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今天,是举国瞩目的高考日,我们会突然发现,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方方面面,今天都在给高考让路。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考场周围几公里的工地都停工了,市区的车辆全都不鸣笛了,重点交通路段都安排了高考专线。

全体交警都投入高考交通保障,政府职能机关也安排工作人员上街,成为路口执勤的志愿者。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整个社会都在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一千万个少年与一千万个家庭的奋勇一跃!

壹、全国多套卷的原因与公平性

今年是高考恢复以来的第45次高考。这45年有接近3亿人通过它来决定命运。

随着这些年的教育改革,高考的试卷也从全国统一卷不断变多。

因为高考的录取规律是每个大学在每个省划定分数线,因此是在全省范围内筛选出相对高考成绩更好的读更好的大学。

因此只要每个省的试卷是统一的,就能保证高考的相对公平。

而每个省根据不同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教育资源,竞争程度,出具不同的高考试题,是因地制宜的做法。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可是这些年高考试题越来越五花八门之后,对于教育不公平的声音又大起来,所以未来的高考试卷,又会有逐步减少的趋势。

过去十几年,我国教育进行了两轮较大程度的改革。

第一次改革,就是推行“素质教育”,这是全国普及的改革方向,但是经济基础越好,教育资源越丰富的省市,素质教育的程度还是和绝大多数普通省区不一样。

因此,高考改革的最初方向,是经济强,素质教育普及率高的省市,允许自主命题。

所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是全国卷(2套或者3套)+经济强省市自主命题的试卷模式。

这些年的高考试题在6~8套之间。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过去几年,我国开展了“高中教育新课纲”的新一轮教育改革,而且改革模式与原先各省市自主开展的“百花齐放式素质教育”不同,这一轮教育改革,是从试点到全国,逐步铺开,有统一界定标准,最终全国一盘棋的高中教育改革。

因为高中教育新课纲改革,每年的试点省市都有变化,所以这几年按照新课纲制定的高考卷叫做(新高考1卷,新高考2卷)。

所以过去几年,就是全国卷,新高考卷,自主命题卷三种模式并存,然后每种都有2~5套试卷。最终2020年就有十套高考试卷。

去年,24个沿用传统高考课纲的省区市,使用全国1卷,全国2卷,全国3卷

海南和山东,作为考中教育新课纲最早的试点省份,去年分别使用新高考1卷,新高考2卷。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五个经济较强,素质教育推行最广的省市,使用自主命题试卷,以各自省市命名(比如,北京卷,江苏卷,浙江卷)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说经济强省都可以自主命题,恐怕最不服的就是广东省。

广东省的两大特质决定了它无法成为教育改革的最激进省份,一直都是随大流使用全国卷。

原因之一是广东的高考生源,有许多是过去十二年从其他传统教育省市逐步迁徙落户过来的。

原因之二是广东省的教育资源和经济发展程度极度不平衡,除了广深东佛四座经济强市,粤西北,粤东北还有一些市县的几千万人口,教育资源与内地省区差不多。

今年的高考试卷从去年的十套减少到八套,其中的变化,也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趋势。

第一个变化,是教育大省江苏省今年不再自主命题,而是选择高考新课纲改革的新高考1卷。

第二个变化,是使用2套新高考试卷的省市除了去年的海南和山东,今年增加到10个省市。说明新课纲改革已经在更多省市落地。

这其中,号称全国高考竞争最激烈的七个省,同步使用新高考1卷,那么这样选拔出来的超级学霸,就不是各省的相对精英了。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今年选出来的会是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七省文状元”。

