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曾接触过牛犇老师的人都一致认为:

“牛犇除了不会生孩子,其他什么都会。”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究其原因,便与他幼年成长环境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更是奠定了他一生以悲为基调,却衷心向阳,将大多积蓄都用作资助上百学生。

01

说出去没人敢信,牛犇是为了吃顿饱饭才踏进的演艺圈。

牛犇降生在1934年动荡不已的天津,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对老百姓来讲,能吃口饱饭便已属极大的幸福。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这样的幸福,牛犇从没享受到过,因为他的家庭条件连家徒四壁都达不到。

牛犇小时候最怕的事,就是下大雨。

因为一下大雨,他就要拖着饥饿的躯体用扫帚往屋外扫水,下多久的雨就要扫多久,往往饿到胃直抽搐,下一顿也吃不到饱饭。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为了让儿女们不被饿死,牛犇父母拼命劳动,根本没时间记牛犇的出生日期,只是在门板上匆匆记下他属狗,便继续出去做工了。

后来门板被洪水冲走,本就不知道自己出生日期的牛犇也不记得自己出生在那一年了,直到第一次人口普查才知道自己出生在1934年。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穷人,身体出了问题也只想咬咬牙挺过去,舍不得花钱治。

牛犇父亲也是如此,可人的身体终究不是铁打的,在牛犇6岁那年,父亲感染白喉无力回天,望着牛犇等几个孩子便咽下了气。

当时牛犇的大哥已懂事,便打定主意不将父亲离世这件事告诉因流产血崩卧病在床的母亲,怕母亲感情波动太大而病情恶化。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他们家虽穷,夫妻间感情却似海深,就在父亲咽气不久,母亲仿佛有心灵感应一般,几小时后也追着他去了。

短短一天内,牛犇接连失去了父母。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破败的房屋外,停着两副棺材。

那两副棺材里,藏着牛犇对父母最后的眷恋。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父母下葬后,大哥带着弟弟妹妹们投奔了住在北京大院里曾同乡的亲戚。

可时局动荡,投奔的亲戚也只是平头小老百姓,没那么多钱来养牛犇与他的兄弟姐妹们。

很长一段时间内,牛犇都跟着流浪汉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吃,连刷锅水他都视若珍宝般倒入腹中。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夏天,他捡别人啃剩下的苹果核和西瓜皮吃;

冬天,他捡别人没烧透的煤带回家,渴望着炉灶里那火光能够多温暖他几分钟。

节目上的牛犇陷入了回忆,悲伤爬上了他的脸庞:

当时啊,我一年当中唯一能够见到的完整的苹果,就是过年时家里上供的那四个苹果。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这样寄人篱下的生活,直到大哥成为上影厂的司机以后才结束。

“长兄如父”,哥哥接过了父亲的重担,每天早出晚归的辛苦奔波,晚上拿回家一块饼,牛犇也不敢多吃,咬完几口就留给了弟弟妹妹。

当时牛犇正在长身体,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吃一顿饱饭。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那段时间,牛犇因为哥哥的关系也住在了电影厂大院,与邻居们之间逐渐熟稔。

哥哥的同事们也住在大院里,体谅牛犇一家生活艰辛,便经常委托牛犇跑腿帮忙运送道具,然后给他几块饼干用以充饥。

可牛犇拿到饼干的第一想法不是自己全吃了,而是在保证自己不会饿到虚脱的程度后,尽可能的把饼干留给弟弟妹妹们吃。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小小年纪的牛犇,顶替了大哥在家照顾弟弟妹妹们的重任,为了生活,牛犇学会了许多生活技能:

做饭、做木工、缝制衣衫、刷油漆、绘画等,生活中用得上的,他几乎什么都会。

这些技能对他来说,无异于宝贵的财富。

02

在他11岁那年,牛犇迎来了第一次拍电影的机会。

1945年,沈浮导演正在为电影《圣城记》选角,正好缺一个村童“小牛子”的演员。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当时几个“小牛子”的备选演员身上都没有那种纯朴且机灵的感觉,就在他急得焦头烂额时,谢添将牛犇推荐给了导演沈浮。

