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坛票房五大佬


香港影坛票房五大佬

自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来,两岸三地的音乐和电影事业迎来了长足的发展,其中音乐这一版面是由台湾地区掀起了惊涛骇浪继而转移到香港地区,在“四大天王”之前,台湾是毫无争议的音乐中心,这得益于华语乐坛毫无争议的最伟大的女歌手——邓丽君的横空出世。然而在电影这个版图,香港执牛耳三十余载,特别是在80年代中期到新千年初,开创了香港电影的盛世,涌现出了许多红透半边天的风云人物,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双周一成”,随着优秀人物的不断渗透,最终产生了“龙杰星发华”五大票房大佬。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的影视重心转移,香港电影逐渐没落,影视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大陆,这票房五大佬的格局也分崩离析。如今,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工作重心的转变,成龙大哥带不动票房了,李连杰几近息影了,周润发偶尔出来玩儿票一下,周星驰已从台前彻底转向了幕后,唯一还活跃着的刘德华则成了中国电影史上“活着的传奇”。

下面列举五大佬自1985年到2001年的票房成绩,来怀念那个港片盛世的光辉年代(只列举每年票房的前三名)。

1、成龙

香港影坛票房五大佬

2016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成龙大哥获得了“终身成就奖”,这是继日本宫崎骏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也是亚洲演员的第一人。把成龙大哥拍在第一位,毫无争议。1985年的香港票房前十里,成龙占据了前四名,其中他的《福星高照》(3080万)、《夏日福星》(2900万)、《警察故事》(2660万)占据前三甲。1987年成龙的《龙兄虎弟》(3550万)、《A计划续集》(3150万)分列当年票房的一、三名。1988年,成龙电影《警察故事续集》(3400万)、《飞龙猛将》(3300万)位居当年票房二、三名。1989年,成龙电影《奇迹》(3400万)杀入票房第二名。1991年,成龙电影《飞鹰计划》(3900万)进入年度票房第二名。1994年,时隔三年后,成龙的电影《醉拳2》(4100万)再次夺得票房第二名。1995年,成龙再次发力,《红番区》(5700万)、《霹雳火》(4550万)夺得年度票房冠亚。1996年、1997年,成龙分别凭借电影《警察故事之简单任务》(5750万)和《一个好人》(4550万 )两度夺魁。1998年、1999年,成龙的两部电影《我是谁》(3880万)和《玻璃樽》(2750万)两次居票房亚军。总体来看,成龙大哥的票房号召力是非常强大而且持续周期非常长的。

2、李连杰

香港影坛票房五大佬


1982年,李连杰的《少林寺》在1毛钱一张票的行情下全国大卖近1.6亿,创造了票房奇迹。1988年,李连杰受邀前往香港发展,虽然在香港发展的10年中李连杰依靠《黄飞鸿》系列、《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新少林五祖》、《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等多部电影树立自己真功夫电影的招牌,奈何这十年中只有在1997年凭借《黄飞鸿之西域雄狮》(3030万)获得当年香港票房的第三名。香港电影的这17年,扛票房的是“双周一成”,但李连杰的出现填补了自李小龙后的真功夫电影的的真空,这也引起了好莱坞对李连杰的关注,于是1998年开始李连杰前往好莱坞发展。至于李连杰为什么排在第二名,只能说一句各花入各眼吧。

