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出身微寒,为何他一点不在乎钱?

文/主任


武松出身微寒,为何他一点不在乎钱?

一个人要是从小家境贫穷,生活中吃过很多苦头,那么他对金钱就会有超越常人的欲望和需求。因为只有挨过饿的人,才更懂得面包的可贵。也只有知道没有钱的难处,才会更懂得钱的珍贵。武松出身微寒,家庭已经不能用贫穷来形容了,而是一种赤贫状态,武松也是在哥哥武大郎的拉扯下长大,按理来说,武松应该是对钱财有更强烈的欲望才对,但是事实上我们在水浒中可以看到,武松对钱根本就没有概念。

武松和其他出身底层的人似乎完全不一样。比如李逵,比如阮氏三兄弟,他们是绝对的见钱眼开的人,而武松呢,对金钱的不在意和散漫,说他慷慨,有时候甚至近乎挥霍。比如,当时武松杀了潘金莲、西门庆并自己投案自首后,曾托付邻居帮他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然后分了些给卖梨的郓哥等人。在自己被判刺配孟州的时候,一路上武松对押送他的卒子十分大方,不但请他们吃饭喝酒,而且还直接给银子,往往大手一挥,就是十两银子,看样子,武松对这些钱根本没放在眼里。


武松出身微寒,为何他一点不在乎钱?

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当时武松在景阳冈打死了那头吃人的老虎,被县里捧为打虎英雄,县令十分高兴,这是他的政绩啊,于是就提出要赏赐武松一千贯钱。虽然这个钱不算特别多,但是要知道武松当时刚从柴进府上出来,除了宋江给了他十两银子,一路上吃喝估计没剩多少之外,武松基本上就是个穷光蛋,他还要回去看哥哥嫂嫂,还要买一些见面礼。

但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自己急需用钱的情况下,武松也没有表现出对钱的欲望。反而,他提出把钱分给其他猎户。一方面看得出武松这个人有格局,有气魄,同时也能看出他确实对钱没有太强的获取心。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一千贯算啥?武松在跟随宋江和梁山军加入朝廷之后,一路从北打到南,一直到把方腊给打败,宋江等人要去东京接受朝廷封赏,武松此时已经看透了红尘,也看穿了人生,他根本没去,而是留在杭州,出家六合寺,随便照顾一下病重的林冲。


武松出身微寒,为何他一点不在乎钱?

当宋江去了朝廷接收封赏之后,没去东京的武松也得到了封赏,其中最显眼的一项就是十万贯钱。不是一万,是十万贯。那么十万贯到底是多少,放到今天能值多少钱呢?

我们从水浒中的一些细节来看。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阮小二道:“我的酒钱一发还你。”店主人道:“最好,最好。”吴用一两银子开销了一桶酒、四盘菜、十斤熟牛肉、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外加阮小二的欠账。按现在物价,一两银子至少值五六百人民币。宋代初一贯钱抵银一两,也就一贯是十足不折的千文一贯就是一两银子,十万贯相当现在五六千万人民币。

为何武松这么不在乎钱呢?最关键的一点,从他的绰号可以看出,行者,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跋涉的人,他更在乎的是人生的过程,更在乎朋友,更喜欢喝酒,更珍惜当下,至于能当多大官,能有多少钱,他压根就没想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孟州   猎户   李逵   出身   梁山   景阳冈   封赏   东京   朝廷   水浒   银子   贫穷   牛肉   不在乎   欲望   路上   武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