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笛》“从臻于幻境的水墨动画中,看层峦叠嶂的国画山水”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创作出来的动画《牧笛》,是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中国独创的第二部水墨动画。

短片所描绘出的,是一副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山水风情,也给了观众身临其境的意蕴美,很难想象在当时那个动乱的时代这样一部纯粹艺术片的生存困境,但直到现在的我们回过头再看这部作品,依然能感受其深厚的东方美学的魅力。

骑在牛背上吹笛的农家少年,随着水牛没入清凉的溪水,牛儿被鱼群吸引,他以笛声唤回,上岸了,牛儿吃草,他依着树杈,和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和鸣,尔后一个梦境,带他进入了一个宛若天境的好地方,梦醒,人归,却独留下久久不散的韵味。

水墨动画的魅力,就在于哪怕是相同的体裁,哪怕故事描述的再简单,也依然能在不一样的画面呈现中,给人一种截然相反的感受。

而《牧笛》的整体风格,就是一种追求,对美好的追求,也是对安稳的追求,再加上在放牛少年的梦境刻画里,甚至将水牛的形象拟人化,同时也是暗示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牧笛》“从臻于幻境的水墨动画中,看层峦叠嶂的国画山水”


视觉魅力:多重景深的叠化效果,淡入浅出的梦幻感,给了画面不可复制的灵魂

景深在百度百科的释义是通过镜头取得的清晰图像,在聚焦完成后,焦点前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而引用到短片当中的水墨风,就是一种通过颜色的深浅来控制的叠化效果。

这也是为水墨动画奉献了独具一格的风格,《小蝌蚪找妈妈》是水墨动画的首创成功,而《牧笛》作为这一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已经有了更立体的形象感,比如水牛的大块头,以及那份浓淡虚实的把握,也是较小蝌蚪的形象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再加上整部短片动态和静态也是非常明显的对比视角,通过物化朦胧的淡入浅出,也是画面基调带给人的视觉效果,具有非常鲜明的价值体现。

短片牛的画风基调取自李可染先生,他为这部作品贡献了十四张比较细腻的原画,要知道李可染先生的那副《万山红遍》市值可是1.1亿,可想而知那十四副原画的价值。

而在山水画方面,李可染先生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他的画风,从单纯到丰富可以随意切换,所以我们在短片中看到的水牛和牧童的神态,以及各种山鸟鱼虫的刻画,都是非常的生动形象,而那份神韵,也是在山水的静态中更加凸显了立体感。

《牧笛》“从臻于幻境的水墨动画中,看层峦叠嶂的国画山水”


《牧笛》整体画面的空间感非常浓厚,那种重峦叠嶂的山水,飞流直下的瀑布,给了视觉上非常强烈的震撼感。

短片同样将一份朦胧的光影融入进山水之间,仿佛一瞬间雾起,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这也是李可染先生山水画显著的特征之一,将光引入画面,以此来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

山水画的描写对象是自然景观,但它所代表的,其实也是从侧面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也是对环境氛围以及人物情怀最好的衬托。

这样一份虚实相生的意境,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本貌以及对美好的追求,但本质上来讲,山水始终只是故事的前菜,对主体着重墨的刻画,也才是整个故事的灵魂。

短片对于动静的把握是其很特别的一个地方,也让主体剧情变得更加连贯,初入视线,骑着水牛的牧童从林深处走来,这时的整个画面,它从整体上看是静态的,却在镜头的聚焦下让唯一的动态形象更加突出了出来,也给观众一种视线上的凝聚性,不由自主地跟着少年的视线走。

而这种模式,贯穿了整个短片的前后,我们从细节里推敲,可以明显的看出,画面中着重刻画的动态始终是单一的,确保了观众视线能被吸引,也在简单的对比中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

这也体现出了李可染先生对画面意象凝聚的重视,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涵丰富,重点却十分突出。

《牧笛》“从臻于幻境的水墨动画中,看层峦叠嶂的国画山水”


叙事技巧:现实与梦境的结合,模糊了美好与残忍的界限,也给了观众更深厚的参与感。

短片以梦境划分成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对现实的刻画,注重写实,而后半部分对梦境的刻画,就是注重写意。

梦境的一切是虚构的,也带有了古老的神话色彩,水牛不见,牧童着急寻牛,却发现它在一处瀑布下惬意欣赏,这种拟人化的描绘,给水牛增添了一份象征意味,而后苦苦不愿跟着牧童回去,也颇有种深陷自然风光不可自拔的沉溺。

牧童懊恼,也不知该如何是好,直到来到一片竹林,那一根同样充满灵气的紫竹映入眼帘,牧童一下子想到对策,砍竹,做笛,吹奏,一气呵成,也将整个故事的主题凸显了出来。

短片围绕的,其实也就是那份“艺术高于生活”的态度,牧童从识牛,到找牛,最后得牛,是这样一个过程,而连接起这一切的根源,也就是笛子的美妙才将水牛吸引回来。

充满了奇妙色彩,却让人回味无穷,牧童从梦中醒来,发现一切不过是他的幻觉之后,于是带着水牛回家,将一切拉向了现实的延续。

但短片一直想要突出的那份主题,却已经在这两个阶段的刻画下凸显出来了,那份来自时代欢唱自乐的童真,以及含蓄写意的氛围,赋予了整个故事满满的元素。

它跨越了阶层,也弱化了背景,只是将一个农家牧童的形象立体化,却也在其中体会到了美好的纯粹,以及那份对待艺术崇高的追求。

《牧笛》“从臻于幻境的水墨动画中,看层峦叠嶂的国画山水”


