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悲喜人生

1976年,14岁的俞敏洪初中毕业,直接回了农村,他不是不想继续上学,只是因为按照当时的政策,贫下中农的子女,一家只有一个可以上高中,这个名额,给了俞敏洪的姐姐。

但母亲不甘心,为了能让俞敏洪上高中,她四处央求,终于把儿子送进了江阴夏港中学。

高二时,他的老师说:“我知道你们在座的小子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的,你们以后一定都是农民。但是我依然要求你们每一个人都去考大学。

因为当你们以后回到农村在田头劳动的时候,当你拄着锄头仰望蓝天,叹息自己命运悲哀的时候,你会想起来,你曾经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过一次!”

这句话让俞敏洪认定,自己一定要考大学!

俞敏洪的悲喜人生


1978年,俞敏洪参加高考,名落孙山,英语成绩只有33分。

第二年,他再次走进高考的考场,这次英语考了55分。

两次落榜之后,俞敏洪决定放弃,但母亲坚持让他上高考补习班。1980年,通过超乎常人的刻苦努力,俞敏洪被北大录取。

一个辽阔美好的世界似乎正向他徐徐展开。

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进入北大校园,俞敏洪才意识到自己与那些城里学生的天然鸿沟,因为发音严重不标准,他被嘲笑说的是“日语”,加之其貌不扬,成绩平平,拘谨内向,这个在他人眼里被视作“土鳖”的学生,在班级里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人。

在当年的日记里,他这样写道:

“昨天晚上我又哭了两场,在宿舍,在班里讨论各种各样的事情,我是完全插不上嘴的。我们大学最丑的女生都收到过情书,那就是我写的,可是没有人跟我约会。”

据说,俞敏洪在大学里曾向25位女同学表白过,但都没能成功。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见到任何一个女孩都想扑上去”。

学业不顺,爱情失意,郁郁不得志的俞敏洪在大三那年病倒了,因为患上肺结核,休学一年,回老家休养。

1985年,俞敏洪毕业。全班50个同学,49个出国留学,剩下的那一个,就是他。

俞敏洪也想出国,但囿于贫穷,只好留在北大任教,每周授课8节,每个月工资加奖金也只有200元。

1988年,他参加托福考试,考了663分,申请了美国的多所大学:“我被多所美国大学录取,但没有一所给我提供奖学金。我没有那么多钱。”

俞敏洪的悲喜人生


为了多赚一些钱,能出国留学,他一边在北大教书,一边在校外办培训班。

打着“北大教师”的名号,俞敏洪的培训班生意很红火,至少,比当老师挣的工资多。

但第二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大雨滂沱,北大的广播里播放了一则消息:俞敏洪老师因私自在外授课,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现决定开除。

这个消息在学校连播了三天,处分在公告栏里足足张贴了一个多月。

巨大的羞辱感伴随着如影随形的挫败,让一个站在泥潭里仰望星空的穷小子再次仓皇失所。

翌年,俞敏洪无奈离开北大,与妻子共同成立了“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在中关村第二小学,他们租了间平房当教室,外面支一套桌椅供报名咨询。这个简陋至极的培训部后来发展成了大名鼎鼎的新东方。

那时俞敏洪每天上午都骑自行车出去,夹着宣传单,拎着浆糊桶,在海淀区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贴小广告。

培训班刚开始没学生报名,俞敏洪就开办了免费讲座,结果有三百多学生蜂拥而至。

因为人太多,怕后面的学生听不清,俞敏洪就站在一个汽油桶上慷慨激昂地讲。他伫立在北京的寒风中,讲得热血沸腾,声音嘶哑,台下那一张张充满朝气和渴望改变命运的面孔多像当年的自己啊。

那时的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传道士”,筑起信仰的高台,传经布道。

后来有一天,突然来了三名学生,十分爽快地扔下了1000多块的学费,潇洒离开。

夫妻俩晚上回家,关上门开始数钱,哪怕有些毛票散发着污渍和汗渍的气味,在他们眼里,也仿佛充满了迷人的香氛。

他们将钱连数了三遍。

俞敏洪的悲喜人生


俞敏洪的记忆力惊人,词汇量在5万以上,他当时编写的托福考试“红宝书”受到考生热烈追捧,他印在书上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那一年,国家教委宣布“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进一步放宽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

