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女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文章来源于王志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您!

在中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个区域,恐怕没有什么能比“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更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湖北人的印象,可能都来源于这两句话。

流传虽然广,但九头鸟究竟是什么意思?却是众说纷纭,甚至湖北人自己都说不清楚。

有人说湖北人像九头鸟一样聪明机敏。这点我是认同的。

我新华社的前辈、老朋友杨继绳就是湖北人,其聪慧、敏捷、勤奋都没得说,更重要的是敢担当,敢还青史以眉目,算是新华社为数不多能名留后世的大记者。湖北人的确聪明,但聪明和九头鸟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考证。

有人说九头鸟有九条命,寓指湖北人生命力强;有人说湖北人像九头鸟一样,九头鸟各有主见,窝里斗;有人扯上先秦楚文化、乡贤张居正的事迹,说张居正改革时曾任用了九位湖北籍的官员;还有人说湖北人像九头鸟一样好勇斗狠,如林彪的“上战场,枪一响,老子今天就死在战场上了”;更有湖北是九省通衢等牵强附会之解……

湖北女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虽然说不清楚,但“九头鸟”作为湖北的文化符号,已经深入人心,被大家广泛认同和传播。褒也罢贬也罢,至少有一点大家是高度认同的,那就是湖北佬厉害:经商厉害,做官厉害,算计厉害,打架厉害,读书厉害……反正挺厉害。

不服周的楚人

湖北人自古就挺厉害。

作为楚的发祥地,湖北浓缩了楚文化的精髓。这片土地上,无处不散落着古楚国的余韵,见证了楚国从蛮荒走向文明,也见证了楚国从强盛走向黄昏。

自商朝起,湖北地区就形成了广泛的部落联盟,号称“楚蛮”,也就是楚国的前身。楚的兴起与衰亡的过程,几乎与整个周代相始终。

楚地气候湿热、虫蛇出没,楚人由此形成了信祀好巫的民风。湖北大量出土的漆器与青铜器,复杂精美,具有鲜明的巫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反映在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上,则表现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湖北女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诸国属于周文化的范畴,楚国则独树一帜,另立门户。楚文化与中原地区的正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至于现在以“楚”字组成了很多词语,如痛楚、凄楚、酸楚、楚楚动人,这些都是楚文化的遗存。

湖北话中有句俗语叫“不服诌”,就是不服气。

按照学者的考证,“不服诌”应写作“不服周”,说的正是三千年前周和楚的恩怨。在交通落后的古代,楚和中原的连接纽带很微弱。楚人在周和商争霸时选择了武装中立,只是在周天子定鼎天下之后才进京朝觐,接受了封号。

这就让周天子对这个迟到的蛮夷国家心怀芥蒂,无论是在封号级别(楚王实际上只是子爵级)上,还是在领土范围上,都对其极尽限制之能事。

对于楚,周始终怀恨在心;而对于周,楚国也始终若即若离,后来干脆自封楚王,和周朝彻底翻脸。楚王不服周的典例,当属“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史记·楚世家》载:

(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楚庄王这个问题问得相当不怀好意。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鼎之轻重,可以问乎?可楚庄王偏偏就问了。不仅楚庄王“问鼎”,后来楚灵王、楚顷襄王都一再“问鼎”,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问鼎中原”这个成语也是这么来的。

楚国的强大让秦国都心怀忌惮,并将其视为称霸天下的主要对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论地盘、人口、综合国力,秦、楚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双雄。秦国虽强,但也奈何不了楚,两国长期对峙;周边的小国白天投靠秦国,晚上站队楚国,正所谓“朝秦暮楚”。

虽然楚国最终还是灭亡于秦之手,而且败得很憋屈,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诅咒却留了下来。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陈胜建立“张楚”政权,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是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本属宋国,后楚灭宋后,刘邦也成了楚人。正是这三个楚人,给了秦王朝致命一击。

历史上最鼎盛时期的楚国,地域覆盖很多省份,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的广阔疆域,都曾在楚国的统治之下,但楚文化的中心还是在今天的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一带。

