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他非常会演戏,头脑非常聪明,考虑问题也非常周到,非常有能力。而且我觉得他绝对要做个好导演,他有这样的心。他就是个要当司令官的人,不会当底下的兵。他的心很高,也有这个能力,他希望超过任何人。我的看法是,他嘴上不说,心里可能觉得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陆川,都不算什么。他真的是一个心比天高的人。我觉得他骨子里一定想超越当代的中国导演,他比这些人都要强。他真的这样想,但他嘴上不承认。这是我的看法。我也相信他是未来中国最好的导演。——张艺谋评价姜文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小时候,我们的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偶像”:他桀骜不驯,蔫儿坏,可是又才华横溢,他目光锐利,洞悉世事,又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希望。

如果真有这样的偶像存在,我想,我会选姜文

01

1963年,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父亲是一名热爱文学的军人,母亲是一名音乐老师。姜文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姜武,以及一个妹妹姜欢。

10岁之前,姜文还有一个名字:姜小军。姜文出生那天,正好当兵的父亲外出公干,出生证上要写下名字,接产医生灵机一动:既然是军人的儿子,不如就叫姜小军吧。于是大笔一挥,在出生证上写下了姜小军这三个字。直到10岁以后,他的名字才改回姥爷早就起好的名字:姜文。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左起:姜文、姜欢、姜武

作为家中的老大,姜文4、5岁就被父母当做大孩子来使唤,他办事利索,就是说话不太利索,被母亲叫去街角的小卖部买酱油,别人买酱油会问:酱油多少钱一斤?到了他这里,就成了“多少钱一斤酱油”?

母亲热衷教育,喜欢教育孩子,对姜文也不例外。在家中,姜文和姜武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兄弟,姜武相对腼腆,面对母亲的“训导”,做了错事立马“认怂”,但骨子里“蔫儿淘”,姜文喜欢讲道理,即使做错事也要据理力争,说出个一二三,因此常常被打的都是姜文。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母亲骨子里是个较真的人,这种认真贯穿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有一次,母亲让姜文洗碗,姜文把刚刚洗好的碗端进来,母亲看了一眼之后,说:“拿回去重洗”,姜文问,为什么?母亲说,你每次都要剩一点儿洗不干净,这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父亲的笔杆子,母亲的棍棒,双重教育之下,姜文从小做事就不敢马虎,也正是父母的“严苛”,造就了姜文对人对事的认真态度。

02

与电影结缘,要从姜文在唐山农村生活时说起,那时候,母亲常带着姜文、姜武去看电影。电影在那个时代还是“稀罕物”,提前两三天得到要看电影的消息,姜文会兴奋不已。《红灯记》、《兵临城乡》、《珍宝岛的故事》等影片给幼小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10岁以后,姜文跟着父母举家从贵州迁往北京,住进内务部街11号军队大院,在那里,姜文一住就是三十多年,此后的很多电影的取景,都来自于这个地方,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后来的《一步之遥》、《邪不压正》等等。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上初中时的姜文,在班上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那会儿他刚从贵州来,话很少,说话还有些结巴。由于读书年龄小(4岁),基本上比其他同学小两三岁。但班上的另外一位同学却对沉默寡言的姜文印象深刻,他发现,这个有些“奇怪”的家伙会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对着一只一闪一闪的日光灯看很久。后来,两个人慢慢熟络起来,因为年龄小,个头也小,英达还专门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马猴”。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姜文第一次真正爱上电影,是在看了电影《龙须沟》之后,他和好朋友英达感叹,这帮人真棒。英达对他说,电影的男主人公是于是之,姜文十分惊讶:“于是之你都认识啊”。英达说,这是我爸的同事。虽然和英达很熟悉了,但对于英达的父亲来说,姜文依然很陌生,直到后来才知道,英达的父亲可不简单,是著名的编剧、翻译家、演员,出演过《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话剧,还参演过剧情电影《白求恩大夫》。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后来,跟着英达频繁出入人艺剧院,姜文戏剧的底子也得到了提升。在英达的回忆里,姜文可能是中国演员里面,看《茶馆》次数最多的,有演出就会去看,没钱买票就硬往里面挤,《茶馆》里的台词,姜文能够倒背如流。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话剧《茶馆》

在中学那会儿,姜文还是班里出了名的“蔫儿坏”男孩,模仿功底很强,有时候打电话给英达,模仿英若诚说话,没少让英达管他叫爸爸。没事的时候,就跑到学校的传达室里,趁着没人的空隙,抓起电话一通乱打,喜欢谁,就开始捉弄谁。被姜文捉弄得最多的,是当时北影厂总演坏蛋的安震江。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安震江出演的日本军官