3、周星驰

香港影坛票房五大佬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这句话足以证明周星驰的优秀,在香港电影圈,前辈谢贤、周润发才叫“四哥”、“发哥”,而周星驰却被圈内人称呼为“星爷”,在我们心中,星爷是永远的“喜剧之王”,哪怕他现在不拍电影了,但是他带给我们的快乐无人能替代。来看看星爷这个时间段的票房:1990年,星爷电影《赌圣》(4100万)、《赌侠》(4030万)分列年度票房前二。1991年《逃学威龙》(4400万)蝉联冠军。1992年被称为“周星驰年”,在该年度票房前十里,星爷有5部电影上榜而且全在前五名,票房三甲的电影分别是《审死官》(4988万)、《家有喜事》(4800万)、《鹿鼎记》(4100万)。1993年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4000万)再度年冠。1994年、1995年的星爷低调了一些,电影《国产007》(3750万)和《百变星君》(3500)都是年度第三名。96年年度票房前三名里,星爷的电影《食神》(4100万)、《大内密探零零发》(3600万)获得二、三名。97年和98年,星爷的电影《97家有喜事》(4020万)和《行运一条龙》(2770万)分获年度第二、第三名,1999年和2001年星爷两度发力,以《喜剧之王》(2980万)和《少林足球》(4040万)问鼎票房冠军。

4、周润发

香港影坛票房五大佬

曾被称为“票房毒药”的发哥凭借《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逆天改命后,他塑造的一些列经典角色永远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比如阿郎、比如赌神高进、比如船头尺、比如钟天正(阿正),在发哥未出走好莱坞之前,他就是香港电影的演技之神,“双周一成”里他代表的是演技的天花板。我们来看看发哥这17年来的票房成绩:1986年,发哥凭借电影《英雄本色》(3500万)首次进入前十就喜获冠军,1987年发哥电影《监狱风云》(3160万)摘得年度票房亚军,1988年发哥电影《八星报喜》(3700万)轻轻松松夺魁,1989年《赌神》(3600万)蝉联冠军,1994年落榜票房前三5年之久的发哥以电影《赌神2》(5250万)的优异成绩再占鳌头,这也是香港电影的票房首次突破5000万这个大关,这也是发哥在这17年里最后一次出现在年度票房三甲的名单里,此后苦于转型的周润发选择于1995年赴好莱坞发展,香港电影“双周一成”的局面正式被打破。

5、刘德华

香港影坛票房五大佬


有人说刘德华位列香港票房五大佬有点勉强,因为他前期没有自己特定的风格,动作片、喜剧片、黑帮片中,香港电影都有自己的扛旗之人,但在香港电影这17年里,刘德华13次进入年度票房前十,一如既往地稳定。而且在“双周一成”退位之后,他依旧是票房号召力强大的明星之一,如今年届60的刘德华仍然是华语电影票房的保证,很多人冲“刘德华”三个字就要走进影院。30多年了,人们都在念叨自己欠星爷、华仔一张电影票。香港电影最困难的时候,扛着香港电影向前走的人是他,中国电影需要新鲜血液的时候无偿拿出资金来扶持新导演、新演员的人是他。就凭他这30多年来的坚持和默默付出,在这份名单里占据一席无可厚非。下面列举华仔在这17年的成绩单:1985年华仔与成龙合演的电影《夏日福星》(2900万)是年度票房的第二名;1989年以次番出演的电影《赌神》(3600万)位居年度冠军;1990年平番出演的电影《赌侠》(4030万)位居年度第二名;1995年、1998年的电影《烈火战车》(3380万)、《龙在江湖》(1700万)均排在年度第四无缘前三甲;2000年被称为“刘德华年”,当年十大里华仔凭借《孤男寡女》(3520万)、《阿虎》(2200万)、《决战紫禁之巅》(2133万)分列年度票房第一、第二、第五名,当年的华仔凭借电影《暗战》喜获从影19年来的第一座金像影帝;2001年华仔的电影《瘦身男女》(4040万)是年度票房的第二名。从那以后,属于刘德华和郭富城、甄子丹、古天乐们的时代慢慢开启。

香港影坛票房五大佬


大浪淘沙、沧海横流,如今的香港电影已逐渐归于沉寂,昔日的辉煌难以为继。香港电影,只剩下这最后的“五巨头”——刘德华、梁朝伟、甄子丹、郭富城、古天乐,历史长流,新老交替,明日的舞台上,最亮的仔会是谁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香港   票房   成龙   华语   好莱坞   喜剧之王   警察故事   影坛   香港电影   星爷   大哥   当年   冠军   双周   年度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