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纷争与妥协——三国与日本战国家族简析浅悟

四大名著中,《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据当代索引派研究,都隐藏了时代密码,最典型的就是各种字谜,《三国演义》倒是没有,但其本身就是一本政治军事百科,据说,当初女真人就是当兵书来读,才打下天下,将泱泱明朝耍得团团转,以至于有清一朝奉为圭臬,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更成为了忠奸教材。

说实话,从《三国志》起,源流作品甚多,《三国演义》乃是《三国》系列的集大成者,除了因为各方势力竞争博弈产生了许多经典情节案例外。

不仅如此,《三国》系列还得到了东亚各国特别是日本的青睐,当初央视版《三国演义》在日极受欢迎,而其日制相关影视作品及动漫游戏品类也很丰富,如绵延多年的《三国志》、《三国无双》,成为推广普及《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实际上,《三国志》早已传到日本,成为武士阶层博弈的重要参考书,日本发现的“汉委奴国王印”正是献帝时曹操颁发的。

家族的纷争与妥协——三国与日本战国家族简析浅悟

《三国》的场景和日本战国时代很像,其基本情势都是各地势力割据并合纵连横,斗争激烈。

有趣的是,日本战国的纷乱不仅很像三国时代,而且,还有很多场景也有相似之处。

黄巾VS一向宗:首先,时代背景都是一个“乱”,“乱”的根源既有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更有当朝各势力的争权夺利有关,民不聊生,三国中黄巾军以道教为指引,战国农民“一揆”(起义)以一向宗为指引,起义动摇了旧的格局,使得新兴地主阶级得以发展壮大。

家族的纷争与妥协——三国与日本战国家族简析浅悟

曹操VS织田信长:

1.曹操年少时任性贪玩、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爱学习,世人普遍认为他没什么才干,而织田信长年少时也是不循规蹈矩,不讲礼仪、游手好闲,四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两人都极具政治、军事才干,实施了先进的政治制度,取得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

2.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通过奇袭乌巢,以2万兵力击败袁绍十几万大军,从而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织田信长在桶狭间合战中通过下大雨的天气奇袭,打了今川义元一个措手不及,以4000多兵力击败今川义元2万多军队,进而瓦解了当时日本东海道的霸主今川氏,实力大增,为日后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家族的纷争与妥协——三国与日本战国家族简析浅悟

3.曹操“胁天子以令诸侯”对应织田信长“胁将军以令大名”。挑战者“上洛”即因东汉建都洛阳。

汉献帝VS足利义昭:汉献帝刘协不甘心曹操的控制,策划了著名的“衣带诏事件”,意图联合董承、伏完、刘备、种辑等人谋杀曹操,夺回权力,可惜的是还未执行便因事情泄露而失败。幕府将军足利义昭忍受不了织田信长的专权跋扈,便纠集了上杉谦信、毛利辉元、本愿寺显如、武田信玄等大名起兵征讨织田信长,这便是著名的两次“信长包围网”,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都被织田信长给突破了,足利义昭被逐出京都、地盘也被织田信长吞并。

孙策被刺VS信长被刺:“小霸王”孙策被刺与织田信长被刺其实和颇为相似,两人都有任侠之风,“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孙策被刺背景其实是已侵犯了吴郡本地家族利益,而信长被刺的背景其实也是威胁到了某些族群的既得利益,有意思的是,孙权随后则大力依靠吴郡四姓顾、陆、朱、张,而丰臣秀吉更是大力推崇皇室。

