人。特别是要过年时,商民之家如果没有啥急事,最好别半夜出门,这时节衙门差役们正在找钱过年、完成全年创收任务呢,干劲足得很,谁碰上谁倒霉。这道理,大家懂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电门   官差   差役   晚上   古代人   衙门   店家   屋里   古人   城里   街上   规律   古代   成本   动作   百姓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