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是真正的独立女性,53岁出国留学,被主席盛赞儿英烈女英雄

她才是真正的独立女性,53岁出国留学,被主席盛赞儿英烈女英雄

01

这是一个女权盛行的时代,虽然实际上我们仍处在男权社会,但绝大多数女性的女权意识是觉醒了的。只是有的真正做到了独立,有的只得女权之表。

就像很多大女主的电视剧,很多都是打着女权的旗号,实际仍然多仰仗于男人的青睐和帮助。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独立女性就是电视剧里那些职场精英。

她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过硬的专业知识,奔走于北京CBD或上海陆家嘴,有足够高的收入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因此有足够的底气挑剔男人,挑剔下属,甚至挑剔朋友。

但这其实是徒有其表的独立女性,真正的独立女性,是精神的独立,无所谓家庭出身,也无所谓学历背景,无所谓年龄,更无所谓客观环境。

这么说,也许你会觉得太理想化。但早在100多年前,这样的女性就出生了。

是的,100多年前,那时还是满清王朝。在一个男人留着辫子,女人裹着小脚的时代,女性谈独立,不是开玩笑吗?

的确,这个时代的女性是足不出户的,是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

这个女人虽出生于书香世家,在当地也算名门望族,但她是女孩啊,所以有一个温婉的名字,葛兰英。好听,但与其他女孩并无不同。


02

不知道你们在的《觉醒时代》,新民学会讨论会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老太太——蔡和森的母亲,她就是葛兰英。

葛兰英不见得很多人知道,但葛健豪一定知道的人很多,因为毛泽东主席曾盛赞她“儿英烈,女英雄”。

这个女人和当时许许多多的女人命运一样,在小的时候就被裹了小脚,虽上过几天私塾也仅陷于识字,背几首简单的诗词。十几岁时就遵循父母之命出嫁,然后生儿育女。

她一直都渴望读书,可她是女人,上哪里读呢?社会和家庭对她的要求就是相夫教子。

如果不是清朝灭亡,如果不是新文化运动,她也会像许多中国女人一样一辈子洗衣做饭煲羹汤,终此一生。

但偏偏新的思潮涌入了她的所见所闻,到处提出新式教育,还有专门的女子学堂。她的心开始蠢蠢欲动。

她把儿子蔡和森送到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女儿蔡畅送到周南女校体育专科学校学习。

一个小脚老太太,却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新式的教育,其胸怀与见识可见一斑。但这不是最稀奇的,毕竟中国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

可这位小脚老太太不一般,不仅送儿女学习,自己也去学习。

虽然当时她已经48岁,年近半百,连外孙都有了。但她还是向丈夫提出了自己求学的想法。

丈夫把这当笑话揶揄,邻居亲友也都觉得可笑,甚至背后说她老不正经。

但她不在乎,自己带着女儿外孙来到长沙,向湖南女子教育研习所申请入学。

她兴奋地等待,等来的却是被拒绝的消息,理由是她年纪太大。

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结果是该放弃了。毕竟,谁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年龄。

可她,偏不。

她一纸诉状将学校告到了县署,消息传回家乡,丈夫气恼,邻居耻笑。

但她不在乎,她只想争取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幸好,县署在其状纸说写着“求学之志可嘉”。

她的机会来了。


03

年近半百,终于可以读书了,终于可以经营她自己想要的人生了。

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葛健豪,一个大气磅礴、志存高远的名字,也预示着她的后半生将不再困于家庭,豪迈前进。

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湘乡创办女子学校,希望更多的女性接受教育,走上独立自由的道路。

可是独立自由的道路,并不是人人都想走的。因为当时的女性,被困太久了。

上学者寥寥无几,女子学校遭遇了太多太多异样的眼光。

在人们眼里,女子学校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是个西洋景,甚至是个散布异端邪说的地方。最后,连租给她们场地的人都顶不住压力,最后学校不得已关门大吉。

被绑了的小脚困住不能远行,就好像连心都禁锢了似的。

没有人主动报名,好不容易动员几个入学,让她们放假也会遭遇反对,因为她们怕被自己的父亲数落。

几千年三纲五常的驯服,又怎么是扔一下裹脚布就能改变的。

女性独立和解放困难重重,不经历一场触及灵魂的变革,怕是不能实现。

04

然而,她已经50多岁了,放在古人那里,已经是该知天命的时候了。

但她偏偏不。

在她租住的房子里,毛泽东和她的儿子蔡和森等人组建了新民学会,葛健豪时常听她们谈论新的思想。年轻人想出国留学,学习新的思想文化,为中国寻找出路。

50多岁的葛健豪,耳朵在听,心也跟着动了。

终于在1919年,她拿着借来的600大洋,随同子女踏上了远去法国的轮船,开启了勤工俭学的新潮生活。

她去不是作为年轻人的总后勤,而是和年轻人一样,靠自己真正去学习生活。

她靠自己的绣活儿赚钱,一边赚钱一边学习。她很快掌握了法语,不只能口头交流,还能读书看报。

回国后,她便在长沙投入到了湖南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其时,她的儿子女儿,都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任务,不光是为女子解放办学呼告,还要照顾她的孙辈,培养革命的后代。

遗憾的是,早在她去世的十多年前,1931年,她的儿子蔡和森就因革命工作被捕牺牲。她一生极其支持儿女投身于革命工作。儿子早逝自是不幸,但她至死不知,倒也免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切肤之痛。

她去世后,千里之外的延安为她哀悼。

毛主席亲自写下挽联:

老妇人,新妇道。

儿英烈,女英雄。


我们天天高喊女性独立,但究竟什么是独立呢?足够高的收入?还是足够高的学历?亦或是足够强的能力?

也许都算,但都不是最关键的。

女性解放喊了100多年。但一百多年前的小脚老太太已经做到了女性独立,一百年后的今天,又有多少女性真正做到了独立呢?

这,终究是一条漫长又艰难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英烈   岁出   新民   独立   半百   女性   外孙   小脚   长沙   女权   湖南   老太太   挑剔   儿子   主席   女子   女英雄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