浪潮汹涌,大道畅行,很多年轻人都跃跃欲试,纷纷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因为站在了“出国热”的风口上,俞敏洪英语培训班的发展一日千里。两年内,新东方的学生激增至一万五千人,拥趸甚众,连俞敏洪自己都难以置信会形成这样的规模,当时的他也一跃成为中国最早的千万富翁。

但福祸相依,在他充分享受到时代的巨大红利后,无数的凶险也随之而来。

有一次,培训班的广告员又出去张贴广告,另外一个培训班的竞争对手过来,二话不说,上来就给了三刀,广告员登时血流如注……

除了广告员遇到不测,连俞敏洪自己也险些丧命。

一次,在光线昏暗的楼道中,俞敏洪遭歹徒劫持,被强行注入兽用麻醉剂,随身携带的一百多万也被掠走。

歹徒给俞敏洪注入的剂量,足以杀死一头老虎,但俞敏洪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此外俞敏洪家里的200万现金和一部摄像机也被抢走,作案者前后共绑架过7人,其余6人全部被杀,只有俞敏洪1人生还。

俞敏洪后来感叹:

“强盗不懂我。我不心疼那被劫的钱,就心疼那部摄像机,里头有女儿一到三岁的成长记录,我愿意花两百万,再把那盘磁带赎回来。”

有时为了托人办事,他请人吃饭。在饭局上,擅长演讲的他却不知如何劝酒,为了表现出十足的诚意,他只有将自己豁出去,最后喝到失去了知觉。

拉到医院,抢救了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医生说:“换一般人,

俞敏洪的悲喜人生

喝成这样,回不来了。”

那天,经抢救才活过来的俞敏洪,醒来后涕泗横流:我不干了!

但晚上7点还有课,他无法真正撂挑子,钱可以不挣,但那些怀揣留学梦的学生还等着呢。

于是时间一到,他擦干眼泪又上课去了。

几年后,当新东方做到一定规模后,他想寻求合作者,希望留学美国和加拿大的同学,也是他当年的偶像——王强和徐小平能回来助其一臂之力。

班长王强接到邀约时震惊异常:“我常常说我做噩梦都没想到俞敏洪还能办学,他始终不是办学的对象吗?”

但惊诧之余,他还是回来了。

“在北大的时候我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帮同学打水,一做就是四年。”

“后来他们回来了,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

这让俞敏洪感慨万千:“你所做的事情一定会对你未来产生影响。”

另外一个同学徐小平,也曾是北大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俞敏洪的力邀下也回国加盟新东方,三人当时合称“三驾马车”。

俞敏洪依照他从三国学来的观念,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自己做出国英文培训,徐小平做留学咨询,王强做口语,互不干涉,各负其责。

借助“留学潮”的东风,全国各地的学生慕名而来,新东方几乎成了他们出国前必经的一站。

后来新东方的市场半径延伸至全国20多座城市,不断开疆拓土的新东方狂飙猛进,年收入增加到3亿元。

当年的失意青年罗永浩给俞敏洪写过一封万字求职信,一心想挤上新东方这列快车。

在两次试讲失败后,俞敏洪给了他第三次机会。罗永浩于2001年成为北京新东方学校的任课教师。

后来“老罗语录”风靡全国。2006年6月,罗永浩从新东方辞职,开始了他风雪载途、大起大落的创业生涯。

俞敏洪的悲喜人生


在新东方这个巨大的专业“孵化器”里,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卓然而立,教学水平出类拔萃的名师,除了罗永浩,还有后来成为著名天使投资人的李笑来。

