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秦基伟1914年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秦罗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家里不算富裕却也够温饱。但在八岁那年,一场瘟疫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在骤然的打击之下也不知去向,尚且年幼的秦基伟只能与哥哥相依为命。

然而在两年后,这唯一的哥哥也离开了,只留下秦基伟一人孤苦伶仃地守着这个家。

生命的本能促使这个年幼的孩子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砍柴放牛、打短工、挖野菜,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干过。就是在这样艰辛的环境下,秦基伟顽强生长,同时也养成了勤苦耐劳品质和刚毅的性格。

那个年代,处处都是吃人的剥削者,秦基伟从小便无比憎恶这些地主恶霸势力。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秦基伟

村里有家外来户靠着盘剥他人而成为一方富户,一向横行霸道,秦基伟不仅不怕,还经常对他们进行恶作剧,比如经常深夜到这家门口,或者在门上靠个稻草人或者堆块大石头,等翌日天明里面的人一开门,不是被吓一大跳就是被砸得头破血流。

秦基伟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玩耍时就常说:“将来,我一定要让那些地主恶霸倒过来走路,看他们还敢不敢欺负咱们。”相当具有反抗的精神和勇气。

1927年,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打土豪分田地的呼声日益高涨,秦基伟顺势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少先队。那年冬天,秦基伟正在劈柴,他本家一位堂叔突然闯进来大对他喊:“还劈个么柴,闹革命了,还不跟着打县城去!”

紧接着,一群拿着梭标和大刀、喊着口号的庄稼汉子也风风火火地经过。秦基伟想也没想地接过一把梭标就冲进队伍。

这天是1927年的11月13日,秦基伟参加的就是著名的黄麻起义,13岁的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红色少年”。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秦基伟

15岁时,秦基伟又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后被分到三团机枪连成为一名小战士。秦基伟第一次参加战斗,对手是国民党第二十军郭汝栋的部队,然而那时的他只有一根梭标作为武器。

眼瞧着别的老战士们趴在土堆上用枪射击,他迫切地想要拿到一把枪,情急之下他热血上头决定出去抢一把。于是他大吼一声扔掉梭标不顾枪林弹雨就向敌方阵营冲去,一个敌兵看见前面不要命地冲来个人,顿时吓得扔了枪就跑。

秦基伟捡了枪才心满意足地跑回来,兴奋地开始用枪战斗。经此一战,秦基伟崭露头角,被提拔为副班长。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秦基伟

战场风云,一生荣光。

1931年秦基伟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手枪营二连连长,负责首长们的警卫工作,在此期间秦基伟因冲动的性格还闹出了一个笑话。

作为总部的警卫部队,配备要比其他部队好,每名战士有两支一长一短的枪,后背还插一把大刀,短枪挂红穗子,大刀挂红飘带,外出执行任务时看上去就十分威风。但是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守卫首长的安全,所以很少能够上阵杀敌。

秦基伟每天在门口站岗,听到前方将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消息,他就恨不得亲赴前线杀个痛快。

1931年11月,红军发起攻打黄安的战斗,总指挥部靠前指挥,前方的枪炮声每天都震天响,守在门口的秦基伟听得心急火燎。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秦基伟

一想到自己没法上场杀敌而只能龟缩在后方,他就再也憋不住了,头脑一热的他风风火火来到营长住所,一脚踢开房门,冲着营长喊:“老子不站岗了,老子要领兵上前线打仗。”

屋内的营长正在床前慢悠悠地缝补衣物,听了秦基伟的话,他一时也没作出反应。过了半天才慢慢地说告诉他说,要去打仗?可以!把连队留下,自己去前线。秦基伟一听就愣住了,没了队伍自己孤身一人还去打什么仗呀!