接通电话之后,姜文就不由分说,先把安震江在电影里的台词全背一遍。安震江虽然在电影里演了不少脾气火爆的坏人,生活里却是个性格温和的人。他说,别闹了,您哪位啊?姜文在电话那头笑得前仰后合。

03

1979年,姜文报考北影,可惜的是,姜文落榜了。

考试那天,姜文模仿了《在烈火中永生》中,革命英雄许云峰和特务头子徐鹏飞之间的一段对话,结果逗得在场的老师笑翻了。姜文心想,这下成功了。没想到回去后收到北影的一封信,被一帮同学抢过去,在操场上大声念了出来。信里的内容是:安心工作,安心学习


这边姜文落榜了,那边的英达却幸运地考上了北大心理学系。为了鼓励姜文,英达劝他再考中戏。考试当天,英达专门骑车带他去了考场。

这一次,姜文很幸运,在表演这一项中,姜文流利地背诵了契科夫的《变色龙》,被表演系的主任张仁相中,当场拍板:录取了!

真正让姜文走红的,是1987年,《末代皇后》上映,姜文在里面出演溥仪。为了这个角色,姜文已经等了三年。当时家里住房紧张,姜文和弟弟挤在一张床上,当时姜武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没法睡好觉,因为只要姜文醒着,就会不断和他聊溥仪。在同学张欣欣的介绍下,姜文还专门去拜访了溥仪的弟弟溥杰,接触之下,姜文把溥杰给聊服了,临走时,溥杰给张欣欣留了一张字条:此人很像我大哥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拍完《末代皇后》之后,姜文马不停蹄赶赴上海,出演话剧《高加索灰阑记》。当时下面还坐了一位特别的观众:著名导演谢晋。当时正在筹拍《芙蓉镇》,大部分演员都定下来了,只有男一号秦书田还迟迟未定。看完姜文的表演之后,谢晋最终决定:就他了!

当时姜文才23岁。

可是,电影里的女一号刘晓庆却并不看好这位小自己十几岁的姜文,嫌弃姜文太年轻,担心他驾驭不了这个角色。可是,姜文鼠头鼠脑的颜值,挺像秦书田,于是,就这样定了下来。

《芙蓉镇》上映后,万人空巷,年轻的姜文也跟着一炮而红。姜文还因此而和刘晓庆擦出火花,闹出了同居的绯闻。可惜的是,最终这段恋情以分手而告终。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04

1987年夏天,张艺谋拍《红高粱》,找到了姜文出演男一号。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

为了演好电影里余占鳌这个角色,姜文在莫言老家体验生活,整天穿着一条大短裤,在莫言的老家高密门前那条河里游泳,爬上岸之后,接受太阳的照射,最后将自己晒成了一条通体发黑的“泥鳅”才罢休。

可是,在拍摄的过程中,姜文和张艺谋闹起了“矛盾”,那是张艺谋转型做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两个人从拍摄开始就开始争吵,一直吵到拍摄结束。对剧本反复讨论,电影里有一段戏是余占鳌要进九儿卧房,当时张艺谋说按照剧本来,而姜文则提出来要“撒酒疯”。平时本来不喝酒的他,拍摄那段戏的时候,咕噜噜灌下去半斤高粱烧,喝到两眼发直,一屁股就坐进了酒缸里。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在莫言家里,莫言的母亲为大家做饭,奶奶做了一大盆西红柿炒鸡蛋。席上,大家酒足饭饱之后,姜文一抬腿,就把莫言家唯一一只暖水瓶踢翻了,“砰”的一声,暖瓶爆了。

莫言连连打圆场说,好兆头,好兆头,这电影肯定会火。没想到的是,莫言一言中的,《人民日报》用超大版面进行了报道:《红高粱》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时至今日,《红高粱》依然是影迷们津津乐道的经典电影,近18万人打分,豆瓣评分高达8.4分。在世界电影史上被奉为电影拍摄的圭臬。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当演员成功之后,姜文慢慢转型做了导演,拍出了《鬼子来了》、《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纽约,我爱你》、《一步之遥》等经典作品,被影迷反复讨论。

“蔫儿坏”的姜文,踢爆莫言的暖水瓶,和张艺谋“吵”出世界经典

但对姜文来说,电影就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形式,当电影拍完的那一瞬间,电影已经不属于自己了,而属于观众,至于好坏,观众说了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暖水瓶   茶馆   唐山   北影   兆头   末代   高粱   话剧   酱油   中国   骨子里   导演   演员   父亲   母亲   经典   电影   世界   姜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