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衡阳市风光

内容提要: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内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湘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南岭以北最先见到的最大的一个地级市,它力压江西的赣州市。衡阳市历史悠久,在古代它或为衡阳王国、衡州、衡阳郡、衡州府、衡阳路、衡阳道、衡阳专区等。这些建制治所一直在衡阳。历史上管辖范围最大的时期是西晋设立的衡州时期。州是当时地方最大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甚至面积大于现在的省。衡州曾经管辖了现在的衡阳、郴州、永州、清远和韶关。是当时广东省内第二州,建州时间仅次于广州。其次面积较大的是衡阳道时期,包括今天的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和株洲、湘潭部分地区。目前的衡阳市是历史上管辖区域最小的时期。

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衡阳市风光

衡阳市过去是一个商业十分发达的城市,工业基础强大,门类齐全,实力雄厚,有“小上海”之称。尤其是经济总量规模长期处在省内第二位。虽然近年来略有退步,但是依然处在省内第一方阵。衡阳市内的高校数量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水平依然是除了省会长沙之外的第二城,所以,湘南地区的医疗卫生区域中心选择设立在衡阳市。

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衡阳市风光

如今的衡阳市,国家和湖南省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够在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所以,衡阳市地位特殊,作用很大,任重而道远。但是,目前大部分关心衡阳市发展的网友认为,衡阳市主城区面积过于狭小,除去相隔甚远的南岳区,主城区面积只有518平方公里,也就是几个乡镇面积的总和而已,而建成区面积则有150多平方公里,位居湖南省内第二位。而衡阳市是湘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境内多条铁路交汇,铁路网密集,也会对主城区形成分割,很多地段无法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而国内许多设区的地级市城区面积都比衡阳市大很多。为了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所以,广大网友纷纷建议扩城。

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衡阳市风光

归纳众多网友们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衡阳县撤县设区。目前,衡阳市区跟衡阳县紧密联系在一起。过去衡阳市区就是衡阳县的地盘。所以,建议撤销衡阳县,设立新的蒸湘区。

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衡阳市风光

二是衡南县撤县设区。衡南县过去叫做清泉县,它也是从衡阳县分割出来的。历史上衡阳县和衡南县分分合合几次。衡南县也跟衡阳市区已经是无缝对接,所以,建议撤销衡南县,设立云集区。

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衡阳市风光

三是衡阳市北部的南岳区、衡东县、衡山县合并,成立衡山市。历史上这三地本来就是一家。设立衡山市有几个好处。一是解决衡山县有名无实的烦恼;二是有利于扩大衡山的知名度;三是三地合并,解决了过多的机构设置,精简了人员,提高了行政效率,还壮大了衡山市的经济实力。

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衡阳市风光

四是衡阳市主城区的几个区因为面积过小,也可以合并成两个或者三个区,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开支。

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衡阳市风光

这样一来,衡阳市境内北有衡山市,南有常宁市和耒阳市,再加上一个祁东县。其他的地方整合成四到五个区。这样,衡阳市主城区面积迅速扩大,进行经济建设也就不愁建设用地了!而且县域经济实力也得到了增强,真的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衡阳市风光

当然,这些都是网友们的建议而已,不可当真。可不可行还需要相关部门去研究和讨论、论证。但是,作为从关心和支持衡阳市高质量发展出发,希望衡阳市发展得更快一点、更好一点,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大家都希望衡阳市未来越来越好。

如何更好地发挥衡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网友们建议大力扩城

衡阳市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衡阳市   衡山县   衡南县   衡阳县   南岳   衡山   区域   建议   网友   湖南省   省内   时期   风光   面积   作用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