营长又补充说让他把枪也留下,自己拿着大刀去杀敌,再给他封个雅号“秦大刀”。这下秦基伟听出来了,营长这是在变着法地拒绝自己的冲动要求呢,于是他只得作罢。

虽然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但是上级也对秦基伟的勇猛有所耳闻,所以没过多久就让他上战场了,并且“秦大刀”这个名号也越打越响。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秦基伟指挥作战

年轻的秦基伟和大部队一起走过漫漫长征路,从未抱怨苦和累。他也和许多将领一样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带着部队战场厮杀,毫不含糊是军队里有名的“百战将军”。

抗日战争期间,秦基伟有一次带着部队掩护西路军总后勤部,队伍在甘肃临泽被敌人分割包围,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行进。秦基伟和后勤部部长郑义斋一起坚持指挥作战,奋战几天后才好不容易突出重围。

后来秦基伟奉命在山西太谷一带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抗日武装队伍,打出了“太谷抗日游击队”旗号,开始了创建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秦基伟每战必亲临前沿侦察、指挥,被誉为不怕苦的“咬牙干部”。

除却这些称号之外,秦基伟还有一个别称——秦大胆。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秦基伟担任国防部部长

1945年的一天,秦基伟在腰间别上一把菜刀,穿上一身普通衣服,借着夜色的掩护,孤身一人就悄悄潜入到太行山小根村的日军炮楼中,将炸药包塞在碉堡中,成功炸掉了敌人的碉堡。就当地百姓说,秦基伟当时的神情,就像是去走亲戚似的非常轻松自在。

还有一次是在攻打临城时,敌军攻击的火势威猛,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为了压制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冲入敌阵夺取胜利,秦基伟亲自端起机关枪冲锋。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秦基伟又坐不住了,他三次请缨要求上战场,获得批准后,秦基伟率领被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三兵团十五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也正是在朝鲜战场上,秦基伟将一代将领的雄风展现得淋漓尽致,打出了闻名世界的上甘岭战役。

早在来朝鲜战场之前,秦基伟就表明了“我的名字不书英雄榜,便上烈士碑”的视死如归的决心。面对美军人数众多、大炮飞机强势助攻、战车炮弹实力碾压的地狱状况,秦基伟带着十五军坚守上甘岭,以其不拘一格的创新思维不断进行战略战术摸索。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抗美援朝

充分发挥“喀秋莎”火箭炮弹的作用,创造了步兵打飞机的奇迹,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最大程度上有效保存了志愿军的有生力量。

以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任何牺牲的无畏精神,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把美军牢牢钉在上甘岭前线,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秦基伟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面对主席毫不吝啬地赞美,秦基伟只是谦虚地说:“是主席和军委指挥得好,战士们打得顽强。”主席想要奖励他,一时身边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就说请他抽根烟。

然而秦基伟下意识伸向烟盒的手并没有拿烟,反而将烟盒顺势向主席那边稍稍推了推,说自己不会吸烟。主席惊讶地说:“你这个当军长的还不吸烟。不吸烟怎能坐指挥部啊,要是我,那可就是没办法啰。”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抗美援朝

此事就此作罢。其实秦基伟不仅抽烟,还抽得挺凶的。事后他才解释说只是觉得在毛主席面前吞云吐雾不大合适

多年纵横沙场,当初的毛头小子早已成为一代名将,年少轻狂的小伙子也学会了克制欲望。秦基伟显然具备了一位优秀将领的实战经验、指挥才能和人格品质。

考虑到堪称中国西南大门的云南那重要的战略位置,也正是看中了秦基伟的本事,将秦基伟送到门口时,主席对他说要把他调到云南工作,并嘱咐他要把边防建设好,把大门守好。于是,秦基伟去了云南军区。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抗美援朝

终身勤学,择善从之。

抛开秦基伟戎马一生、战功卓著的光辉岁月,更让人深为感佩、深受教益的时他终身如饥似渴、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周恩来曾经评价秦基伟将军:“是文化人中的没文化人,没文化人中的文化人。”

8岁时,父母把秦基伟送进村里的私塾上学,不指望他能读出什么了不得的名堂,只要能多认得几个字,念得来官府的公告,算得清家里的收支,就让人心满意足了。然而秦基伟生性顽皮好动,和严厉刻板的私塾先生根本对付不来。

所以在学校的时候,他不是溜出去抓鱼游戏,就是和同学一起捣蛋。私塾先生一开始还会用竹片打手心来教育他,但两年后这招已经起不上什么作用了,一气之下,先生便勒令他退学。此后的秦基伟一直对此事抱憾不已。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秦基伟在太行山组建的太谷游击支队是以“学生兵”为主体的,所以秦基伟一个没什么文化只知道打仗的堂堂司令员。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抗日战争

