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开国大典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问题难住了筹办的同志们。


当时,天安门作为大典的主席台,他们计划在正中门的上方悬挂毛泽东的画像。


为了给画师提供参照,他们专程找来摄影师为毛泽东拍了好几张照片。可是,大家把照片相互传看后,都忍不住暗暗摇头。


就在这时,坐在一旁的周恩来注意到桌上的几张旧照片。他顺势在这几张照片里翻寻,目光很快定格在一张合影照片上。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时留下的照片,照片中的他面带微笑,仪态自然。大家见了,不约而同地拍手叫好,说:“不用挑了,就这张最好了!”


话音刚落,他们留意到站在毛泽东身边的年轻人,他穿着军装,戴着眼镜,有着棱角分明的侧脸。


他是朱瑞,辽沈战役时担任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司令员。


随着周恩来的一声叹息,刚刚还在欢呼的同志们,顿时陷入沉寂,不少人流下了眼泪。


10月1日,随着开国大典的礼炮声次第响起,那张被精挑细选出来的毛泽东照片,被画成了巨幅画像,在人们的注视中缓缓升起。


但当初同在照片里的朱瑞,却再也回不到人们的身旁。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这张合照拍摄于1945年6月,当时毛泽东正带着朱瑞在延河畔散步。


毛泽东的警卫员对这一幕很熟悉,因为主席很少主动来找人,即使找了也都是为了当面发布指示。


只有这一次,毛泽东主动找朱瑞谈心,是为了劝说他接受中央的任命。


原来在此之前,中央决定让朱瑞升任军委第二副总参谋长


要知道,军委总参谋长是彭德怀,第一总参谋长是叶剑英,都是党内数一数二的人物。对当时还只是中共分局书记的朱瑞来说,这次调任可以说是一次跨度极大的升职。


但谁都没有想到,周恩来在向朱瑞交代工作内容的时候,朱瑞竟拒绝了这次调任。


站在主席身旁,朱瑞显然有些拘谨,毛泽东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恩来说你对中央安排的工作有意见,今天我们就谈一谈,你有什么想法就统统说出来,不必客气。”


“主席,副总参谋长这份工作的政策性很强,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很担心无法胜任。”朱瑞说,紧接着话锋一转,“如果非要调任的话,请中央考虑让我去炮兵学校,哪怕当一名教员也行。”


从军委副总参谋到炮兵学校的教员,跨度太大且不说,更是幅度极大的自贬,即使是毛主席听了也一时没有想明白。


朱瑞突然变得默然不语,他的目光顺着一去不返的延河,慢慢投向远方。良久,他轻轻垂下了头,凝视自己腰间的皮带,看着上面洗不去的血迹。


“哪怕降级也要去炮兵学校!”


这是朱瑞和她的约定。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思绪回到1941年秋天,当时山东沂蒙根据地的同志们正在庆祝反扫荡的胜利,可朱瑞正满脸急虑地在突围的人群中寻找自己的妻子陈若克


当战友们的尸体被运回,朱瑞悬着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望着眼前一排排牺牲的战士们,双脚仿佛灌了铅,每迈出一步都要耗尽他所有的力量。


很快,朱瑞看到一具女性的尸体。眼镜早已被泪水打湿,让他分辨不清尸体的脸庞,他只是不停安慰自己,“若克怀着我们的孩子,都八个月了,她不会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就在他这么想的瞬间,他望见了尸体腰间的皮带。


朱瑞眼前一黑,萧瑟的秋风陡然席卷,枯黄的叶子一片片落在他干瘦发颤的身体上,轻而易举将他击倒。


他听逃出来的战士说,陈若克被俘之后因为受到极大的折磨,被迫在狱中早产。孩子喝不到奶水,哭喊声响彻整个监狱。


敌人拿着一个奶瓶在陈若克面前晃悠,迫使她投降,还冷笑着说:“你不替自己想想,难道不为孩子考虑吗?”