当沈浮看到牛犇的时候,便敲定了由他出演“小牛子”一角。

而牛犇之所以出演这部电影,为的就是想吃口饱饭。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当时生活很苦,我就没吃过一次饱饭。我真的是为了吃上饭,为了活命,去拍的第一部电影。

牛犇眼中追忆之色渐浓。

拍过第一次戏后,牛犇也被电影厂看作了“自己人”。

1948年,他在《清宫秘史》中饰演一位儿童,隔年跟随剧组来到香港,在电影《火葬》中出演白杨的“小丈夫”。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建国那年,牛犇在恩师的一句召唤下,马不停蹄的来北京拍电影《龙须沟》。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同年正式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后,牛犇才真正的成为了一名演员。

但由于当时内地电影行情不景气,牛犇很多年都无戏可拍,直到1980年,他才有机会在电影《405谋杀案》中扮演看守者。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2年后,观众们才真正记住牛犇。

1982年,朱时茂主演的电影《牧马人》上映,牛犇凭借“郭谝子”一角火遍大江南北。

老徐,你要老婆不要?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牛犇的这句台词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牛犇曾说:

我常自嘲,因为长得小,演的都是‘小角色’。儿时演流浪儿,年轻时演解放军小战士,到老还要演小老头儿。

一直以来,我都是在演连个完整姓名都没有的配角,从《泉水叮咚》里的大刘,到《牧马人》中的牧民,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配角。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但牛犇却没有因为只是小角色而不愿用心,反倒肯为了没有几句台词,没几幕场景的镜头而拼了命,甚至浑身上下都没几块好骨头。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1961年,《红色娘子军》的拍摄过程中,一条没被驯化好的大狗扑倒了牛犇,隔着他的衣物咬到了他胳膊里的骨头,伤口直往外喷血,捂都捂不住。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1997年,62岁的牛犇在拍摄《梨园生死情》里抢婚那场戏时,被身下的驴掀翻在地,牛犇脑袋着地,当场休克。

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不止头部受到震荡,他的胸骨骨裂,肋骨更是多处骨折,医生建议住院休养2个月。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可牛犇醒来的一句话竟不是问自己病情如何,而是对围在身边的工作人员道歉:

对不起啊,给您添麻烦了。

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他打着麻药,被抬在担架上抬到了剧组,咬着牙拍完了接下来他的戏份。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入戏后,他还狠狠地扇了自己几个耳光,牵动了伤口。拍完后,他回家养了足足9个月才缓过来。

2010年寒冬,他拍摄《吴承恩与西游记》时因导演一直没喊停而一头扎进了2米深的水池中,捞出来时已经冻到休克,再次骨折。

2015年,牛犇已80岁了,拍摄《海鸥老人》时仍拒绝使用替身,亲自演跳湖片段,哪怕他曾因拍《吴承恩与西游记》时在水中休克而怕水。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有人说他一根筋,这么大年纪了还不顾身体,牛犇对此也只是慈祥的笑了笑:

既然你干了演员这个行当,你就承担了这份责任。在拍戏的过程中受点皮肉之苦、冒点危险,这些付出,都是为了让观众真正记住这个角色。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而他对于小角色最早的看法,便来源于他刚入行时前辈们对他说过的话: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这一点,他奉行了一辈子。

牛犇曾在采访中展示自己拍戏多年的“勋章”,他指着胳膊,言语中透露自己浑身上下大块的骨头都因为拍戏而断过。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也正是这样的不要命,使牛犇两次获得了终身成就奖,看似功成名就,但彼时的他仍没有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直到2018年,牛犇正式成为了党员,才露出了近似喜极而泣的表情。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03

他幼时生活困苦,第一次让他吃上饱饭的就是国家所支持的电影厂,在父母亡故后,第一次给他父亲般关爱的就是身为党员的导演张俊祥。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入党,成为了老电影厂人们的最高荣誉,牛犇也是如此。

在老演员们纷纷入党之后,牛犇也想成为其中一份子,但他忍了下来。

原因无他,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党员的身份,但为国家做贡献,他义不容辞。

几十年的时间,他用自己本就不丰厚的片酬资助了上百名贫苦儿童,为他们提供学费,让他们能够吃饱穿暖,不再重复自己幼年的悲剧。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此外,他还出钱资助了不少养老院,让老者们老有所依。

