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在娱乐圈,大多数明星成名之后,都会选择接广告、上综艺等形式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赚取更高额的报酬。

然而,已经74岁的李保田老师,却用一生遵守着他的原则——永不接广告。

除了自己参演的影视作品外,网络上几乎看不到任何有关李保田的花边新闻。

毫无疑问的是,李保田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从早年的《宰相刘罗锅》到后来的《神医喜来乐》,他所饰演的角色,演技无一不深入灵魂。不少观众在看了他的戏之后,都大呼过瘾。

可戏里戏外,李保田老师都一度遭受同行的白眼,私下里叫他“戏霸”。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01、一句话,一条路

李保田出生于1946年的江苏徐州。在那个年代,数千年的封建传统告诉当时的家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作为家中男孩子的李保田也自然被父母寄予了厚望,想让他有朝一日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

可谁知,上学后的李保田性格十分贪玩,完全无心读书,甚至因此被同学们嘲笑和孤立。

那既然没人和我玩儿,我就自己玩儿去吧!年少的李保田心里想着,于是他就常常跑到离家不远的戏院里看戏,一呆就是一整天的功夫。

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渐渐的,李保田到了上中学的年龄。然而青春期的叛逆更加重了李保田对戏剧的执着。

终于在他13岁的一天,公然对自己的父亲讲“我不想上学了,我要去当演员。”

结果自然是气得父亲引来一顿暴打。父亲撂下狠话:你永远成不了演员。

或许李父没想到的是,他当时无心中说的气话,却成为了李保田一生对演艺事业追求的动力。

父亲的一句话,让年轻气盛的李保田头也不回地就离开了家,整整4年没有和家人联系。

而此时的李保田,则一路风餐露宿地到了梆子剧团学演丑角去了。

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那段时间,恐怕是李保田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了。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不少次饿晕在街头。

“饿得受不了的时候就偷点豆腐乳,冲开水下肚。”李保田在回忆时曾亲口说道。

有一次,因为重病李保田被送到了医院输液,在睡梦中的他,偶然间醒来,看到父亲在床边。

那一瞬间,李保田放声大哭,与父亲多年的隔阂与怨气烟消云散。

李保田的父亲看见他这个样子,却无可奈何地选择了离开,因为他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他是说不动李保田的。

殊不知,这一别竟成了父子二人的永别。没过几年,父亲就因为肝癌去世了。

父亲走后,李保田懊悔不已,性情大变。不是因为后悔走了演员这条路,而是在恨自己做的不够好,不能出人头地。简言之,李保田依旧是那个八匹马拉不回来的倔驴。

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02、有志者,事竟成

李保田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之人。

1978年,中戏恢复招生,这使得李保田大为心动。然而此时的李保田已经32岁了,中学都没念完的他能够得到中戏大门吗?

为了自己的演艺梦,李保田开始复习早已丢了十多年的文化知识,终日泡在图书馆里,饿了就啃烧饼,困了就趴一阵子,就这样迎来了选考之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做到了。

不同于其他同学象牙塔中的生活,常年混迹于社会底层的李保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目标在哪里。因而在中戏导演系的岁月里,李保田非常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才艺,为日后宽广的戏路打下了坚实的底子。

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1983年,李保田终于在自己37岁的时候,饰演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部电影《闯江湖》。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李保田片约不断,1990年,张艺谋拿着《菊豆》的剧本找到李保田说:“我觉得你最适合驾驭杨青天”这个人物。

在与巩俐的对戏中,李保田一举斩获了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金雨果奖,法国戛纳电影节特别奖。

五年后,49岁的李保田在《宰相刘罗锅》中饰演的刘墉,一举将其推入影帝的行列,那个国人熟知的李保田,开始活跃在荧幕前。

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但也就是从这时起,李保田那“不近人情”的名号,开始在圈内传播。

03、戏里戏外,原则如一

1994年,李保田的儿子李彧参加高考,报考学校正是李保田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

