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谈“感受上海医疗”


上次我发文“感受上海医疗后的思考”,引起了新老朋们的交流谈心,可见大家对现在的医疗都有感受。由于各地医疗发展不平衡,医疗方面的问题,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意情绪,医患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医疗改革势在必行。

实事求是地说,医患矛盾是双方的问题,不能归咎于医院单方面。不过,我认为主要责任在于医生。医德心怀善心,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一定是善良且责任心强的人。追求名利的医生由于对待病人出发点上有问题。这种医生心存私利,处方下药都有两招:一是开“大包药”。把病人当作试药员。因为医院部门之间有“联劳费”,医生多开药,多开检查项目会增加奖金。二是下狠药。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病人后果,我说的要我一次服八粒阿莫西林防感染的那个医生是这类典型。这种医生对待病人,往往不是输液就是下重药,追求短期效果。我说病人也有责任的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病人顾头不顾尾,片面地用病情恢复的速度去评价医生,过急的要求干扰了医生的正确医治方向,甚至剥脱医生的诊断权,开口要这样药那样药。由于网络交流医疗常识多、微信宣传保健方法多、久病成良医等原因,现在好像人人都是半个医生了。因此,对医生的干扰不小。当下医生用药不规范,病人心急乱投医乱吃药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存在乱用抗生素的现象。我看过一个报道,由于我国人畜乱用抗生素,排泄物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很多江河里的水都含抗生素了。

我觉得上海在控制抗生素方面做得很好,上海医生普遍医德达标。我生活在重庆,退休后久居上海,避暑猫冬行走在贵州和海南,旅游各地,发现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对抗生素是开放不控的。就拿上海和重庆两个直辖市的情况来说吧。在重庆大小药店里都可以随便买到各种抗生素。上海药店禁售抗生素,抗生素只有医院一个通道。上海的医生对抗生素把关很严,不轻易使用抗生素。两地医生用抗生素的态度差异很大。在重庆看病,如果医生没有开输液体或抗生素,病人提出要求,一般都会得到满足的。在上海看病,要输液,要抗生素这种事就行不通。我举两个例:一次外孙女发烧,我和老婆带她去儿科医院看病。老婆说挂急诊,接待的大厅护士过来测过体温后说,不用急诊,这里坐着的孩子比你孩子体温高的多着呢。后来医生开了点中成药。老婆提出输液。医生拒绝说,发烧有个过程,过度用药会掩盖病灶,吃三天药后再看情况。没有想到吃了药孩子就退烧了。我有一次肺部感染发炎,老婆陪我去社区医院看病。照了胸片,化验了血后,老婆问医生输不输液。医生说不用输液,吃药就行了,不要急,恢复需要一个正常过程。

在医德方面举两个例说明:记得我老爸八十三岁时发出现疝气,我想给他手术,带他去医院看病咨询,医生说年纪大了戴个疝气带控制保养吧,不做手术为好。当时我心里感觉他是个好医生,没在病人身上找钱。前年我自己经历了上海手术后看法改变了,觉得原来是那个医生是怕承担责任,是采取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我在上海华东医院做疝气手术时了解到类似的事情。给我做手术的主刀医生很健谈,我手术后他查房时告诉我说,昨天给一个百岁老人做了疝气手术,这是有史以来遇到年龄最大的病人。我问他:做高龄老人的手术你没有顾虑吗?他说:病人有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当医生的就应该尽力而为。后来我去病室看望了那个百岁老人,在交谈中获益不浅,增长了正能量。有些上海老人有冬天吃膏方保养身体的习惯。女儿带我们去岳阳医院看中医专家号,求吃膏方。医生诊断后说我身体健康不用吃膏方,而比我小七岁的老婆却吃上膏方了。医德是从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中体现出来的。送上门来的钱不找,此医生可谓医德高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阿莫西林   上海   医疗   疝气   个例   医德   重庆   抗生素   病人   态度   手术   医生   老婆   医院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