因此湖北、湖南都可以说是楚文化,只不过是湖北称“荆楚”、湖南称“湘楚”罢了。

相比之下,湖北更多传承了楚文化的精髓,毕竟楚国的国都郢都就在今湖北荆州。湖南人津津乐道的三闾大夫屈原,其实也是湖北人,只是遭到排挤后才被贬谪到湖南,从中也能看出湖北地区在楚国的中心地位。

“不南不北,不是东西”

湖北虽然属于荆楚文化,但其实历来是各种文化风云际会的交锋点。

湖北的区位特点,一言以蔽之,“不南不北,不是东西”。如果把中国拟人化,湖北就是中国的丹田。

一方面,它是由长江连接贯通的荆楚、吴越、巴蜀三大文化的中间地段;另一方面,它也是南北文化交汇的核心枢纽。与六省市搭界的湖北,是南北融合、东西碰撞的大杂烩。中国还没有哪一个省份,像湖北这般经受全国性的地域文化冲击和洗礼。

身处中华文明各路支系的交汇点,湖北人保留楚风楚韵的同时,也打上了临近省份的诸多烙印。长期的交融和进化,让湖北人成为一个面目模糊的九头鸟。

湖北人有湖南人的书香气,而没有湖南人的霸蛮。同为洞庭滋润,同享楚风拂面,书香鼎盛,但湖南人比湖北人更完整地保留了南方人基因里的霸蛮。都是干架,湖北人是审时度势、尽兴就好,场面上过得去就行;湖南人是豁出所有、死磕到底,出手就做好决裂的准备。

湖北人有江西人的精明,而没有江西人的含蓄。同为码头重地,同拥千年商都,作为吴头楚尾的江西,比湖北人更多了一丝含蓄儒雅。同样是精于算计,湖北人是一手钱一手货当面算清,可以不占便宜但绝不能吃亏;江西人是可以月结,小账可以缓一缓,但算总账的时候,同样把算盘打得滴水不漏。

湖北人有安徽人的勤勉,但没有安徽人的谦和。同样是重农崇文,同样是勤勉上进,安徽人比湖北人多了一份难得的谦和。

多灾少田的安徽,稍有不慎就面临饿肚皮的窘况,求人就要懂得放下面子;相对于湖北人不愿求人也不轻易帮人的秉性,安徽人的容忍和谦和让他们的勤勉得到了更丰厚的回报。

湖北人有河南人的聪明,而没有河南人的变通。同为中国之中,同样四通八达,河南人比湖北人多了一份变通。湖北人虽然也善讨巧,但终有自己的束缚,不会破格也很难出格;而河南人的变通,上天可为龙,下地可钻草,在现实面前可以抛开历史包袱,但过于善变了就如同刀口舔血,稍有不慎就会害人伤己。湖北人的聪明大部分用于自己身上,如能变通到推己及人,一般都有大出息。

湖北人有陕西人的文化气,而没有陕西人的敦厚。同为文明策源地,同样文化气重,陕西人比湖北人多了一份敦厚,既是对文化的坚守,也是对历史的敬畏。陕西人不会来事,更不是无事找事,但也从不怕事。如果说湖北人是一杯啤酒,看似气势磅礴,实际度数不高,那么,陕西人就是一壶烈酒,表面风平浪静,入口烧喉蚀骨。

湖北人有重庆人的火爆气,而没有重庆人的率真。同为“火炉”,同样嗜辣如命,脾气一样火爆,但湖北人发脾气既会照顾情绪也会兼顾形势,该发脾气的时候绝对不会放过表演的机会,但不该发脾气的时候也能面色如常、压制怒火。最可怕的是,重庆人往往发完脾气就完事,湖北人则一般会心里记下这笔账。

自古楚人多才。塑造湖北人性格的要素,在我看来,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悠久的稻作文明。从楚到三国,再到明清的“湖广熟,天下足”,湖北一直是农耕文明的重镇,尤其是江汉平原,耕读传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湖北人来说,读书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普遍性主题,要么读书,要么当兵,只有万般无奈之下才会去做生意。这也导致了湖北各地市的教育水平都很高,省会武汉虽然在经济上独领风骚,但在基础教育上反而优势不大。