音乐享受:牧笛和配乐的完美配合,将属于民乐的魅力发扬的淋漓尽致。

片中背景音乐主要以竹笛为连接,而笛子作为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具有非常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音色动情,婉转,也是十分能体现出人物的心境以及环境的氛围。

短片除了唯一的几声牛叫声,并无其他旁白和台词,也是因为在当时《小蝌蚪找妈妈》对叙事性的追求仅仅局限在了形式语言上以后,反而让配音和旁白将故事整体受众局限在了儿童身上。

为了走出这份局限,《牧笛》抛弃了那些会对影片意境和氛围造成影响的音效,着重强调音乐的重要性,追求画面与声音的交融。

这一模式后来在其他几部作品中也得到了延续,使得属于传统文化的那份神韵在民族乐器的加持下更加凸显了出来。

动画的艺术指导特伟向作曲家吴应炬提出了对音乐的要求时曾这样说:

“希望音乐和画面水乳交融,浑为一体,就像血液在脉管里流通一样,是完整的有机体,而绝不像贴标签、附加上去的东西。”

所以我们也能发现短片中少年的指法,是完全能同现实连接起来,这份细节的刻画,代表了主创团队精益求精的态度,而在其中出现的竹笛的演奏曲目,来自素有“中国魔笛”之称的陆春龄先生之手。

《牧笛》“从臻于幻境的水墨动画中,看层峦叠嶂的国画山水”


陆春龄先生演奏的作品,音色淳厚圆润,纯净甘甜,能轻易带给观众一份强烈的画面感。

笛声的主旋律来自江南民歌的一段音调延伸而来,也将那份江南水乡的氛围通过音调的升降诠释了出来。

除此之外,那份不同情景下的环境音也是通过不同传统乐器音色来模拟诠释,以此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变化。

用扬琴表现清脆的溪水声;用三弦表现水牛喷响鼻时的欢脱;用高胡高音区模拟黄莺的鸣叫;用铜板琴、钢片琴表现梦境的缥缈……

所以,整部短片即使关掉画面,单纯享受这份音乐呈现,也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盛宴,实乃妙哉。

《牧笛》“从臻于幻境的水墨动画中,看层峦叠嶂的国画山水”


文学延伸:传统艺术的写意与空灵,应该在新时代被赋予全新的灵魂。

一份文化的瑰宝,也代表了一个跨时代的巅峰,但可惜的是《牧笛》所处的时代背景正赶上了那一场政治风波,也因为其“吹牛”的立意让它遭受了空前的“批判”。

直到1979年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才赢回了它应得的荣誉,可没想到的是,曾经的艰难没有埋没它,设想中也原本应该成为一个标杆的水墨动画,却在商业化的侵袭下彻底走向了没落,实在是属于这个时代最大的损失。

传统文化的写意与空灵,可以经历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也是因为那份文化底蕴始终能经得起细节的推敲。

一份立意在自然之上的作品,能将一个普通人也带到一个崇高的艺术境界,这是很伟大的一件事情,如今我们的动画行业走向没落,很大原因也是因为缺少了当初的那份纯粹和野心。

如今的作品,当然也不是完全去否定它们的价值,只是当它局限在一个框架内的时候,一定会缺少那份灵动和神韵。

传统文学就是写意的文学,读出意境才能体会美感,这份意境颇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

这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难以被模仿的根源,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其他妄图学习甚至超越我们的国家。

动画建模,CG技术,这些在新时代被创造出来的新模式,成了国产动画不断去模仿的对象,但比起顶端的距离,我们目前的差距依然十分很明显。

而对于这份老艺术家留下来的文化财富,却是独属于中国的特色,虽然目前它的成本确实过于高昂,制作难度也依然没有克服,但文化传承的本质,就是不要让那些国粹消逝,哪怕只能呈现其中的一小步,也是对于整个时代来说最值得的一大步。

《牧笛》“从臻于幻境的水墨动画中,看层峦叠嶂的国画山水”


对于水墨动画这一系列的赏析,始终让我有种十分痛心的错觉,这样饱和的艺术性以及故事性,或是能让全世界为之惊叹的作品,我们确实已经有太长时间没有见到过了。

那些能得到认可的一少部分,只是局限在我们对于“国漫崛起”的期待,却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辉煌的重现。

实在不希望这份荣耀只能属于过去,这份文化瑰宝,也应该在新时代被赋予全新的灵魂。

尤其希望更多人的努力还能让我们再次见证那一天的到来。

感谢阅读。

图片来自动画短片《牧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牧笛   水墨   山水   层峦叠嶂   牧童   水牛   幻境   写意   国画   中国   梦境   短片   画面   形象   动画   艺术   故事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