在不少有知识、有文化的“学生兵”的对比下,深深感到“如果没有文化,仅凭匹夫之勇,迟早会被时代淘汰”,由此意识到了学习的紧迫性。

从此,他不耻下问,向“学生兵”请教很多学习上的问题。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慢慢地,秦基伟学会了查字典,还喜欢上了写日记、读书。

凡是遇到不认识的字都要查个明白,久而久之,字典都被翻烂了好几本;日记写了几大本,每次写完就拿给学生兵们看,请他们帮忙找错别字;为了锻炼自己讲话的语气、姿势和腔调,他还经常一个人钻到树林子里对着花草树木练习讲话。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抗日战争

爱上学习的秦基伟,早已“非复吴下阿蒙”

烽火连天的日子里,秦基伟风雨无阻地坚持着写日记。条件艰苦的时候,他就在老乡家里借着油灯、伏在炕桌上,有条有理不慌不忙地记录下最近发生的事件。渡江战役之时,他蹲在江边奋笔疾书,记下了两千多字的战地日记。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他一边指挥打仗,一边夜以继日地记录新情况、新体会,短短几天厚厚的日记本便已用掉一大半。

有一次凌晨一点多开完会后,秦基伟想要写日记,随身的警卫员刚好就忘了带上日记本。

他只好让警卫员找来一张白纸,不顾休息地把当天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记在那张白纸上,第二天又不嫌麻烦地誊抄到日记本上。自此以后,随身携带笔记本成为警卫员心中的头等大事,以至于每次他的警卫员调整时,老警卫员总是向新警卫员交代此事。

长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使得秦基伟在文字水平和思想水平上都获得了显著提升。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上甘岭战役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秦基伟在战场上缴获了一本《孙子兵法》,如获至宝。白天的时候,会有敌机前来轰炸,部队就无法开展活动,于是秦基伟便见缝插针,趁着休息间隙在野战工事里如饥似渴地埋头捧着书读。

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几遍,直到把字都认全,意义大概通解。试想当时,外面炮火连天,正是不太平的前线,而工事里面自有一番天地,秦基伟身处其中,全神贯注地攻读,这场景多么让人动容,这样的境界又有几人能够达到呢?

正是靠着这样勤学专注的精神,《孙子兵法》也打通了秦基伟对敌我、进退、攻守、虚实、奇正等军事问题的“任督二脉”,其军事理论水平大大提升。

此外,秦基伟还是一个善于向贤人看齐的好将领。当连长时,他就从徐向前军长身上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那就是:爱兵就要努力提高战士们的军事技能,争取在战场上减少伤亡。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上甘岭战役

周恩来作为著名政治家的教养和风度,陈毅豪放坦率、幽默潇洒的为人处事风格都让他敬佩不已。在与这些人相处的过程中,秦基伟仔细观察、悉心领会,并学为己用。不单是自身,对自己的部队培训,他更是他将取长补短发挥得恰到好处。

各部队之间特点不同,各有优势,他便大力号召大家相互学习。因此他带的兵才能逐步成长为一支能征善战的雄师劲旅。

连长一脚踢开营长房门:老子要打仗不站岗了!多年后他官至副国级

淮海战役

在秦基伟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将领由年轻热血、冲动轻狂到有勇有谋、叱咤风云的成长轨迹,也能看到一个兵鲁子刻苦学习、笔耕不辍的好学与勤奋。

当初踹门叫嚣着要去杀敌的年轻连长,后来官至国防部部长,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多少英雄豪杰,在旧年月里震慑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秦基伟是一个年代传奇,是国家成长路上屹立的丰碑之一,历史向前,铭记不止。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08-08

[2]学习时报.2021-03-22

[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4-07

[4]CCTV节目官网.秦基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营长   淮海战役   上甘岭   太谷   太行山   抗日战争   警卫员   朝鲜   连长   大刀   将领   房门   战役   前线   老子   战场   部队   多年   主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