第二,湖北是水陆交汇的通衢要地。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湖北人善做生意,其实并非如此。直到晚清、民国,湖北本地人在当地商业中的参与比重都非常低。清末重臣张之洞认为:

汉口之商,外省人多,本省人少。

20 世纪初,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水野幸吉认为:

如汉口之大商业地,其有力之商人,大概为广东、宁波人;而湖北之土人,却不过营小规模之商业,工业颇幼稚。

所以,说湖北人善做生意,更多只是后人附会的想象。

那么,九省通衢的地理特征带给湖北的究竟是什么?说得通俗一点,是流通,俗话说见世面见得多。湖北人为什么聪明,纵向来看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横向来看则有大流通带来的大视野,以及随之而来的开明开化。我的老家贵州,大山一锁,谁也出不来;而八面来风的湖北,天下风云际会,久而久之,湖北人想不聪明都不可能。

湖北女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第三,湖北的自然生存环境极其艰难。尤其是武汉,其环境之恶劣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北面是水,南面是山,夏天南风吹不进来,冬天北风却顺着汉水往里灌。

但我走遍中国后发现,越舒服的地方越难出人才:因为资源富集之下,人也就没有了拼搏奋进的必要,慢慢退化,成了植物脑;相反,环境越恶劣,越能激发人的血性和智慧。我曾沿长江顺流而下,天气炎热难熬,然而触目皆是草木葱翠。人和植物的道理是一样的,辛苦一点,忍耐一下,困难也就过去了,但品格却磨砺了出来。

三座江城的女人

沿长江顺流而下有三座江城,重庆、武汉、南京。这三座都是名城,在历史上也都是鱼龙混杂的大码头。相比之下,重庆更粗犷一些,毕竟那里的长江湍急,激流冲撞,声势浩荡,再加上“袍哥文化”,所以重庆的江湖气最重。

南京则完全是另一番风貌。虽然也是虎踞龙盘,但可能是因为其经历的灾难太多,又或是文风太盛,总差了一些帝王州的气象:定都南京的王朝不少,但大多是短命王朝。“金陵王气黯然收”,只剩下秦淮八艳的脂粉气和一份英雄末路的悲情。

反观武汉,如果说重庆是江湖,南京是风月,武汉就是介乎两者之间的综合体。很多武汉人喜欢称武汉是江湖气最重的城市,但我认为,武汉的江湖气是要逊色于重庆的,或者说武汉的江湖是一种圆融汇通、左右逢源的江湖。

湖北女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重庆山高水长,地形闭塞,抱团性很强;武汉却很开阔,四面透气,八面来风,漏风漏气。武汉更像一个江湖与市井的结合体:武汉人也彪悍多体现在嘴上,“婊子养的”不离嘴,脏话成了武汉甩不开的标签;但在行动上,武汉却是出了名的精明。

不止武汉,整个湖北都有着类似的文化基因,在外面闯荡,山东人见了老乡眼睛都放光,广东人也很看重同乡情谊,温州人同样如此,都是枪口一致对外,湖北人却是有名的不抱团。有些湖北商人做生意的时候会算得过于精,算账时把个人身家和一时成败考虑得太重,导致生意规模起不来。

不只在生意上精明,在生活中实惠也是武汉人相当重要的标准。

21 世纪初,武汉的“东湖论坛”很火,我受邀参加过几次。一次会议结束后,一位武汉老板请我到她的饭店吃饭送行。武汉饭店的场景真是吓住我了,大厅里正在承办一场婚宴,密密麻麻有上百桌宴席,一桌坐十二个人,只要三百块钱,菜谱上居然还有鱼翅,鱼翅真假暂且不说,但成本之低外人根本想象不到。这让我对武汉的市民消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精明的典型体现就是“过早”(吃早餐)。“过早”有三个特点,第一很便宜,从小学生到上班族,人人都吃得起;第二,花样繁多,无论多少家小吃店都容得下,可以做到一个月不重样;第三,端着就可以吃,一边走路一边吃饭应该是武汉人的绝活,我猜测这也是为什么热干面在武汉风行的原因,没有汤汤水水,方便端着吃。这充分体现了湖北码头文化的特点: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并且实惠到了极致。

