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食,体现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你感受到了吗?

我为什么会喜欢美食?尤其是中华美食

因为我出生在中国,生活在中国,拥有着先祖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美食基因。唯有美食,从未辜负过这个国家,只有美食时时刻刻为这个民族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中华美食,体现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你感受到了吗?


文化历史的传承者

从未有一个民族能够与美食结下这样深刻的缘分,从未有一个国家能够与食物如此的紧密相关,只有中国,将自己的文化历史包容在了美食当中,才会出现如此的情景。

范仲淹写过《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是啊,鲈鱼的味道是那样的可口鲜美,但是渔民的生活却是如此困苦。每当我们品尝着鲜美的鲈鱼时会不会不自觉的想起这样的情景呢?尽管我们已经步入了新时代,但是贤者用他的诗词告诉了我们在那遥远的某个时空节点上,也在上演着我们眼前的一幕。这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这将会印刻在每个中华民族儿女的灵魂深处,永不湮灭。

江上渔者

西晋诗人张翰曾有《思吴江歌》一诗,“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在八王之乱的那个年代,人们都是朝不保夕的,张翰身为当时的齐王大司马,为了避免战乱,希望回到家乡,回到那个港湾。鲈鱼的美味不仅在喉舌之间,也在每个被迫离家的游子心中。晋朝是我国的战乱平凡年代,人们为了安宁纷纷离家,远走他乡。人们通过对美食的赞誉和思念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通过故乡美食的思念也反衬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迁移之苦。

美食,不仅表达出思乡,还在告诉我们那段战乱的时光,告诉我们中华历史的迁移。

鲈鱼

对外交往的使者

如果说美食对今天的中国什么作用,我肯定要说的就是:对外交往的使者。大到国家事务,小到民间交友,美食都是我们的名片,是我们对外交往的桥梁

北京烤鸭助力中美建交,成为外交神器。建国后我们与美国的关系一直不和,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但是两国都有较好的意愿,因此1971年在基辛格秘密访华协商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周总理为他准备了烤鸭宴。随后一切都顺利无比,1972年尼克松顺利来到中国,中美开启了新的元年。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也一直在用美食表达中国的善意和欢迎外国友人的诚意。 2006年10月,中非论坛峰会时胡锦涛主席宴请各国领导人,通过四道主菜( 松茸竹荪汤、黄焖小牛肉、茭白拌鲜蔬、清蒸银鳕鱼)赢得各国领导人及其夫人的喜爱和赞扬。 2011年G20财长会议在南京举行时,午宴采取了中西合璧菜式,也赢得了各位财长的赞誉。

周总理宴请基辛格

美食是我们对外交往的使者,为我们的对外发展贡献着力量。

当你想交国外的朋友的时候,那么请他吃一顿地道的中国餐是最好的方式。还记那个扬言要三个月吃完中国美食的外国小伙吗?结果他吃了三年都没有走出四川。虽然如此,但是很多的当地人与他成为了朋友,通过四川美食结下了朋友之谊。

美食是友谊之花盛开的养分,有了美食,就有了朋友。

兼容并蓄的包容者

一个国家的美食如果是封闭的孤立的,那么她就是衰败的腐朽的,最后消失掉。

中华美食与中华的历史一样,有着5000年的发展历程,一直保持自己的独立、开放与包容。中国的饮食一直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传统,还具体的分成川鲁闽粤苏浙湘徽八大菜系,这是我们的内部包容与融合。因为内部基因就带着相互欣赏的细胞,所以当面对外来美食时我们仍然不排斥。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明的融入,西方餐饮也在中华大地开始绽放。但是中华美食从未西方美食排除在外,而是不断的融合,让她拥有了中华大家庭的烙印。从最初的上海等地的上流社会西餐,到西方快餐文化的进入,进而整体与中华美食交融,成为中华美食的一部分。这就是中华美食的魅力,兼容并蓄,不孤立不封闭,永远敞开着心胸。

中华美食就像我们这个民族,永远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对世界文明保持着友好与学习的态度。在中华美食享誉世界时,中华民族也展露出了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头角。这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开放包容,融入世界的同时也会发展自己,独立而不孤立

继往开来的创造者

美食的发展是不断向前的,尤其中华美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没有封闭自己。在与世界美食的碰撞中不断创新,不断前行,成为继往开来的创造者。

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对着新的社会形势,新的世界文化。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如此汹涌澎湃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华大地。面对这样的强势的文明,中华美食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改变与创新。

传统的中华美食工具都必须有的是:菜刀,勺子,炒锅和炉灶。此外根据不同种类的烹饪也会有不同,比如面点师傅需要蒸笼,烧烤师傅需要碳炉,火锅师傅需要火锅等等。但是这些厨具都不会细分,尤其是菜刀,一般都是一把就够。但是西方的厨具却与我们大不一样,首先就是对刀的细分。每次操作都会换刀,小到切葱,大到剁肉,次次不同。那么随着这些东西进入国内后会怎么样呢?我们也开始学会了细分,也逐渐的用上了西方厨师的刀具。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对抽油烟机的运用。中华美食几千年的发展,只有这一点是最需要改进的。油烟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在此之前的中华先民是不懂的,但是当我们了解了它的危害,立刻就做出了改变。

中华美食的烹饪方法是十分的齐全的,有炒、炸、蒸、汆、涮、煮、炖、煨、卤、酱、熏、烤、炝、腌、拌、拔丝等。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不同的食材做到一起,烹调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西方的烹调也有烧煎烤炸焖等,但是他们不会将原料进行集合烹调。鱼就是鱼,鸡就是鸡,分开制作,调料都是现吃现加。

现在在中国的餐桌上也出现了西方的烹调方法,而且深受一部分人喜欢。中国的厨师也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种方式,并且不断加入自己的想法,使之得到了创新。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们都走在继往开来的路上。中华美食,也在创新中不断前行向全世界展示着前进的决心与力量。

中华美食,体现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你感受到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基辛格   尼克松   中美   民族   兼容并蓄   中华美食   鲈鱼   继往开来   战乱   中华   孤立   中国   中华民族   美食   情感   朋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