陈容克二话不说,咬破自己的手指,递到孩子嘴边:“孩子,你来到这个世上,还没喝上妈妈的一口奶,就要和妈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


11月26日,陈若克紧紧抱着孩子,在刑场上被连捅27刀。


深秋的夜里,朱瑞独自静默在沂水畔,听着草木摇落的风声,捧着那条血迹斑斑的皮带。


朱瑞还记得4年前,自己在山西晋城做华北军政干部学校的面试官,陈若克从上海赶来面试,说一口苏吴软语,那声音至今还在耳畔回响。


结婚那天,他没有什么能给妻子的。他曾在苏联克拉辛炮兵学校进修,因为成绩优异,被奖励了一条象征极高荣誉的皮带。朱瑞视之如自己的生命,便将它送给了新婚的妻子。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陈若克兴奋地将皮带翻来覆去,又问他为何不继续做自己擅长的炮兵事业。


朱瑞叹了口气,那时候党的条件落后,整支部队连个像样的火炮也没有。他对妻子说,等哪天条件允许,他一定要建立属于人民的炮兵团,这才是最适合他去做的事。


转眼几年过去,抗战结束了,国共签署了和平协议,条件俨然是允许了,可当初全心支持自己的她却已然作古。


如今,陈若克和朱瑞没来得及抱一下的孩子,永远化作天上的两颗星星。


朱瑞仰望着秋夜的星辰,捧着腰带的双手捏成了拳头,他下定了决心,哪怕副总参谋长这样的职位摆在面前,也无从更改。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毛泽东看着朱瑞坚毅的双眼,良久点了点头,笑道:“好呀,苏联有炮兵上校,你也可以做中国的炮兵上校嘛!”


中央同意了朱瑞的请求,但还是不能接受他连降那么多级去担任炮兵教员。


刚好在这个时候,延安炮兵学校的校长郭化若因病辞职,朱瑞顺理成章接替了他。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开学典礼那天,党内许多领导亲临现场,会场还架起了6座礼炮,热闹非常。


可事实上,摆在朱瑞面前的,是一穷二白的境地。


没有场地,没有教材,甚至连粉笔的供应都无法保证。学校招收的学生,虽然已是各部队里数一数二的学霸,可听到有关炮兵的专业术语时,仍然免不了一脸发懵。


为了尽可能提高教学质量,朱瑞绞尽了脑汁。粉笔用完了,他就用木炭在墙上写字。教材没有,他就熬夜自己写。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他特意在教材中将一些国际通用的公制单位,换算成大家都能理解的“一步”,或者是“一尺”。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有次乡亲们看到朱瑞和学生们在那围成一圈激烈讨论,好奇地凑上去一探究竟,才看见这一大帮人围着的是一个硬纸板做的“纸炮”,忍不住笑出了声。


可在那个设备严重不足的时代,朱瑞就是用这一座座“纸炮”,教会了战士们最基本的炮兵素养


但留给朱瑞的时间太少了,随着国共关系的迅速恶化,朱瑞不得不在1946年,就带着自己训练的炮兵团奔赴东北战场。


在四平战役中,敌我双方的主力正式交锋。朱瑞深知,考验自己和炮兵部队的时候到了。然而,当敌方炮弹宛如蝗虫一般覆压而来时,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对手大量装备的美式130mm口径榴弹炮,让苏联移交到朱瑞手中的山炮野炮根本不具可比性,阵地上每分钟能落下30多枚炮弹,四周顷刻间一片火海。


虽然炮兵学校毕业的战士们都曾无比刻苦地学习,可面对如此阵仗,双手也不由自主抖颤起来。好不容易发出的几记炮弹,非但没有挫伤敌人的锐气,反而因为瞄准不当,大部分落在自己部队的头上。


四平血战后,部队被迫退到松花江以北休养。恼羞成怒的战士们,知道朱瑞曾是主席钦点的副总参谋,有什么话不好当着他的面说。


可朱瑞在指挥室的时候,分明听到有其他部队的战士,用愤怒的声音喊道:“炮兵团里有特务!”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一连几天,朱瑞都没能合眼。


一想到有战友倒在自己的炮火下,他恨得直抠大腿,几乎要抠出血来。


可朱瑞知道,哪怕面临再大的压力,他也不能退缩,否则四平战役上被对手用火力全面压制的局面,只会在今后的战斗中不断发生。


朱瑞戴上眼镜,别上腰带,重新站在质疑和唾骂声前,大声地宣布:“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火炮!”