重庆、南京、武汉这三大江城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女人比男人厉害。重庆的吴亚军、南京的董明珠都是中国闻名的女强人,但根据我个人的观察,武汉的女人更厉害。

关于各地女人的特点,江湖上有句传得很广的段子,我认为还是颇为传神的:

广东妹子“要家”,不管你外面怎么乱,我只要一个稳定的家庭;湖南妹子“要情”,毕竟湘女多情;四川妹子“要钱”,你爱怎么耍怎么耍,钱给我就行;湖北妹子是“要命”,敢爱敢恨,绝对不含糊。

湖北女人“要命”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好哄骗。湖北女人太聪明,不像其他地方的女人三言两语就可以哄得心花怒放。湖北女人,你还没有开口,她就知道你要说什么,让你分分钟就失去哄骗的信心和欲望。

湖北女人思维之严谨、逻辑之严密,辩论起来,中国绝大部分省份的男人都自愧不如,更不用说哄骗的小伎俩。如果你碰到一个容易哄骗的湖北女人,要么就是她在配合你演戏,要么她就是一个假湖北人。

第二,两手都抓。湖北女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跟大部分地区女性的要么要钱、要么要人不同,湖北女人是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很硬。

你赚钱少了,她会看不起你;你赚钱多了,她会看死你。你在家里,她不省心;你在外面,她不放心。总之,娶了一个湖北女人,基本上就是请了一个女皇,你的一切都是她的。

第三,豁得出去。湖北女人豁得出去,放得下面子,弯得下身子。比如吵架,是骂是打还是摔东西,各种项目随你选,她都奉陪;不分时间、地点,大半夜大街上,随时都能进入战斗状态;而且体力好、斗志旺、战斗力强。

一般而言,男人都会缴械投降。总之一句话,湖北女人好像是伪装成女性的男人。

我和家中娶了湖北太太的朋友聊天时,给他们总结了爱情三大阶段:第一狼狈不堪,第二缴械投降,第三家庭稳固。他们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深表认同。

既然湖北女人这么“要命”,那为什么这么多男人不要命,抢着娶湖北女人呢?

首先,湖北女人水灵,颜值上普遍过关。其次,湖北女人虽然有不太像女人的一面,但她们普遍洁身自爱,并且独立自强,像要求自己的男人一样要求自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湖北女人在经营家庭方面,绝对是一等一的好手,有湖北女人的家庭,一般小日子都过得风生水起。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湖北女人一旦被迫从幕后走到台前,那个惊天动地的能量,那个长袖善舞的本事,是湖北男人都难望项背的。

我和一位湖北女老板是老朋友,算起来相识二十年。她就是典型的武汉女人,从芳华绝代到天命已知,她的个人史就是一部武汉风云录。每次相遇,都让我不由感慨,湖北女人真是了不起。

我2019 年去武汉时更是惊喜的发现,这位女老板的女儿也能独当一面了。这个小姑娘从美国留学回来以后,直接被发配到一个偏僻的山区做项目,从前期就驻场,一扎就是三年,环境之艰苦,根本不像常人想象中的所谓富二代锦衣玉食,直到去年才回到武汉准备接班。

这位女老板设宴给我接风,席间她女儿一直在旁边侍应,做着服务生的工作,端茶倒水催菜,近三个小时不曾坐下,沉稳有度,落落大方。我不由感慨:一代新人换旧人,湖北女人真是厉害啊。

正如在本文开头所讲的那样,自古以来,湖北人一直都挺厉害:经商厉害,做官厉害,算计厉害,打架厉害,读书厉害……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华东、华南等版块各放异彩,湖北稍有逊色,显得没那么厉害时,湖北女人却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接过了“厉害”这面大旗,为湖北文化渲染了一抹最鲜明的色彩。这也算是一种有趣的传承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湖北   秦国   楚国   厉害   女人   湖北人   楚王   陕西   湖南   安徽   南京   武汉   重庆   中国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