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10年校园欺凌后,她把亲身经历做成了桌游

从初中到大学约10年间,溪子遭受了长期的排挤与欺凌。

后来心理咨询师告诉她,这不是她的错——她是一个在社交上有障碍的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

对一些孩子来说,学校并不是乐园。他们因为先天缺陷会显得特别,或者在人际交往上存有障碍,更容易遭受排挤。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18年发布的报道显示,欺凌是校园内最常见的暴力形式之一,而在全世界13至15岁的学生中,略多于三分之一的人曾遭受过欺凌。其中,被边缘化的儿童尤其容易遭受欺凌,比如残障的孩子。

今年的8月7日,第七届iSTART儿童艺术节开幕,溪子设计的《转校生的抉择》获得了More One Go特别关注奖,策展方给出的获奖理由是:本次艺术节的主题是游戏学校,学校不只是彩色的,也会遇到一些相对“阴暗”的角落。

被欺凌的中学时代

下课铃响了。穿着蓝白条纹校服的同学们纷纷站起来,鱼贯而出,他们在走廊上追逐、打闹。

一个留着厚重平刘海、戴黑框眼镜的女生留在教室前排的座位上。她埋头盯着桌上的漫画出神,没人留意她。许多个课间,她都这样一个人度过。

2010年9月,溪子入读广东韶关当地的初中。学校外墙贴了浅粉色的瓷砖,有着波浪形的走廊。但教室里没有空调,内墙上大片的灰色污渍,窗帘也挡不全玻璃。她的教室位于顶层,小镇九月气温一般在30度以上,坐在教室两侧的同学因为反光常看不清黑板板书。

开学的一堂课,因看不清板书,溪子举手直言说,老师,看不见板书,能不能写黑板中间啊。

那些窸窸窣窣的议论很快在班上出现。这不是出格的行为,但无意中突显了自己。青春期,正是审美发育的年龄,她比以前胖了一些,胳膊和腿变得肉肉的。男生们取笑她打扮老气,长得胖,是个“男人婆”。

外貌上的羞辱石头般掷在尚未成熟的心。慢慢地,溪子有了一套对于外貌的评分机制,看到女生就会分析她的五官结构,俊俏的鼻子,高分;豆豆眼,低分。越是比较,越是自卑。

她也做过很多努力。比如,放学后就去操场跑圈,每天运动一小时;买骗人的减肥按摩膏,听信保鲜膜裹大腿就能变得苗条。

为了变漂亮,溪子拿着零花钱去镇上的饰品店,买十几块钱的洗面奶,二十几块钱的面霜。但怎么也瘦不下来,皮肤反而变差了,她好生气。电影《少年的你》讲述校园霸凌的故事 图据网络

到了10月,学校组织新生军训。大家换好迷彩训练服前去列队。同学零零散散地站着,她看见其中一排两人之间有空隙,刚准备钻进去,那两人立刻贴到一块儿。从队列前排到最后一排,无论她到哪儿,别人都说不想和她站一起,最后她只好突兀地挪到队伍边上。

归寝时,有女生想要她的床位,两人换了宿舍。室友从同班女生变成其他班的同学,有女生告诉她,但凡先前宿舍的东西丢了,原室友们就会一口咬定:是溪子偷的!她下意识地回避,装作听不见。后来,她想大家都这样说了,就以为是自己错,因此心生内疚。

像赎罪一样,先前的宿舍有12个女生,她见到了就向她们道歉。她跟那些女生说,一些事是自己做错了,希望她们能谅解。有人回她,“哎呀,有时候也不是你的问题,别这么放心上。”但回到学校,孤立又开始了。

溪子的初中校友乌冬也记得,每次聊到班上同学,“溪子都一副很难过的表情,所以只能来找我们,找另一个圈子。”

年级里有一个广受同学喜爱的女同学叫小倩,而小倩和溪子一直“不对付”。在同学们的眼里,小倩漂亮、成绩优异、人缘也好。

初三时,溪子和小倩成了前后桌,小倩的手机从课桌掉了下来,落到溪子脚下,她弯腰拾起,想着平时上课老师看到同学玩手机也不管,便直接从桌面上递回去。小倩怒了,先骂了她一句粗口。等到下课,又当着全班人的面,对她说要打爆她的眼镜。溪子被吓得哭个不停。终于,家长和老师得知了她俩的矛盾。

但大人的介入并没有奏效。溪子长期和父母分开,与外婆住在一起。溪子把情况告诉父母后,爸爸对她说,欺凌你的女生是不好,但肯定是因为你太骄傲太自大了,所以别人才欺负你,要管好自己。班主任劝她不计前嫌,往前看。当她成年,试图找初中同学为她佐证自己曾受小倩欺凌时,初中同学告诉她,没有必要了,退一步海阔天空,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你们井水不犯河水"。

不一样的孩子

后来她想,就是因为那次举手,就是因为在老师面前积极了些、主动了些。她学乖了,只要不突显自己,如果一切顺利,她就能在高中重新交到好朋友。

高中班上同学小周为人霸道,谁都知道这样的同学不好惹。刚开学没多久,班上同学需要共同打扫顶楼的卫生,小周在那儿嬉笑打闹,她是班委,过去提醒,结果惹恼对方,小周把扫帚一甩,转身就走。

同班的小陈记得,“她不是惹事的,就特别热心。班级打扫卫生,她就提醒了一下,那个人(小周)不喜欢被别人管,结果起了冲突。”

这事让他们结下梁子。溪子回忆,小周先是联合男生们的集体孤立她,接着把初中自己遭排挤一事挖出来,四处宣扬。到最后女生群体也和她划清界线。班上只有一个女生愿意和她交往。

中学时代的经历让溪子变得自卑、自闭,接着演变成自我攻击:欺凌发生了,只是责备自己为什么做得不够好。她一度无法正常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复读了一年才考上大学。

上了大学,她以为吃够了人际交往上的亏。没想到,因为和室友们作息不同——室友们11点就要上床休息,而她常因为社团活动晚归——最后室友们一致让她搬出宿舍。2018年,大学三年级的她被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

遭遇10年校园欺凌后,她把亲身经历做成了桌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板书   人际交往   块钱   艺术节   室友   障碍   教室   宿舍   初中   同学   老师   女生   孩子   学校   校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