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尊重比同情更打动人心


《触不可及》:尊重比同情更打动人心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很多,这些电影大多以亲情、爱情为主题,以一种真实感打动观众。

2011年在法国上映的电影《触不可及》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部少见的以友谊为题材的影片自上映后便受到广泛的关注,甚至风靡全球,成为人们口中不可多得的佳片。电影《触不可及》在上映那年获得了东京电影节的最佳影片金麒麟奖,两位主演分享了影帝这一桂冠。时至今日,《触不可及》仍旧是一部打动人心的电影。

人有阶层之分,但人性是共通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白人富翁菲利普(弗朗索瓦·克鲁塞 饰)在一次跳伞事故后便瘫痪在床,他需要聘请一位全天陪护人员。在众多求职者中,菲利普斯选择了刚出狱的黑人德希斯(奥玛·赛 饰),这两个完全不同阶层的人开始了他们的人生故事。

电影《触不可及》就是改编自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影片除了将原来的白人护工换成黑人之外,情节方面并没有多大的感动,如此简单的剧情却被拍成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实属不易。

《触不可及》:尊重比同情更打动人心

电影采用了一种插叙的叙事方法,在影片的开头,德希斯开车载着菲利普飞驰在公路上,奔放的音乐与飞快的车速相呼应,两个大男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交警把他们拦下来的时候,德希斯立马向警察解释,是因为车上有病人才会开这么快,一个眼神的交汇,车上的菲利普立马就开始装病,从这一镜头就可以看出德希斯与菲利普之间的交情。随后,电影便正式进入主题,从两人相识的镜头开始切入。

当高位瘫痪的富豪菲利普在旁人眼中看到的满是同情和关心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做人的意义,而德希斯是唯一一个把他当正常人看待的人,这也就是菲利普选择德希斯当自己陪护的主要原因。

《触不可及》:尊重比同情更打动人心

单看《触不可及》的剧情介绍,人们会单纯地以为这又是一部激励人心的电影,但是当全程看完这部影片的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该片不仅没有大肆宣扬人生大道理,甚至没有严肃地讲述一些人生道理,而只是从述菲利普和德希斯两人之间的日常生活入手,讲述了友谊这一弥足珍贵的情感。

德希斯去应聘工作的时候,他不像其他求职者那样渴望得到工作,他只是想拿到一份失业补助金,所以在整个面试过程中都表现得十分随意,也没有把菲利普当作是高高在上的老板。在一般人看来,德希斯这样的求职态度简直就是离谱,但就是这样无厘头的一个人却坐在轮椅上的菲利普感受到了做人的快乐。

当德希斯得知自己要为菲利普擦拭全身,甚至要帮其穿袜子的时候,他一边拒绝一边又勤快地干活,德希斯这种口嫌体直的人物性格是影片中的一抹亮色。《触不可及》这个电影名就像是在叙述菲利普与德希斯之间的距离,遥不可及。

《触不可及》:尊重比同情更打动人心

《触不可及》作为一部法式温情喜剧,它是一部很纯粹的电影,不像商业片那样有各种大画面制作,也没有对人性深处的探讨,它只是在安静的讲述故事。这部影片虽然故事架构简单,正是这份简单才最打动人心。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比较低,但里面的每一处细节都不容忽视,尤其是时不时冒出的小笑点,自然又不尴尬,能够让观众真真正正的开怀大笑。

德希斯就像是电影中的搞笑担当,他虽然是高大强壮的形象,但他的台词都充满了喜剧色彩,他文化不高,但脑子转得飞快,在面对玛格丽的提问时,他很巧妙的将话题引导了音乐上面。而那句台词“没有手臂,就没有巧克力”更是成了影片的点睛之笔

《触不可及》:尊重比同情更打动人心

在一次画展上,当菲利普对一副画作发出感叹之意时,德希斯便大言不惭地说,这样的画作他都可以画出来。这看似是一个笑话,但之后的德希斯真的拿起画笔开始作画,而且最终被菲利普斯卖出了一个理想的价格。

随着剧情的推动,菲利普的学识及人生阅历慢慢影响了德希斯,而德希斯对人生的乐观态度也渐渐打开了菲利普紧闭的心扉,两人之间不再只是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像是彼此的人生导师,而这份友谊也在无形中感染了观众。

