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留学生

1978年3月18日,中国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把科学技术的地位和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缺钱,但缺钱的最大原因是因为缺技术。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在听取清华大学工作汇报的时候,对留学做出了重要指示:

“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科教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今年选三四千,明年派万把人。”

文革的十年期间,中国仅仅向21个国家派出了337名留学生,如今邓小平要把留学生的规模一口气提升到以万为单位?

反对的声音立刻就来了,如此史无前例的派人出国,人派出去了不回来怎么办?

李琼说:

“当时我们在留学生管理问题上还有些害怕,担心叛逃一个不好交待。”

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很大气的表示:

“你先把人给派出去,不要怕跑,跑10%、20%,还有80%嘛。”

对外大规模派出留学生,被邓小平视为改革开放的一部分,他老人家说: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确定了中国要大规模对外派出留学生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往哪派了,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国家来接收这么多留学生。

美国时间1978年7月10日凌晨3点左右,白宫的电话骤然响起,总统吉米·卡特被人从睡梦中喊醒。

卡特担任总统期间,很少在半夜被叫醒,除了遇到危机和极其重大的事情。

打电话的是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博士,当时他正在中国访问。

普雷斯对卡特说,现在他正在和邓小平会见。

卡特问:“是有什么坏消息吗?”

普雷斯回答说:“不是,他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卡特说:“当然可以。”

然后普雷斯说出了他之所以半夜打电话惊醒卡特的原因:

“他问能不能派5000人。”

卡特总统不假思索的说:

“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

中国愿意派,美国愿意接,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很快就以一个史无前例的速度开始快速增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的美国处于巅峰时刻,科学技术的水平远远超过当时的中国。

只要中国能破除掉自己的思想障碍,大规模的对美国派出留学生来学习科学技术,毫无疑问会导致中国的国力快速增长。

但为什么美国愿意接收中国的留学生?难道美国是无私的雷锋,自愿传授中国科学技术?

中国对美国派出留学生,对中国肯定有好处。

但美国接收中国的留学生,对美国也有好处。

1906年,力主将庚子赔款当成学费,让清朝派人留美学习的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给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

“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商业上的追随和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如果美国在35年前就能成功吸引来自大清的留学生潮流,并使之壮大,那我们此时就能以最圆满、最巧妙的方式控制清国的发展;以知识和信仰支配清国公众领袖的方式”

詹姆士的说法很有道理,也很有诱惑力,但要把已经吃到嘴的数千万两白银吐出去,然后给清国培养人才,只为了一个虚无飘渺的控制力,很多美国议员并不同意。

经过激烈的大辩论后,谁对美国更有利还是被辩出来了,美国的议员们最终达成了一致,拿出数千万两白银的庚子赔款,专款专用,作为清国留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

从1909年开始,留美学生人数大爆发。

把本国精英大规模的派到美国留学会带来什么后果,清国政府命短,没机会看到,但民国政府看到了。

二战之前,人类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不是美国,科学最发达的地方也不是美国,而是德国、法国、英国等。

但你打开民国的历史随便翻一翻,从1912年到1949年这三十年里,美国的身影无处不在,历史书上几乎处处都能看到美国这个字眼,仅次于日本,而德法英等列强的存在感则非常的弱。

存在感的差距如此之大,很明显和国力强弱无关,而是和当年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政策有关。

这个留学的政策效果非常之好。

中国肯定是因此获利巨大,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的现代化人才,第一批留学归国的人几乎都成了各行各业的种子,进一步孕育出了中国的现代文明。

但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一样获利巨大。

整个民国时期,从官方到民间,中国非常的亲美,市场对美国大力开放。

都是西方列强,中国不亲英,不亲法,不亲德,就亲美,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接受美国的教育,建立了美国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回国后肯定天然对美国有好感。

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大力吸收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也是出于差不多的考虑。

