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传位朱棣,专家说皇位给谁都行,就朱棣不行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以藩王身份成功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而朱棣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王爷身份击败皇帝最后成功夺取皇位的人,而从此之后大明朝的天子血脉则从太子朱标一脉变为燕王朱棣一脉。

而提及明初的这段历史,很多人都在为朱元璋可惜,为什么呢?有时候他们不得不感慨朱元璋的短视,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没有另立太子而是设立皇太孙,而这就造成了朱家的骨肉相残。而且朱元璋自己都承认,在他所有的儿子之中唯有朱棣最像他,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放着这么一个现成的储君却要去立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而朱允炆的才干又远远不及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他的重臣又都是齐泰、方孝孺这种书生见识的酸秀才,最终造就了朱元璋自己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设立燕王朱棣而偏偏要选择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呢?

朱元璋不传位朱棣,专家说皇位给谁都行,就朱棣不行


建文元年,朱允炆在削除其他藩王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皇位威胁最大的燕王朱棣。他在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在燕王驻守的北平城周围驻扎重兵,然后又以戍边为名,将燕王府的精兵护卫调至塞外驻守,为接下来削除燕王朱棣做准备。正当朱允炆准备削除燕王朱棣时,却想不到自己的这位叔叔竟然敢提前发难。

建文元年八月,燕王朱棣在北平逝师,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战争初期,燕王朱棣只占有北平一隅,军队数量也不过十万余人。而当时的朱允炆不但拥有数十万大军,还占领着明朝大部分土地,朱元璋当初所封的藩国也被他削除了五个。从力量对比上来看,双方之间可谓是实力悬殊。

虽然朱允炆实力雄厚,但是他手下却没有能够匹敌朱棣的能臣猛将,再加上还有曹国公李景隆这样的猪队友,因此燕王的军队节节获胜,很快就攻入到了金陵城下。曹国公李景隆在燕王军队刚到城下,就打开城门投降了,朱允炆则不知所踪。

朱元璋不传位朱棣,专家说皇位给谁都行,就朱棣不行


还有一个理由很现实,那就是朱棣登基是名不正言不顺,我们知道古代继承法有一套完整的体系,那就是立嫡立长,而如果没有嫡子的情况之下才会设立长子。

而朱棣当时吃亏就吃亏在这一点,他虽然是嫡子,可是他并非是长子,当时太子朱标死后就算按照规矩来也轮不到他,为什么他前面还有老二秦王以及老三晋王,这两个人如果不死他是没机会的。

而朱元璋想要打破自周朝以来的祖制,这背后牵扯的力量太多了,虽然皇帝是万人之上,可是有时候他也要看着点舆论,如果他立的太子得不到臣民的拥护那么这太子还不如不立。

而朱棣就吃亏在这一点,朱标死后他顺势爬下来不是嫡长子了,就算朱元璋怎么喜欢他也不可能立他为太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皇位   秦王   北平   藩国   骨肉相残   明朝   乳臭未干   燕王   城下   长子   元年   太子   吃亏   叔叔   军队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