《触不可及》不是第一部以两个男人为主角的影片,这种电影经常会在拍摄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另一种画风,假如拍摄力度没有掌控好,那么电影就会走向同性之爱。

虽然《触不可及》也曾遭到过类似的质疑,但这种质疑在影片上映后便消失了。看过该片的人并不会将菲利普与德希斯之间的友情变味,而是会从他们的相处中看到人人平等这一理念。

《触不可及》:尊重比同情更打动人心

在现实世界,总有些专家会把人划为几个阶层,这在资本主义国家更加明显。菲利普是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而德希斯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街头混混,他们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他们首先是一个人,人性的美好没有阶层之分。

在电影中,导演之所以会让黑人演员来出演德希斯这一角色,也是为了直面种族歧视这个社会问题,所以这部带点忧伤的电影是在向人们展示友谊与爱,这就是《触不可及》的主题思想。

尊重比善良和同情更打动人心

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一个身有残疾的路人时,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是把他们当作一个正常人,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现实中总有人觉得自己是救世主,希望可以帮助那些残疾人士,不顾他们的感受,一味地捐赠物资,打扰他们的正常生活,这样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有时候尊重比善良和同情更打动人心。电影《触不可及》也是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不要用自己所谓的善意去伤害别人。

《触不可及》:尊重比同情更打动人心

菲利普因为只能坐在轮椅上,所以他出门检查的时候只能用车型较大的保姆车。当德希斯看到保姆车的时候立马就不乐意了,他一边吐槽保姆车太难看,一边掀开了被布盖着的跑车,随后便让菲利普坐在跑车的副驾驶,他们便开着跑车出门了。

这种细节在电影《触不可及》中还有很多,旁人是为了顾及菲利普的身体状况,所以才改变了他以往的生活方式,但这些都不是菲利普真正想要的,菲利普最想要的是别人不要以同情的目光注视他,希望别人能把他当作一个正常人。庆幸的是,德希斯出现了,他的出现让菲利普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除此之外,《触不可及》中的配乐也收获了一大批观众,虽然整部影片都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但其优雅的钢琴配乐极富情调。当德希斯擅自为菲利普安排约会时,菲利普与女生在餐厅相见时候响起的音乐将电影一下子推向了高潮,这种音乐配上海边餐厅,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触不可及》:尊重比同情更打动人心

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法兰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当电影用一种航拍的镜头去拍摄美景的时候,当美景在大荧幕上徐徐出现时,人本能的就会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时,镜头突然切到坐在轮椅上的菲利普,他整个人的状态与影片刚开始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的人生也即将重新开始。

当德希斯得知菲利普有一个相谈甚欢的女朋友时,德希斯拼命劝说菲利普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并且真心地为菲利普感到开心。这就是德希斯的魅力所在,他看似不靠谱,却无比心细。

在菲利普因为药物原因而彻夜难眠的时候,德希斯会带菲利普出门散心,并且给他抽烟,甚至会去找人帮菲利普按摩耳朵,这些看似日常的生活却是菲利普很长时间里都没体会过的,而这些正是德希斯给菲利普带来的改变。

《触不可及》:尊重比同情更打动人心

当德希斯知道菲利普是因为跳伞导致瘫痪的时候,他立马带菲利普旧地重游,并且让菲利普再次飞上了天空。

在一些人看来,德希斯这些疯狂的行为都是在伤害菲利普,但菲利普并不这样觉得,他在德希斯的帮助下,找回了生活的信心,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而德希斯也在与菲利普的相处中学会了责任二字,他最后选择回到自己的养母身边,履行自己作为一家之长的责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像是两颗宝石的相遇,他们不仅会欣赏彼此身上的发光点,还会帮助对方如何发光发亮,《触不可及》中两个男主的友谊就是这个道理,只有真正打破了所谓的世俗看法,才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一部自己专属的人生电影,而《触不可及》将作为我的人生电影,它让我真正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明白了生活的美好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人心   菲利普   友谊   轮椅   正常人   黑人   跑车   阶层   观众   镜头   影片   简单   人生   故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