使用新高考1卷的是:山东、广东、河北、江苏、福建、湖北、湖南。

将这七省称为竞争最激烈恐怕全国绝大多数人是服气的,这里面河北有衡水,湖北有黄冈,湖南有“惟楚有才”,江苏从全民素质教育,转战“全民新高考”……

今年传统教育大纲的省市从24个减少到17个,所以全国卷也从3个变成2个,未来的趋势会从传统教育大纲的考卷,全部过渡到新高考试卷。

自主命题少了教育大省,人口大省江苏,只剩下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以及浙江省。

既然江苏省今年转战新高考,那估计未来浙江卷消失也是时间问题。

所以去年3套全国卷+2套新高考+5套自主命题,今年减少到2+2+4,未来的高考试卷命题恐怕会比8套更少,直到新一轮教育改革带动高考改革周期。

贰、普及率高的四套高考作文题

往年在高考之前,网络上与许多名校都会有“名师抓作文题”的讨论。过去一些年,为了避免老师抓题,高考作文题开始越出越怪。

每年公布在网上被热议的“满分作文”也是越来越骨骼惊奇。

以至于到了今年,越是热点,越是主旋律,大多数人反而不敢猜为高考作文题了。

可今年的出题人偏偏别出心裁,特别是两套全国卷与两套新高考卷,高考作文题都非常的主旋律,也成为观察当今中国的最佳窗口。

今年是“建党百年”,这个事太大了,热议太多,所以一般人想不到它成为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可是全国甲卷直接就从百年党史入手,要求高考学子以新青年的“有为”和“可为”来进行800字的文章写作。

可以说这是和今年百年党史的纪念氛围,以及《觉醒年代》塑造的新青年觉醒这一话题一脉相承的。

作为全国竞争最强,参考人数最多的新高考一卷,则更为厉害,阅读材料直接使用毛主席的文章。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北风在以前的文章中介绍过,毛主席青年时期,曾经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管理员,他在知名期刊上的代表作,就是发表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的文章《体育之研究》。

这篇文章从体育入手,却可以升华到民族命运,人生抉择的高度。

这次考题引述毛主席的论点,要求七省学子以“吾生而弱,天诱我以自强”为立意,写文章。

这两张试卷的作文题,都强调了新青年的奋发有为和自强不息。

另外的全国乙卷,以及新高考2卷,则是围绕“人”来做文章。

全国乙卷选用的是汉代扬雄的论述,讲的是以“射箭为例”,从个人修养升华到“理想追求”的主题。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所以全国乙卷的主题“理想追求”与甲卷“有为和可为”可以说是彼此秘密命题,却遥相呼应。

新高考2卷的作文,题面比较高大上,讲的是毛笔字如何运笔写下人的一撇一捺。

这其中的引申义,也是人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处事方式,最终终于出头,还是人的选择与命运为主题。

可以看出,全国普及最广,让最多考生接触的四道作文题,彼此独立秘密出题,可是都指向了青少年的觉醒,奋进,作为与选择。

高考主流作文题如此呼应和一致在最近十年都是第一次,而且题面博古通今,从诗词到评论,到书法与漫画,五花八门的题面,居然指向同一核心,这太神奇了。

这说明今年以来青年人体现出越来越丧的倾向,已经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与警觉。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于是他们对全国不同省区的一代青年人,发出了“有为与可为”的号召,以毛主席25岁的文章,来激励青年人自强不息与天斗。

如果说历年的高考作文题,五花八门是为了折射社会的方方面面,今年主题如此统一就表明今年中国的主题就是青年人的奋进,青年人的未来方向也是自强有为,而不是躺平享受。

叁、自主命题的四套高考作文题

相比较全国二十七个省市区的高考生,四套试卷写同一主题,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的作文题还是有些不同。

北京卷的作文题是以前常见,这次八套试卷却只出现一次的“二选一”。

就是考生可以在两个作文题中选一个来写。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两个主题,分别是“生逢其时”与“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两个选题可以二选一,题目本身,也不像四个全国卷高考题那样“主题方向单一”。

比如生逢其时的主题,就探讨了“个人与时代”的相互关系,对应的就是生不逢时,而生不逢时,努力白费也是时下一些青年人选择“躺平”的理由。

所以与全国卷强调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个人努力不同,北京卷让考生思考“个人与时代”的辩证关系。

同样,不同的人,如何理解人的成熟,精神层面的成熟,也是选择范围很宽的主题。甚至有人写“躺平就是挣扎后的放下,这种顿悟就是成熟”这样的主题,也算符合主题。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上海卷与浙江卷的两个主题也神相似。

上海卷的主题是“事件的沉淀与事物价值”的判断。这个主题呼应了我昨天文章对“文科的定义”。

文科作为学科,它的一些道理甚至真理,甚至对事物的认知,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前提下,是不一致的。

上海卷的主题就是要考生辩证的写时间与事物价值的变化以及辩证关系。

作文题的特点同样是开放式的,辩证式的,选题方向是多元的。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浙江卷的主题是“得与失”,好家伙,为什么说这几家的选题很类似?