为了加快组建现代化的大规模炮兵部队,朱瑞带着炮兵团的战士们,在零下四十度的东北展开了“拾荒行动”


他到处打听当年日军、伪军还有匪军留下的火炮。有次他们在曾经的匪区搜寻武器,差点被附近驻扎的解放军当成了土匪。


好不容易澄清了误会,对方听说他们是炮兵团的,都不禁冷笑:“只会帮倒忙。”


朱瑞来不及生气,因为他很快接到报告,说镜泊湖里沉着好几门大炮和许多炮弹,都是当年日军撤退时推进去的。


他立即带领炮二团的一个连赶去,他们踏着冰雪走在镜泊湖上,在湖心位置就用镐头用力砸冰块。凿了一整个下午,突然冰面发出破裂的巨响,一处黑色的炮身破冰而出。


朱瑞像发了疯一样,紧紧抱住火炮,一点也不担心自己会坠入湖中。


在这样不要命地搜寻下,朱瑞仅用了三个月就搜寻到700余门火炮。朱瑞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东北建立了炮工厂,不仅能修理前方部队缴获的火炮,还能不断生产新炮。


一年后,部队在夏季攻势中终于扭转了东北战局,打得敌人龟缩在沈阳、长春等几座重点城市。到了这时,战士们提到炮兵团时,再也不是咬牙切齿。


相反,每当他们看到炮队开过来时,无论自己的任务多紧急,都会立刻把路让出来。


朱瑞从1931年就跟着部队南征北战,这十几年来,他目睹了多少战士,被迫用血肉之躯去扛敌人的炮火。而如今,当他们终于也可以用现代化的机械部队压制对手,朱瑞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意义。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随着辽沈战役的打响,解放全中国的目标露出了曙光。朱瑞突然想起要给亲人们写一封家书,只是当他写好后,还没来得及寄出去,锦州外围的义县攻坚战就打响了。


朱瑞将信匆匆塞入信封,头也不回地奔赴前线。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1948年10月1日,距离新中国成立还差整整一周年。


朱瑞坐在指挥室里,气定神闲地注视着义县城防图,心里却在焦急等待着前方的战况。


在之前的攻防战中,他发现有基层士兵发明了一种“大炮上刺刀”的新战术,这种战术为了精准打击,将大炮推到距离城墙只有几十米的位置上直接平射。


朱瑞在认真研究了这种炮兵战术后,大胆决定在攻打义县的战斗中予以采用。只是不同于以往的战斗,义县是锦州的门户,而锦州则影响整个东北,乃至于中国解放的形势。一旦这种新战术出了问题,那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战报,炮兵在战斗开始就精准命中目标,将城墙轰开一个口子。紧接着步兵冲入城中,号称固若金汤的义县,不到六小时就被解放了。


朱瑞激动万分,立刻带上炮兵司令部一行人,前往前线查看城墙,警卫员紧紧跟在后面喊道:“司令,危险!战场还没清扫完!”


朱瑞抚摸着还很炙热的城墙,目测了下眼前被炸开的缺口,足足有30米长。这下他所有疑虑都打消了,凭借这样的炮兵火力,攻下锦州也不在话下,到那时就能彻底包围东北的国军了!


一串子弹过耳的风声打断了朱瑞的畅想。


“有敌人的暗堡!”


好在朱瑞久经沙场,立刻闪过了漏网敌人的偷袭,翻身扑向一旁的掩体。


但就在他右脚落地的刹那,一股猛然从脚底迸发的热浪熔化了他的所有触感,他只感到眼前的世界迅速下沉,猛烈摇晃的视线中,陈若克的脸庞一闪而过,接着就是远方刚刚升起的太阳……


朱瑞落在灼热的地上,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43岁。


朱瑞:曾和毛主席合影,比罗荣桓官还大,却倒在解放前


朱瑞牺牲后的第三天,他留下的炮兵营集结了1300门火炮,锦州上空布起一张由炮弹飞行轨迹交织而成的巨网。


不到31个小时,这座东北第一重镇就插上了鲜红的旗帜。


朱瑞出征前写好的家书,辗转几回,终于被交到他哥哥手上时,已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了。


他在信里写道:


“东北发展很快,我想不久我们就要打进关,与华北会合,胜利(这次是真正的胜利了)与家乡见面,希望母亲、哥哥、嫂子及小侄等健康,均团圆见面才好!”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个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的英雄,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本文作者:姜榆木

责任编辑&策划:淡淡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义县   辽沈   周恩来   锦州   苏联   解放前   火炮   炮兵   炮弹   城墙   皮带   部队   敌人   孩子   照片   学校   朱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