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2017年,北京故宫博院曾将北宋的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拿出来展览,参观者洪水般疯狂涌入故宫,据说光排队就几个小时,看的过程却不过区区一分钟。

参观者除了对这个旷世国宝的真容感兴趣外,对画作传奇的经历,宛如初画的美貌也有着强烈好奇心。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此图片来自网络

《千里江山图》创作者王希孟是个“18岁美少年”,幸运的是,中国历代皇帝里最有艺术细胞的宋徽宗看中了他,亲自指导创作,少年受宠若惊,拼尽了全部精力,仅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这幅力作。

可惜的是,他画完这幅画,不久就西归了。他给我们留下的,是这一幅历经900多年依旧保存完好,极其稀有、“油画般”色彩艳丽的“青绿山水”国画作品。

时间到了2019年的今天,青绿山水这种绘画形式又有了怎样的发展?为何会经历900多年仍鲜丽如新?2019年4月起,国家大剧院当代青绿山水作品邀请展,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展厅在检票进去不久的左侧大厅

原来,青绿山水画采用的是石青石绿、赭石、朱砂、雌黄、雄黄、金、银等天然矿物质颜料,和藤黄、花青、胭脂等天然植物颜料,绘制于绢帛或宣纸上。

《千里江山图》主色调的青绿色,主要来源于青金石、蓝铜矿、孔雀石等天然矿石,所以经历近千年的历史仍然鲜艳如新!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青绿山水画妙就妙在,以夸张的色彩追求,鲜明的装饰性,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对人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孔雀石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青金石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这个好像是朱砂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研成粉沫的矿物质

青绿山水,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样式,早在魏晋时期,就已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自隋唐始,它逐渐发展成为独立形式,后经宋元明清成为程式化与装饰感的画种。

本次展览,邀请董婷竹、刘旭、李月林、庞飞、浦均、孙宽六位常年从事青山绿水的研究和创作的艺术家参展。他们的作品也面貌多样,有对青绿脉络的继承与发展,也有结合其它艺术形式融合创新的当代多元审美的视觉图像。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我认为,本次展览,给我们传统的青绿山水画作一种全新DNA。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 中国自古山水画占了很大比重,其实并非像现代人一样纯审美上的需求,还有借山水悟道修禅的机趣在里面。当我静静地观赏着这些画作时,恍然间也生发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意境与哲思……

为何900岁《千里江山图》仍鲜丽如新? 看完国家大剧院这个展懂了

欢迎转发,欢迎点赞,让更多人走出家门去参观艺术展或演出,现场体验“文化艺术”所给予我们的情感冲击、精神升华以及美的享受,是不可言喻,更是无可替代的!

“竹心的影音世界”持续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将值得观赏的音乐、电影、展览、旅行推荐给大家,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鲜丽   江山   花青   青绿   参观者   朱砂   画作   山水画   金石   矿物质   颜料   中国   山水   形式   国家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