因为这又是“辩证关系”的经典命题,并且得与失的判断,同样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得失之间的价值在变化,所以说上海与浙江的两个选题,倒像北京卷的“二选一”一样,一个内核,两个角度。

可是关于得与失的辩证关系,那更是允许考生在不触犯社会公序良俗,不触及大是大非的基础上,写出立意完全相反,认知完全不同只要“自圆其说”的文章。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最后是天津卷,神奇的是天津卷居然也是在“时间上”玩花活,讲的是不同的纪念日的意义。

这有点类似于我们自媒体总要在纪念日写一篇“借古喻今”的文章,所以这依旧是以“不同时代的纪念日的意义变化”为主题的文章。

这样的主题和北京“生逢其时”,上海“时间变化与事物价值”的关系,都是类似的主题范畴。写作样式应该会局限于类似自媒体纪念文,但是主题方向同样是多元选择的。

肆、躺平的演化史

全国八套语文试卷,九个作文题,我将它们定义为看懂中国的窗口与方向,不知大家看明白没有。

首先,八套试卷命题组为了保密,彼此独立,也不存在有人能同时得到八张考卷考题的机会,可是今年的主题没有五花八门,而是体现出惊人的规律。

我大胆提出一个未来可能会删的结论:今年最高层应该给出了奋发有为,自强不息,新时代,价值观这样的关键词。

所以九个作文主题,最终正好呈现出全国二十七个省市同一主题,自主命题的一省三市一个主题。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二十七省市的考生占据今年考生将近90%,代表了非直辖市与经济强省的所有考生,他们的命题方向也是单一的“有为与可为,自强不息”。

这是国家对九百万非北京上海浙江学子以及它们代表的家庭,以及它们代表的阶层的喊话。

你们的选择是单一的,必须鱼跃龙门,必须逆流而上!

北京,上海,天津与浙江的主题,都是“时代与个人选择取舍”的关系。

这大概会被一些人吹“自由化,人性化”,毕竟多了一些选择,多了一些截然相反的描述,多了一些外因对人的影响。

北风判断,作为最激烈的一线城市的二代,作为父母辛苦打拼让他们立身在新一线的年轻人。

你们的父母没有选择躺平才有了你们。可你们如果真的不是那块料,你要选择比较丧的躺平或者回归四线城市,你确实有选择。

只需要在选择之前,对时代与个人得失,将时间线拉长来看待自己的人生,做出无悔的选择就好。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今年,“躺平”已经成为非常主流的话题,甚至有人强调“不躺平”,都会变成不接地气,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的“唱高调”。

可是大家如果把目光随着时间轴放长远一点,所谓的“躺平论”并不新鲜,只是老调重弹的演化而已。

十年前,有一个贬义词叫“啃老”,五年前,有一个中性词,叫“佛系”,今年,有一个褒义词,叫“躺平”。

这三个词的关系,这三个词从贬义到褒义的变化,都体现出社会向危机边缘滑动的趋势。

十年前,我们将不工作,不社交,在家里混吃等死打游戏,靠父母辛苦打工的钱继续供养的年轻人,称为“啃老族”。

那时候,全社会包括年轻人自己,都是对”啃老族”充满了鄙视,当时我们说的最多的话是,放下身段,找一个干苦力的活,也不至于耗死父母。

十年前,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依然存在,我国用四万亿保住了经济不下滑,可是大项目的基建投资,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扶持很有限。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基础服务业,都没有提供如今这么多的就业岗位。

可是当时的社会共识,没有人说社会不给年轻人机会,而是说年轻人“懒”,当时的主流观点也是让你年轻人,先就业再择业。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五年前的“佛系”一词,已经与努力,奋进,有野心相对照,成为中性的一种社会态度。

