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台湾电影有很多表现家庭的,而且刻画非常细腻,能在镜头下看到台湾家庭的缩影。而电影《孤味》讲的是丧偶式教育下的一家人。

导演没有想把主旨过多地建立在女权的觉醒之类上,只是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性视角,讲一位女性的一生。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故事结构非常简单,女主接到已经几十年不联系的丈夫的消息,要去前往丈夫的葬礼。而这个丈夫其实名存实亡,在结婚没有多久后就跑掉了,留下了无助了妻子和三个孩子。

女主自然是非常怨恨丈夫的,特别是见到了丈夫之后的情人,虽然结尾相互握手言和,但是这着实有点强行大团圆或者强行洗白丈夫的角色。

或许导演就是想展示成年世界中的原谅准则,一切都能够被原谅,只要历经时间的冲刷。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女主的性格是比较强势的,所以很多人认为在强势性格下,丈夫的离开是必然的,但这是替丈夫的开脱。

丈夫在不考虑后果和责任之后,扔下妻子和孩子,而这时候母亲就只能完全撑起家庭,让自己变得强势,而这个性格也和大众认知里的母亲妻子的角色不同,很多人觉得应该是温柔的,知书达理的,柔弱的。

但不是这样子的,没有人可以规定母亲或者妻子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只有妻子或者母亲的性格是怎么就是怎样。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特别是丈夫离开妻子之后,没有离婚,只是逃走,所以还是名义上的夫妻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对家庭的伤害是最大的。很多人说丈夫的原配只是报答,而后来的情人才是缘分。

也就是说原配之间没有爱,只有情,后来才遇到了人生的挚爱。这不得不说起国内传统文化中的恩情,报答和缘分。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似乎特别重视恩情。而恩情之中最重要的是恩,要不然怎么会是恩情,而不是情恩。

女主和丈夫的结婚就是源于此,没有爱只有恩情,准确来说,只有恩。然后喜剧一般有了三个孩子。

真的无法想象之间没有爱的人是如何完成爱的交融,只因为名为结婚两个字?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而后来的情人却被认为是缘分到来,遇到了人生之爱,非要犯了错误之后遇到人生挚爱?这是在荒唐。

并且艺术还堂而皇之地为之冠上合理化的标签。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而现实中其实有很多这种现象,恩情不只是夫妻之间,父母对孩子之间也是,老师对于学生,老板对于员工,恩情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因为恩情,因为报恩,很多人的婚姻就此连接在一起,然后在没有爱情的氛围里度过余生。

这其实可以说是名为恩情的绑架。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为了报恩,在结婚之后也处于从属的地位,完全依附于家庭之中,从此丧失了自己。为了另一半,为了孩子,为了对方的母亲,完全承担起保姆的角色。

好一点的话,两个人相敬如宾的生活,最后关系变成亲情,成为独特的国内家庭纽带,而不好的话,其实就像女主的老公一样,舍弃离开。

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家庭的不负责。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国人也是特别强调恩情,因为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所以给自己强加了感动。

而这种自我感动的背后,就希望孩子对这份恩情进行回报,于是孩子开始表达恩,时时刻刻听家长的话,过年回家,这就是最大的恩。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而那些坚持独身主义,不回家过年,不结婚不生子的人,就成了父母眼中的不孝顺,哪怕一点忤逆都被当作是不孝的行为。

这就是国人对恩情的体现,为了报恩,可以和不想爱的人结婚,必须完全听从家长的话。

国人对恩情的理解近乎到了执着的地步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于是在这份执着的恩情之下,女主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女主的精神寄托从丈夫到了女儿们身上,但是女儿们又不能对此作出母亲喜欢的反应。

也就是说,女性是这场恩情骗局里的最后受害人。但是为什么不试着做自己呢?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女主既然感受不到爱,可以立马放弃,进行离婚。同样是丧偶式教育,一边是拖累着不离婚,一边是快打斩乱麻,从长远来看,后者才是最佳的选择。

虽然斩断感情的一瞬间会很痛苦,但是长痛不如短痛,一刀切地放弃才是对过去的最好告别,对未来的最好拥抱。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而切断关系之后,虽然还抚养孩子,但是会心里轻松很多,因为不用考虑原谅带来的痛苦。

像电影里女主最后原谅了老公,原谅了情人,但是什么时候,劈腿这件事情可以用来原谅,因为这么做的人太多了,所以降低了道德底线了吗?

本身不对的事情,正常的是唾弃,而不是让自己强硬放下选择原谅。既然事事都可以选择原谅,那么还要道德干什么。道德的约束能力就丧失了。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所以对于没有爱的关系,不如干脆做一个了断,让妻子和母亲的位置变成自我的位置。

在各种身份之前,首先是一个人,遵守作为人的道德底线,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尽可能地充实自己,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然后是作为男人和女人的认知出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大胆追求,追求自己的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尊重自己,不自卑,不自负。

更为重要的是清楚什么是爱,不能因为恩,因为报,而去选择在一起,而是出去爱情,就像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而应该是因为爱去结婚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但现在的年轻人,成为有担当的男人女人,真正学会了爱,这种家庭构造就会慢慢消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对待自我认知,对于爱的认知,对于恩情的认知,会出现和老一辈截然不同的理解,这是好的事情,因为思想在进步。

我们都在为了更好的成为男人,或者女人而努力。都在学着为自己而活

《孤味》中的先恩后情先报后缘,女人请做回自己,没有爱就放弃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后缘   原配   恩情   认知   强势   国人   妻子   丈夫   性格   道德   角色   母亲   情人   关系   孩子   家庭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