此时的李保田已经被中戏返聘为学校教授,按理说他儿子的考试应该一路亮绿灯才对。

可没想到的是,李保田非但不给他找关系,还让主考老师对他严加考察。

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结果不出所料地,在三试中李彧被刷了下来。“不要因为你是我李保田的儿子就能走后门,演技不到位,谁求情都没用。”

直到2000年,考了第三次的李彧才堪堪达线,进入中戏学习。

而当时连考三次的李彧也是非常郁闷,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父亲这么倔,但在这之后的另一件事情,却让李彧彻底看明白了父亲的为人。

2009年,李彧大婚。在这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李保田选择了缺席。

原因也很简单:“我有戏要拍,所有人都在等着一起演,我不会因为一己之私而请假,让所有人都等我一个人。”

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为了拍戏,连自己儿子的婚礼都推掉了。事后李彧说:我可算明白为什么别人说我父亲是戏痴,戏霸了。

事实上,李保田在拍戏态度上,对内对外如出一辙。早年的时候,李保田还不是特别火,就有许多人明确拒绝和李保田对戏,因为李保田太挑了。

按照李彧的话说,谁和他父亲一起拍剧,那简直是受罪。

李保田本身就是导演系出身,对戏里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极其讲究。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严格要求其他人,一言不合就推倒重来。一遍两遍还好,长此以往哪个演员能吃到消?

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我是个很较真的人,别人和我拍戏太累了。比如有人和我拍戏时迟到了怎么办,我就和导演说:你把他的戏删了,咱们不用演了。”

对李保田来说,拍戏时眼里就只有艺术,这种把拍戏当作儿戏的人,李保田根本不屑于与他合作。

因为这种性子,导致他在圈子里的风评很不好。但李保田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在2005年拍摄《钦差大臣》时,一度达到了顶峰。

当时的剧组出于一些原因,临时改动了剧本,将原本30集的电视剧硬生生地扩充到了33集,这令参演的主演李保田严重不满。

李保田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剧组告上了法庭,闹了不小的风波。

自那以后,李保田彻底坐实了“戏霸”的名号。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合作,都讲究个和气生财,你李保田一言不合就把我们告上法庭,那以后还怎么合作?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保田被诸多影视公司下了禁令,一时间沦落到无戏可拍的境地。

但当后来有人问及李保田是否后悔时,李保田却说:如果“戏霸”是高质量的代名词,那这个名头我认了。

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除了拍戏时,李保田有着很强的原则外,在戏外人际交往中,李保田也是如此。

1995年的《宰相刘罗锅》大火,除了他自己,也红了饰演和珅的王刚。当时的李保田和王刚关系非常好,二人之间无话不说。

据传闻,有一次,在二人的聊天中,李保田对王刚说:王刚,你要尝试新的角色,不能永远演和珅。

当时的王刚正处于风头无两的境地,哪里能听得进李保田的话,所以自那以后,李保田就和王刚走得不太近了。

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李保田对于演戏一直有自己的原则,他觉得演员不应该重复的去演一个角色,可能因为观念不合,在那以后,李保田就再也没有接过和王刚的对手戏了。

04、结语

近年来因为年事已高,李保田露面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当我们回过头来,观其一生戏路时,不难发现李保田老师一路走来的坎坷。

或许就如人们通常所认知的那样:艺术家总有些不为人知的怪脾气。

从不接广告,因耿直受气的“刘罗锅”从娱乐圈消失了?

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纵使圈内再如何排挤李保田老师,作为观众的我们依旧能看到那个为了艺术贡献了一生的老艺术家。

这是一个娱乐圈金钱至上,人心漂浮的时代,又有多少人甘心为了艺术而牺牲利益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倘若有更多像李保田这样的大师站出来,我们愿尊其一声“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作者:金陵风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徐悲鸿   戏路   耿直   受气   宰相   名号   出人头地   娱乐圈   导演   演员   父亲   角色   儿子   原则   原因   老师   时间   艺术   广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