牛犇原本不打算递交入党申请,但随着党员好友们一个又一个的驾鹤西去,牛犇动摇了念头。

他想替老友们守护这世间繁华。

他在桌前伏了几乎一夜,写入党申请书的手依旧稳健: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很多内容的年份必须准确,等查清楚都半夜了,脑子已经迷糊了,就在桌前趴着睡了两个钟头,醒了就凌晨三四点了,继续写。

那大段的入党志愿是一气呵成的,没有打草稿。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写得这么顺,大概是这些话搁在心里大半辈子了。

2018年5月31日11:20分,83岁党员牛犇宣誓的声音气吞山河,正似了那句“老夫聊发少年狂”。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至此,牛犇已经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了,可时间也带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牛犇与妻子王惠玲相识于19岁的花样年华,在乒乓球桌上逐渐萌生了情愫。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王惠玲是位教师,家境非常好,从没吃过苦。

牛犇父母双亡,穷小子一个,十一岁之前甚至没吃过饱饭。

家境相差巨大,可王惠玲是一个“有情饮水饱”的人,怀着对牛犇一腔热爱嫁给了他,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牛犇曾在节目上回忆起妻子:

我妻子是个典型的北方妻子,家里有什么吃的都紧着给丈夫、孩子吃,让她先吃,她就谎称吃过了,其实并没有吃,都留给了我们。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家里两人住的房子也是王惠玲买的,包括家里大小财务都由她管着。可她很节俭,节俭到牛犇觉得对不起她。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她的好多衣服都是补了又补,可我的衣服都是干干净净没有补丁的。

牛犇笑中带泪。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王惠玲上了一天的课已经很累了,但回到家中依旧会做好饭菜等牛犇回来。

只要牛犇说他晚上回家吃饭,王惠玲无论多晚都会等,直到他回家才动筷。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有时,她还会做好饭菜给牛犇送到剧组,递到他手里她就走,怕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丈夫拍戏。

后来孩子们长大后都搬出去住了,牛犇怕王惠玲孤单,便经常带着她来剧组,可她却怕给牛犇添麻烦,只乖乖的待在屋子里不出门。

两人举案齐眉,一辈子没红过脸。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可那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2018年,王惠玲因病住院。

牛犇慌了,连忙把家装修了一遍,想让她住上好房子。

可妻子终究没有抵挡住死神的镰刀,离开了人世间,装修过的房子一天也没有住上过。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牛犇拍了这么多年的戏,不是没钱买房子,而是把钱大多都捐给了敬老院,资助给了学生,只能委屈老伴和他住在的老旧房子里。

可房子翻新了,陪伴他一生的老伴儿也驾鹤西去了。

牛犇不愿住在这个充满了回忆的老房子里,便搬了出去,住在了养老院里。

老伴走了,做什么事都总觉得要是她在就好了。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住在养老院的牛犇捧着老伴儿缝了又缝的衣服,看着儿女以前给她买的那些吊牌都没摘的衣服,眼中好似要落了泪来。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养老院里处处欢声笑语,夏天有空调,冬天有地暖,没事时三五好友相约在院子里种菜,周末儿女们来探望,老者们日子过的好不惬意。

牛犇也与他们一起,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孤单落寞。

综艺《我们的师父》中,大张伟、刘宇宁等明星想给住在敬老院里的牛犇提高下生活质量,为他添置物件,可他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我就不必了,我随时都要走的。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此言一出,四下寂静,空气中流动着悲伤的气氛。

牛犇看着身侧的年轻人:

我现在在家里不爱放镜子,一照镜子,就觉得自己老了。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年幼时,牛犇父母双亡,没吃过一顿饱饭,是国家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便倾尽全力的回馈社会,以至于耄耋之年还没钱买新房住;

青年时,是妻子教会了他如何自爱、如何爱人,为他撑起一面坚强后盾;

牛犇:为拍戏全身的大块骨头几乎都断过,直言自己随时都会走

年老时,他只想不负党员身份,直到有一天,他能够和黄泉之下的妻子相聚,看着彼此白发苍苍的头发,执手相伴到岁月的尽头。

声明:该文为原创,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图片源于网络,侵删,洗稿、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都会   西游记   休克   老伴   小牛   剧组   骨头   党员   大哥   全身   弟弟   妻子   演员   角色   父亲   父母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