因为佛系里的低欲望属性,或者父母已经将基本资源配套完毕,只要不是每个月接受打钱的人,都可以把“啃老”切换成佛系。

最近几年,对佛系的批判与力挺一直势均力敌,对我国会不会进入日韩低欲望社会的讨论,也越来越从批判转向中性。

到了今年,所谓的躺平,无非是把佛系的盘膝而坐,变成倒地而眠。一些人认为自己选择低欲望极简方式生活,需求小,自给自足,只要不啃老,不祸害父母,安静躺平爽极了。

更加恐怖的是,躺平成为网络与环境的“政治正确”,如果有人高呼不能躺平要奋进,他得到的回应是“傻X,装X犯”,结果一定是呼吁的人应者寥寥,反对的人高赞爆表。

躺平可以成为极少数人的选择,他们也可以安静的躺平。但是高呼躺平,成为一种道德价值观,抨击一切奋发的人,就有些向社会危机演化了。

你始终要明白,你选择躺平,看起来没有啃老。但实际上,你的躺平就是建立在你父母的“不躺平”基础上的。

你的今天同样是耗费他们几十年的青春与付出,汗水与牺牲换来的,你的躺平同样是对这几十年付出的亵渎与啃噬。

伍、奋进的人,向阳而生

最近几天,有两股势力,被吓得禁言。

第一种,是一个明星说一天餐费650太少,被人骂到道歉。可是网民事后一查,随便十八线小流量明星的餐费都是一天一千,这确实太少了。

一个正宗西餐厅的菲力牛排就是几千块,稍微中产一些,讲究个人生活品质的人,一个月的饮食+社交不会低于2万块,平均一算,一天670.

这些是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可是体现在十四亿人面前,高调宣传,就是不行,所以互联网平台的明星精致生活与网红炫富被严打。

另一种声音,是极致贫穷的人,发出灵魂的呐喊,要“拱城里的白菜”。那种极致的贫穷,所爆发出的对命运的抗争与对阶层的撕扯力度,让掌握话语权的城市中产颤抖。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前几天衡水中学的高三有些学生代表,演讲鼓励贫寒学子努力改变命运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后,遭遇极大地负面批评。

城市中产将这种奋进,挣扎,改变命运的呐喊称为“扭曲”“戾气”,“三观不正”。

甚至很多人去人肉这个少年,证明他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不是真正的极致穷人。

可是演讲最重要的能力是同理心与共情力,代表极致穷人发声的人不一定要自己三餐不饱。

为导盲犬争取权益的演讲人,自身不一定要是瞎子。所以这个少年是不是极端贫穷不重要。

社会中存在底层想改变命运,想要争夺更优质资源,想要通过高考改变阶级的呼声就不允许么?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这个少年的被网暴,恐怕未来会让很少上网的,很少在自媒体平台发声的穷苦孩子,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不让富裕阶层炫富,制造阶层对立,是国家和全社会的选择,可是如果连穷人的奋进也不敢公开表达,只敢憋着劲的默默努力,那么中产掌控的互联网声音,是不是也发展成“操控政治正确的霸权”了呢?

大家会发现,至今在互联网平台支持“躺平”收获粉丝流量的人,他的生意能被大家知道,能成为擦边球的营销号,意见领袖,不就因为他曾经“不甘心躺平”么?

那些将躺平引申到社会没有给于公平资源,没有给于足够就业岗位的人,举的例子是现在产生的超级富豪比十年二十年要少。

可那是因为现在的法制更健全,走偏门,带着莫名其妙第一桶金,以及背后势力一路开挂的超级富豪机遇当然没有了。

可是没有这些偏门机遇对资源的掠夺,你的奋发机遇只会更宽广呀!

高考作文题:看懂中国的窗口与选择的方向

现在互联网领域,自媒体领域,短视频领域,城市服务领域的空缺岗就业岗位,比十年前二十年前都要多。

你为什么要相信那些十年前在更恶劣环境中不躺平搏杀成功的人,劝说你现在的社会不适合努力,应该选择躺平?

每年的高考,国家与全社会资源的投入,都是制造业与其他经济消费生活做出了付出与牺牲。

高考前后一周,对经济活力的影响,保守的算,拉低了接近1%,放在GDP层面,就是全社会付出了上万亿的成本。

全社会用上万亿的成本,超千万人的保障服务,就是为了让每年的一千万学子,一千万家庭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享受了这样的牺牲和付出之后,我们真的能在几年之后,心安理得的享受躺平么?


作者:远方青木(YFqingmu)

原文链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了解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中产   天津   教育改革   浙江   青年人   北京   上海   命题   中国   试卷   考生   省市   自主   窗口   方向   社会   主题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