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沙子少了,喉中的刺多了,二十余年后重读《项链》,如鲠在喉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有的不一定都是新鲜的见解,或许更多的是岁月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与心境。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在高中课本上读过,那时年少的我在读完《项链》之后,最兴奋的点是:哇哦,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文章最后一句是最大的意想不到,那时还没流行“反转”这个词汇。

眼里沙子少了,喉中的刺多了,二十余年后重读《项链》,如鲠在喉


新奇、激动,是读完《项链》的直接感受。

弹指间,岁月如云飘忽即逝,转眼间二十余年的时间过去。在二十余年之后的今天重读这篇文学经典,竟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触:眼里的沙子少了,喉中的刺多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在年少时看《项链》,满眼的沙子,揉一揉能把撒哈拉沙漠重新加厚半厘米:马蒂尔德啊马蒂尔德,你用10年磨难困苦的生活换取了一夜公主般虚荣的存在;你的虚荣心不仅磨难了你,也把你的丈夫路瓦栽给毁灭了。

眼里沙子少了,喉中的刺多了,二十余年后重读《项链》,如鲠在喉


马蒂尔德的虚荣可恨,佛来思节夫人的假项链可恶,崇尚虚荣拜金主义成风19世纪的法国社会可恨加可恶!

年少不经世上风雨,一切全都是臆测的精神完美伊甸园,因此对马蒂尔德之流完全视若眼中沙子般的存在。年少的我,只能用精神完美之水,用力的冲洗眼中的“沙子”。

那时的我,读完《项链》,看到的全是讽刺。

二十余年之后,重读《项链》,却如重新面对一位二十余载不曾谋面的老朋友,人隔多年,相逢依然惊喜,一番促膝交谈之后,多年前对TA的印象却大有改观。

对TA的偏见少了,感慨添了,喉中刺多了。

首先对马蒂尔德同情起来,不再觉得可恨,而是可怜、可悲、可叹,诸如此类繁多的人生况味杂糅在一起,五味杂陈。

试看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周围像马蒂尔德一样虚荣拜金之流还少见吗?不是一样“马蒂尔德”之流如过江之鲫大有人在吗?

眼里沙子少了,喉中的刺多了,二十余年后重读《项链》,如鲠在喉


也许马蒂尔德借朋友的钻石项链没有错。像马蒂尔德本来有出人头地不甘平庸的梦想,可惜以她的身份与地位,她是根本没机会实现的。她想抓住一夜的机会,就此飞蛾扑火般的用一夜风光的时间来燃烧自己。对马蒂尔德来说,用10年辛苦来作为代价也许太巨大了,但如果她借的钻石项链没有丢失呢?如果那钻石项链不是假的呢?

本身马蒂尔德借朋友钻石项链的行为没有错,错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如今人靠衣裳马靠鞍,先敬衣裳后敬人以貌取人的做法不是依旧很流行吗?这也是很多老板一身名牌加身,出门豪车座驾的原因,你又不是马云世人皆知,别人敬你,第一印象先是看行头与装备。

眼里沙子少了,喉中的刺多了,二十余年后重读《项链》,如鲠在喉


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内在美远远没有外在美来的简单粗暴夺人眼球。芸芸众人,大都俗人,万丈红尘,入目皆俗,那些不俗者清流者,不是存在于书本传说中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就是远离红尘躲在名山古刹参云听风。

其次,对马蒂尔德的丈夫路瓦栽点个大大的赞。

以前对路瓦栽是嗤之以鼻的,马蒂尔德借朋友项链的事当初就是路瓦栽提出来的。看来路瓦栽也是既想省钱又想办事的抠门虚荣者。

眼里沙子少了,喉中的刺多了,二十余年后重读《项链》,如鲠在喉


在今天看来,路瓦栽没有因为妻子背上了高昂的债务,从而借此抽身远走,相反路瓦栽与妻子马蒂尔德同患难共进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马蒂尔德为了自己一夜的风光,耗时10年人间磨难时光;同样作为丈夫的路瓦栽也遭受了10年的“债奴”生活,其中的苦难比马蒂尔德更甚。

这样不离不弃的好丈夫路瓦栽,值得我们给他一个大大的赞。你为生活受罪,我愿与你携手并肩风雨同行。

眼里沙子少了,喉中的刺多了,二十余年后重读《项链》,如鲠在喉


最后,为佛来思节夫人抱拳作揖。

以前看佛来思节夫人很不顺眼:借了朋友项链,却不说是假的,害的马蒂尔德当真的,奉献了10年的苦难岁月,甚至还要继续苦难下去。

在今天看来,佛来思节夫人是伟大的。伟大在于佛来思节夫人勇于说出项链是假的这个事实,难得!

眼里沙子少了,喉中的刺多了,二十余年后重读《项链》,如鲠在喉


试想,如果佛来思节夫人绝口不提借马蒂尔德的项链是假的,就一口咬定是真的,马蒂尔德又有什么办法知道事情的真相呢?可能至死都不会。

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钻石项链是假的,对于佛来思节夫人来说,影响是不好的,这说明佛来思节夫人同样有虚荣拜金的习气,她买不起真的钻石项链,就买假的充门面;而且这让马蒂尔德怎么想,好啊佛来思节夫人,枉我当你好朋友,当年竟然借我假项链,你这个伪君子真小人;佛来思节夫人承认了借出的项链是假的,如果马蒂尔德要把真的昂贵的钻石项链索要回去怎么办?

眼里沙子少了,喉中的刺多了,二十余年后重读《项链》,如鲠在喉


佛来思节夫人勇于承认当年借出的项链是假的,这行为有勇士的担当,值得我们点赞。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同一个文学角色因人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一个哈姆雷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也有不同的见解,这也许就是文学最有魅力,最迷人之处吧:跨越时空,常读常新。

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这样,有万千解读,有随时移世易不同的见解,但人性的灯塔,总在闪闪发光,或明亮耀眼,或微弱渺茫,但在就有希望。

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撒哈拉沙漠   沙子   项链   如鲠在喉   余年   可恨   磨难   见解   苦难   虚荣   年少   夫人   钻石   眼里   年后   丈夫   岁月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