新东方,一个以外语培训为主的教育机构,广纳贤才,兼容并包,后来俨然成为了创业者们的“黄埔军校”。

从1993年到2000年,是新东方蓬勃发展、迅速壮大的七年,出身草莽,野蛮生长的新东方攻城略地,势如破竹。

到2002年,新东方的学生暴涨至35万人次,相当于九个集团军。一时间,教师队伍里的百万富翁大批量诞生。在外界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只有中国才能产生的神话。

在新东方如日中天的时候,渐渐地,一些弊端也浮出水面。

有西方留学背景,一切以规则为准的王强最难以容忍的是,包括俞敏洪在内的新东方早期管理层陆续将亲戚引入公司,出现了所谓“四大家族”打破规则、割据垄断的家族化趋势。

王强要求改革必先拿俞敏洪“开刀”。俞敏洪在最艰难的创业初期,是母亲给了他无条件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现在学校改革,却“革”到亲娘老子头上了!俞敏洪不得不当众给母亲下跪,任由母亲数落和责骂。

但王强坚持原则,绝不让步,他会力挺俞敏洪果断开除犯规的员工,规定教学区不准抽烟,首先罚的就是俞敏洪的母亲。

李国庆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说:“俞敏洪的母亲当年为了分利,曾拎着菜刀从江苏老家杀到公司,说当年自己出钱创办的新东方。”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足足花费了半年的时间,新东方终于回到了没有家族成员的正规轨道上来。

俞敏洪的悲喜人生


“去家族化” 问题得到艰难解决后,新的困扰又接踵而至。

随着新东方的壮大,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三人,也因权利、利益的分配,渐生嫌隙。

2000年,当时还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做所长的王明夫,每次见到俞敏洪,都苦苦相劝。他认为这个全中国最大规模的民办教育机构,“要转型,要投资控股”,他觉得俞敏洪是可以称为教育界的马云、乔布斯的人。

但元老们要坐下来进行权力和利益重新分配时,矛盾并不突兀地出现了。大家都想拼命护住自己已拥有的东西,俞敏洪认为,他是创始人,理应对公司持有更大的掌控权。徐小平非常反对,直接带领内部教师进行抗议。

2002年到2004年,在王强、徐小平和小股东们的强烈要求下,俞敏洪不再参加董事会和总裁会,每天灰溜溜地夹着课件去给学生们上课,而王强他们开始轮流当董事长。

一年多,股东们轮流做“老大”,才真正体会到了“当家人”的难处,于是,俞敏洪又被请了回来。

俞敏洪的悲喜人生


尽管俞敏洪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利益均衡以及“三驾马车”之间微妙的和谐,但内部矛盾始终未得到真正的解决。

2006年,新东方迎来历史性时刻,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交所,成为中国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教育机构。

但新东方上市不久,“三驾马车”分道扬镳。

隋代王通在《文中子·礼乐》有这样的警句: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但错综复杂的困局,已经远不是一个“以心相交”就能克服得了的了。各自的理念不同,诉求不同,加之利益的纠葛,人事的矛盾,让曾经因为理想主义而结成的联盟最终走向了分崩离析。

作为第一代中国合伙人创业的范本,新东方的时代就此划上了一个句号。

王强和徐小平离开俞敏洪后,各自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几年。曾经让俞敏洪夜不能寐的事情,他们也开始去品尝。

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上映,剧本是徐小平写的,故事以他和俞敏洪、王强为原型。

徐小平在《中国合伙人》的剧本里写下了一句话:他完全赢得了我和王强其他的这种联合创始人的敬重,这个是我们关系的基础。

在电影里,三个合伙人在上市后的兴奋与满足,成为一个励志电影的大团圆结局,但现实远比这个复杂,俞敏洪在当晚结束所有的热闹后,一个人去河边坐了很久,他仿佛已经清晰地看到,更新更大的考验即将黑云压城……

没了徐小平、王强,同时随着大批名师的出走,俞敏洪独自带领新东方艰难行进。

2011年,俞敏洪二次创业,进入教育培训子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新东方   培训班   合伙人   英语   美国   马车   中国   北大   当年   利益   母亲   家族   同学   人生   广告   学生   俞敏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