在中国呆几年学成回国后,天然就是亲中派。

民国时期,美国宁可拿出自己的庚子赔款都要吸引中国的留学生,就是因为对自己有非常大的好处。

而在1978年,邓小平居然主动提出要派上万留学生到美国,那美国自然乐见其成。

普雷斯博士需要打电话请示,主要原因也是这个人数规模实在太庞大了,对美国肯定有好处是真的,但必须要通知总统一声,以准备对应的接待能力。

吸收中国留学生的好处,对美国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自1978年到2018年,整整40年的时间里,中国非常的亲美,从上到下都有大量的亲美声音和力量存在。

如果不是特朗普以一己之力硬生生地破坏了中美关系,主动掀起了贸易战,中国依然会以亲美为主,绝不会主动反美。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哪怕贸易战打成这样,中国这边也是以防御反击为主,几乎不做任何主动破坏中美关系的事情。

几年来处处主动破坏中美关系的,是美国,确切的说是特朗普。

这就是长达40年吸收中国留学生给美国带来的隐形资产,确实让中国强大了,但也确保了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对美国保持善意,而不是敌意,可以当半个盟友使用。

这账划算么?

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都会觉得很划算。

吸收中国留学生给美国带来的好处还不止如此。

1978年,美国的人均GDP为1.06万美元,而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56美元,美国人平均比中国人富60多倍。

1977年,美国电影院里放映的,是《星球大战》。

第一个移动电话诞生在美国,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在美国,第一款个人电脑诞生在美国。

80年代很多中国留学生来到美国后,都感觉自己来到了另一个星球。

碾压式的科技优势和生活水平优势,一定会导致相当一部分的中国精英学子主动留在美国。

60倍的经济差距,导致在美国端盘子都比在中国当教授要强,何况是最顶级的精英人才。

这些人如果选择留在美国,那会直接补充美国的科研实力,中国优中选优又培养了20年的人才直接就成为了美国经济的建设者。

这些人如果选择回到中国,那就会天然亲美,让美国的影响力遍布中国社会,从而保证中国不会和美国产生巨大的军事冲突。

划算啊,太划算了,怎么算都不亏。

所以卡特说,只要中国愿意,可以派10万人。

1978年12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人民大会堂为首批52名公派赴美留学人员送行。

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留学生

第二天,首批52名留学生抵达美国。

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留学生

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在白宫草坪的欢迎人群中,就有中国首批的52名留美人员。

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留学生

邓小平说,跑了20%,还有80%嘛。

但实际上,第一批赴美留学的52名学生,在见识了美国的繁华和富裕后,归国率是100%,每个人后来都成为了各自专业领域的学术骨干,还有7人凭着对中国的巨大贡献,当选为院士。

美国那么富裕,留下来可以获得那么多的好处,为什么要回国?

从经济的角度你是怎么都算不过这笔帐的,只能将其归结于爱国情怀,以及党性。

类似这样的人很多,实际上在2000年之前归国的人都属于这一类,因为除了爱国和党性,其他理由都完全无法解释他们的归国行为。

那时候的中国,太穷太落后了。

第一批出国的52人,是精挑细选的人,爱国情怀和党性都完全经得起诱惑和考验,所以达成了100%归国率,这件事还曾引发美国学界的讨论和震撼,因为他们曾经以为不会有多少人选择回去。

但随着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当初有人担心的不回国现象开始出现了。

圣人和雷锋肯定有,但我们不可能指望每个人的党性和爱国情怀都有第一批的人那么强,尤其是自费出国的普通人。

2009年,教育部交流司司长张秀琴介绍说,自1979年到2009年,这30年里中国公费、自费等各类出国留学生总人数为139万人,其中留在海外的有近100万人,只有39万人选择回国,归国率仅为28%。

不归国的人,主要是自费留学生。

公派留学生的归国率始终接近100%,仅以1996年到2008年的数据为例,应回国的公费留学生为37494人,实际回国36614人,归国率为97.65%,只有880人选择了留美。