家族的纷争与妥协——三国与日本战国家族简析浅悟

而德川却像曹操一样,喜欢S女。

郭嘉VS竹中半兵卫:各方势力多用军师制,其中曹操最看重的郭嘉郭奉孝和丰臣著名军师竹中半兵卫颇似,都为主君实现霸业出了大力,放纵不羁,但又体弱多病,英年早逝。

家族的纷争与妥协——三国与日本战国家族简析浅悟

贾诩VS黑田官兵卫:贾诩为三国第一智者,但又善用阴谋,黑田官兵卫也善用阴谋,不仅如此,还很有野心。

诸葛三兄弟VS真田两兄弟:诸城葛氏,分效魏蜀吴,真田两兄弟,分效丰臣德川,更有各种家族两头压宝,方式延续次级家族之高级兵法,凡是一条道走到黑的都不能长久,实际上,历史上皇族不少都族灭都在于其只执一端,无路可走,又要被斩草除根,历史上,只有汉的刘姓和唐的李姓,乃因子孙众多(庶族)加上北方民族归化时转姓较多而势众,贵族之王姓,虽然称王者少,但由于贵族分支众多,多出皇后外戚,成为各种称王者的政治联姻首选,赵虽名列百家姓之首,但靖康之役及崖山之役损失惨重,而朱姓也因反抗异族同样损失惨重。

家族的纷争与妥协——三国与日本战国家族简析浅悟

张飞VS本多忠胜:武将方面,勇张飞力守长板桥(虚构),而本多忠胜骑名马“三国黑”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率小股骑兵牵制丰臣大军。

家族的纷争与妥协——三国与日本战国家族简析浅悟

姜维VS真田幸村:蜀汉努力抵抗,最后投降与北条氏安于现状,被丰臣围攻,颇为惨烈,最后只有俯首投降,姜维是名臣诸葛亮得意弟子,幸村是智将真田幸隆真田昌幸子孙,君主同样暗弱无能,虽然不清楚历史真实动机,但结果是尽了个人的最大努力奋斗,虽然他们都失败牺牲,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而吴国割据一方,毛利岛津氏割据自保,最后都被较为和平地征服。

家族的纷争与妥协——三国与日本战国家族简析浅悟

织田丰臣德川三代VS汉魏晋三代:织田-丰臣-德川,三代政权的巧取豪夺,与汉-魏-晋三代“禅让”也是颇为相似。其中,曹髦抵抗被杀与丰臣秀赖被杀类似,司马懿为名门望族、老奸巨猾与德川家康颇为相似,最后在中原贵族群的支持下窃取了寒族(曹、丰臣)政权。同时,由于历史的道德感及公开传记的名传,司马氏和德川氏都被,尤其是司马氏,还被自称汉后的刘裕灭了不少后代,更有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历史在大力弘扬关羽忠义的同时,其实就是将曹魏司马篡权永远绑在了耻辱柱上,也为历代所昭明警示,可比秦桧,以至于秦氏后人有名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青史昭昭,天理昭昭。

曹家(夏侯)虽称传自曹参,夏侯婴,但到了东汉已经没落,木下据说也是没落贵族而非普通农民,两人都努力宣称没落贵族以自重,努力从寒族中选拔人才,但又不得不依靠贵族支持同时打压贵族。

所谓忠义,其实也隐含算计,岛津毛利家当时内部也是骑墙,大军未动支持德川,各出了一支义勇军支持丰臣,现在的说法是,岛津其实颇具野心,其支持丰臣和毛利的动机一样,认为石田三成不足成事,但毕竟有大义名分,想通过石田打压德川后轻松取而代之。事实上,德川在多年后和平让位的重要原因,即是被当初骑墙留根的长州萨摩二藩反杀。

德川家康的统一并不完全,对地方豪族也只能怀柔加压制,其开放看似不及织田,野心不及丰臣的扩张,不过,这或许也是长期战乱后虚弱的无奈,这是不是该国人民之福呢,长期的和平也成就了著名的江户文明。德川的个人人格属成功人格,或者说比丰臣的腐朽虚妄要来得踏实,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其理性现实与“求同存异,埋头发展”不谋而合。

最后是明治维新,杯酒释兵权,要说明治维新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镇压了封建势力(萨摩带头)反抗,也用赎买的方式保障了旧贵族(高级武士)的经济利益,这同后醍醐直接剥夺导致最终失败高明了不少,更重要的是,代替过去经济模式的新经济模式具有长足的生命力,而非高家腐朽的统治。

日本战国的武将事迹,很难说有没有传日较早的《三国志》的影响。

当初唐日白江口之战后向对手学习,日后中途岛之战,日本再次学习进步,不管是家族还是民族,要不断进化方得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中途岛   日本   明治维新   忠义   战国   司马   家族   武将   军师   纷争   演义   野心   势力   贵族   著名   织田信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