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不是通常意义的讲述,而是从外观到内涵的重现

回首过去,华夏文明数千年的漫漫岁月,1921大概是其中最值得牢记的一年,而在那一年发生的诸多大事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一大”在上海召开。


《1921》不是通常意义的讲述,而是从外观到内涵的重现

不管熟悉还是不熟悉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1921”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敢为人先的年轻人开启了一段艰苦卓绝又写满光辉的漫漫征程,黄建新、郑大圣执导的《1921》以恢宏大气又不失细节质感的史诗画卷,讲述这段在上海发生的革命往事,让观众随着动人的光影,一起回到伟大的起点,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1921》不是通常意义的讲述,而是从外观到内涵的重现

与以往的文本或影像记载相比,《1921》给人最直观的不同之处在于制作更加精致且接近真实,为了还原一个无限接近真实的上海,创作团队实地测绘了三十余处旧址,然后在车墩基地一比一复制重要场景,包括一大和二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和博文女校,还有石库门、望志路106号,甚至是整个外滩的气象都通过扫描重现的方式都得到了复原,纯手工安装的上万个小灯泡,让当年灯火通明的“东方巴黎”重现人间。

就像黄建新导演说的“我们不是搭景,而是造房子”,剧组与华东建筑设计院合作,以建筑标准还原场景,石库门居住区每间房间都可以实拍,炉灶能生火,烟囱能冒烟。从最终的视觉呈现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这些场景最终出现在银幕上,完全把观众拉回到了一百年前的上海,每一眼望去,都是满满的岁月感,经得起细节的考证。


《1921》不是通常意义的讲述,而是从外观到内涵的重现

发生在这些场景上的故事,有些是耳熟能详,譬如一大的全过程,从筹备、组织到选织、住宿的整个流程,很多观众都可以如数家珍;有些则是鲜为人知,譬如李达和王会悟在天台上为“偌大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表达了先辈的热血与忧愤,也一语双关点明了彼时的风雨飘摇。


《1921》不是通常意义的讲述,而是从外观到内涵的重现

还有南陈北李在监狱见面,隔着铁栏握手,“我们的使命将将开始”,李达熬夜写文章导致胃痛不能吃辣,除了这些富有人情味和烟火气的桥段,影片还根据史料考据,重现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情节,例如外国语学语被查抄,李启汉带着大家在天台上“跑酷”,一大召开期间,特高课派出特务暗中监控、破坏,革命者与之斗智斗勇,马林在入境之初就被盯上,多次躲过追搏,别开生面的枪战、飙车、追踪、谍战等商业元素,是来自史料或当事人讲述,经过合理加工,形成了紧张且富有悬念的戏剧体验。


《1921》不是通常意义的讲述,而是从外观到内涵的重现

凭着这样细节堆砌出的影像质感,《1921》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讲述历史,而是一次对历史从故事到人物、从外观到内涵的全方位还原和重现,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影片就是历史本身穿越百年岁月投射在2021年的大银幕上,经过影视语言的艺术加工,演员位全情投入的精湛表演,让观众真真切切的见证了一百年前的峥嵘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外滩   天台   忧愤   铁栏   史料   上海   质感   内涵   外观   场景   影像   观众   细节   意义   岁月   影片   发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