但自费留学生的选择,才是真正的国家吸引力差别。

情况最严重的2002年,出国和归国人数之比一度达到了6.94∶1,每7名中国留学生里才有1人归国,在计入公派留学生后,归国率依然不足15%。

美国,实在是太富裕了。

自费留美的人接近9成都选择了不回国,这并不奇怪,严格来说这才符合当初美国学者的预期。

对于回国的那1成,我们赞扬,不回国的9成,我们也不批评。

毕竟这是自费。

2010年7月,面对大批自费留学生不归国的现状,中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

只要你是中国人,身上留着中国人的血,你回国还是不回国,都可以,你自己过得好,我们就很开心。

因为,我们有信心。

自2001年正式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年复一年的急剧增长。

当中国的经济增强到了一定地步后,量变引发了质变。

经济基数低的时候,增长率再高都不起眼,你一年增长50%,也还是美国的零头,最多是一个大一点的零头。

但是在2010年,中国首次超过了日本的GDP,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个时候中国的高经济增长率,那就很吓人了。

从图中可以看到,自2010年之后,中国的经济总量数据曲线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拉升。

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留学生

2010年,教育部对留学生明确提出了来去自由的方针,回国可,不回国亦可,但回国的人反而突然急剧增加。

因为留学生在美国呆的并不舒服,过的也并不如意。

在美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无处不在,隐隐约约但又如同铜墙铁壁。

黄种人在美国做一些基础工作这是可以的,但想当管理层,想出人头地,想进入美国上流社会,难上加难,不是一般的难。

1993年,一部《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曾经火爆全国,这部电视剧说: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纽约那么富,是天堂很好理解,但为啥纽约会是地狱?

那群在中国备受尊敬和崇拜的精英,不在纽约的地下室里啃面包啃个几年,他们会觉得这么富的地方是地狱么。

人除了财富需求,也有尊严需求。

因此,当中国提供的收入和美国没有那么大的差距时,大量的留学生选择了回国。

虽然中国全国的人均GDP离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但北上广深的核心地带,经济繁荣程度已经不亚于美国的平均值,能提供的薪资也不亚于美国的平均值。

在美国当一个下等人,还不如回中国当一个上等人。

黄种人闯北上广深不容易,但是比闯美国简直是容易太多了。

因此,在201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了归国。

把自费留学生都算进去,归国率已经达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80%。

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留学生

而且出国留学是需要时间的,当年去当年回的叫旅游,不叫留学。

留学时间少则2年,多则4年。

2017年有48万人选择了回国。

而2015年只有52万人出国,2013年只有41万人出国。

哪怕只按2015年的数据算,自费留学生的归国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对于普通中国人而言,在美国当下等人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回中国参加工作的吸引力越来越高。

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被中国的国力所吸引,最终选择回国的同时,那些因为特别精英而在美国已经勉强混入中层社会甚至上层社会的中国人,也在越来越多的选择回国。

200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施一公,选择了回国。

2017年初,被称为“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微软前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选择了回国。

类似的人还有很多。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顶着无处不在的歧视都能在美国爬到这个位置,回国后肯定更有前途。

从1872年到1978年,中国在106年里总共只派出了14万留学生。

而如今,中国一年派出的留学生就有六七十万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留学潮。

而数量如此庞大的留学潮,在国家不做任何限制的情况下,依然有9成以上的人选择了回国。

自费留学生的归国率从不足15%提升到了如今的90%以上,体现的,是中国突飞猛进的经济水平。

甚至很多已经在美国扎根多年的留学生,也开始选择了回国。

毕竟,中国才是故土,在美国实在是太寂寞了。

为什么当初我们对留学生选择在美国发展听之任之,丝毫不加以干涉,官方甚至连指责都没有。

因为只要他们是中国人,只要他们身上流的是中国血,那他们早晚会回来的。

只有中国,才会真心的把他们当自己人。

至于横亘在其中的经济差距因素。

我们在几十年前,就有信心一定可以追平。

要不然,我们怎么敢以10万人为单位,派如此规模的留学生出去。

如今的美国,对于留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工作吸引力了。

归国,是留学生自发的选择。

回顾当年邓小平的决策,我们只能说,伟人就是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詹姆士   留学生   卡特   庚子赔款   纽约   党性   美国   中国   中国留学生   科学技术   总统   好处   主动   国家   经济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