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红二代"毛岸英: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挥笔写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七绝.赠父诗》,告别韶山,从此走上救国救民之路。

1950年10月19日,28岁的毛泽东长子毛岸英毅然决然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征程,跨过鸭绿江,11月25日血洒朝鲜大榆洞,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的花样年华!


致敬

周恩来曾动情地说,毛岸英入朝一个月零三天就牺牲了。他吃过苦,留过学,打过仗,又经过农村和工厂的锻炼,在和毛岸英同龄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样受过良好教育和多种锻炼的人是不多的。毛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是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彭德怀则评价毛岸英: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干本人就没有做到,但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是坚决请求到朝鲜抗美援朝的。

致敬


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毛岸英,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9月25日,毛岸英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跨过鸭绿江》从一个侧面向亿万观众再现了毛岸英入朝参战直至牺牲的全过程,对人们是一次最生动最无声的教育和启迪,从这位"红二代"身上,人们定能收获满满的感动!

致敬"红二代"毛岸英: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青山   桑梓   鸭绿江   韶山   周恩来   救国救民   奋斗者   国难当头   乡关   人生   朝鲜   保家卫国   高干   毅然决然   牺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