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老人拿出印章,解开千古谜团朱允炆的下落

公元1402年,朱棣亲率大军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朱允炆深知回天乏术、末日来临。平时看似性格柔弱、温文尔雅的他此刻却表现出了坚强的一面——誓死不投降,而且还放了一把火将皇宫烧得烟雾缭绕,也将其之下落烧成了千古谜团。

这个千古谜团不仅强烈困扰着篡权上位的朱棣,使得其执政的22年间寝食难安,因此还派出了郑和率强大船队出海寻找,更是困扰着后世之人。有关建文帝去向可谓版本众多,有说其出家当了和尚,有说其躲进了深山做起了隐士,从此不再过问时事,更有脑洞大开者,宣称其穿越到了二十一世纪,与现代美女结婚了。

贵州苗族老人拿出印章,解开千古谜团朱允炆的下落

且不论朱允炆到底去了哪?先说一个问题,朱允炆和朱棣本为叔侄关系,靖难之役中,朱允炆为何不向朱棣投降?求个苟安呢?这似乎应是性格柔弱、优柔寡断的他预期之做法。

从其信任的黄子澄、齐泰之外观气质来看,此二人皆为不折不扣的书生,思想极其单纯,面对政事显然还是新手,活生生将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那书生除了政事不行之外,还有什么典型特征呢?这可以从另一个人身上得到最充分体现,此人便是为了给建文帝尽愚忠,而创造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诛十族案例的方孝孺。

贵州苗族老人拿出印章,解开千古谜团朱允炆的下落

从方孝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为建文帝哭灵,并且狠心牺牲家人、朋友之性命的表现可知:建文帝应对其不薄,或者推广而言,建文帝对天下读书人都不薄,才使得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方孝孺甘愿拉上874条人命陪葬。再结合建文帝心腹黄子澄、齐泰的书生气质,依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定律,朱允炆应当也为不折不扣的书生。

书生都有什么性格呢?毫无疑问,基本都拥有“头可断,血可流,但气节不能失”的那股倔强劲,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出身翰林之人,动不动就摆出一副甚是清高的造型,并喜好当众发表“不与世俗为伍”的圣德宣言。

贵州苗族老人拿出印章,解开千古谜团朱允炆的下落

如此便很好理解,靖难之役中,优柔寡断、性格柔弱的朱允炆为何不向朱棣投降,因为他胸中有一股读书人的气节,即宁可玉碎,也不瓦全,宁可与皇宫玉石俱焚,也不屈辱求和苟活于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极其可贵的品德。

不过朱允炆最终是不是真的玉石俱焚?相信很多人表示不信,虽然有关他的下落一直争论不休,但更多的人相信他最后成功逃脱了。时至现代,朱允炆下落也有了最新答案,2006年,有一贵州苗族老人拿出印章,很有可能解开这千古谜团。

贵州苗族老人拿出印章,解开千古谜团朱允炆的下落

此老人声称自己是朱文奎的后人,朱文奎何许人也?他为朱允炆的大儿子。据老人所言,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带着朱文奎逃到山里,朱文奎后来与贵州一苗族女人结了婚,自此子孙后代一直延续至今。而且他还有证据——一个印章,上面印有九字:大仃国王都行省之印。

经专家鉴定,这九字极有可能出自明朝皇帝之手,当然还有很多需要确认的地方,毕竟还不能就此证明他就是朱文奎的后人。虽然如此,但离真相似乎更近了一步,假如他所言属实,那么关于建文帝失踪的真相,将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苗族   贵州   谜团   下落   千古   老人   玉石俱焚   政事   气节   优柔寡断   读书人   不折不扣   印章   柔弱   书生   性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