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旱地变绿色“花园”,云南这个白族小坝子换了人间

云南干旱是出了名的。

而在云南大理东南角的一个白族坝子里,干旱程度尤其严重,在云南也是出了名的。

那个白族小镇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因为连年旱灾无法正常栽种农作物,那些年我见过或亲历过的农事艰辛比雨水还要多。

即便后来离开多年,这个坝子里散发出的那种干燥气息始终在我的梦中挥之不去,如同阴影。


从旱地变绿色“花园”,云南这个白族小坝子换了人间

如今的家乡(一角)。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不怎么回家。甚至大约有三年时间,我就直接没回过家。导致母亲都很奇怪地在电话里盘问我:你到底在躲避哪样?

我当时无法正面回答母亲的问题。在电话另一端沉默良久后,只有告诉她:每次想到回家,我总是会记起那些到处找水、挑水浇烤烟苗的日子,总是会记起那些干得仿佛随时要冒烟的山头;说实话,我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母亲听了似乎愣了一下,尔后乐了:那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你怎么还老记着不忘?现在家家户户栽葡萄、搞蚕桑,浇水都是用滴灌,哪还像以前!跟你说,后坝那些拉屎不生蛆的旱地,都变得寸土寸金啦。


从旱地变绿色“花园”,云南这个白族小坝子换了人间

如今的家乡湿地。


于是有一年中秋节,我满心期待地回到久违的家乡,回到位于这个白族小坝子里有些偏僻的家中。

期待没有落空。在我的面前,这个昔日除了干燥还是干燥的干坝子,如今俨然变作偌大一个“绿色庄园”,无论是山头还是田间,景象都跟我的记忆有所偏差。而差异最大的,就是母亲在电话里提到的后坝那一片旱地。站在高处放眼望去,这里葡萄园遍布,桑树林掩映,四处郁郁葱葱,让人陶醉。

这哪是我年少时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的那片贫瘠之地啊,这简直就是一处宜居的“天堂”。

从那以后我开始喜欢频繁回家,喜欢沿着儿时的脚印,去重新发现家乡不一样的闪光点。


从旱地变绿色“花园”,云南这个白族小坝子换了人间

家乡绿色生态种植一角。


事实上,大理因为苍山洱海而扬名,但作为大理边界线上的一个弹丸之地,我的家乡一直以来几乎是被人遗忘的。被遗忘的原因,除了地理位置因素,最主要还是在和干旱气候漫长持久的“较量”中,人们始终没有找到适合的办法来让这片土地焕发属于它的光彩。

那次回家与其说给了我视觉和感官上的巨大冲击,不如说给了我内心一个无与伦比的惊喜:家乡人已经找到对付干旱的最好方法,找到用绿色生态战胜“旱魔”的法宝。他们不仅让这片土地开始发光,也让自己的生活发了光。


从旱地变绿色“花园”,云南这个白族小坝子换了人间

家乡鲜花种植一角。


2020年春节,我一如既往回家过年。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和许许多多的回乡者一样被困在了家中,而且一困就是一个多月。

百无聊赖的日子,我每天傍晚都会爬到房后的小山头上,东看看,西望望,在林子里走走,在茅草丛中坐坐。虽不是盛夏风景,但绿色也随处可见。转瞬间,笼罩在心头的阴霾和不愉快随之减淡。

父亲说,你怎么老往那些地方跑?我说,在这样特殊的时期,绿色代表着希望,绿色就应该是我们所有人的向往,我多出去看看绿色不是很好么?要是往前那么几年,想看还看不到呢!

父亲笑了。我觉得那一刻,经受几十年干旱折磨的他,感触应该比我更深一些。

【图文作者:陈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白族   坝子   旱地   云南   洱海   苍山   旱魔   大理   干旱   山头   干燥   家中   家乡   母亲   人间   花园   电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