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9年才懂年世兰


《甄嬛传》:9年才懂年世兰


做人如做衣,

一定要花团锦簇,

轰轰烈烈才好。


1

9年前,初看《甄嬛传》,我为年世兰的结局难过了好几天。

那时候我觉得,她完全没必要一头撞死。事情并非毫转圜余地,她的人生,也还没到山穷水尽那一步。

《甄嬛传》:9年才懂年世兰


因为,皇帝还念着旧情,言语间也隐有愧意。

这是他亲口对太后说的,“儿子与世兰到底是多年的夫妻,总有恩情在。许多事也是儿子对不住她,只要她不再生事,儿子日后会给她个贵人的位份,让她好好养在宫里。”

帝王的愧疚,足以充当下半辈子的护身符,哪怕不能再风光如昨,但好歹能留得一条命在。假以时日,难说还会东山再起,把往日的风光悉数夺回。

俗话不是说了吗: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活着,好事就(才)有可能发生。

此外,虽被贬为答应,但皇帝并不想太苛待她,也始终未曾下那道处死她的圣旨。

一心想让她死的,是甄嬛、沈眉庄、端妃与皇后。

开始时,年世兰不肯自裁,她固执地要等皇帝的一道旨意,“没有皇上的圣旨,我绝不就死!”

多年后回看,不禁心下恻然。彼时家破人亡,想必年世兰已心如死灰,是那点来自皇帝的微弱爱意在撑着她——那是她唯一的人生支柱了。

这一点,甄嬛比谁都了解。所以,她能够三言两语逼得对方自尽。

杀人诛心,如是而已。

因为年世兰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忍辱负重这个词,更没什么委曲求全、伺机而动。她骄傲一生,要的就是一个轰轰烈烈、痛痛快快。

被欺骗被利用?那还不如去死!

实在没必要虚与委蛇,用层层叠叠的心机来包裹自己、掩饰自己。

《甄嬛传》:9年才懂年世兰


华妃娘娘翻个小白眼儿:“本宫不care!”

2

当然,年世兰是有资本骄傲的。

《甄嬛传》:9年才懂年世兰


她是将门虎女,父兄均战功赫赫,在九子夺嫡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又征讨四方,功勋卓著,连皇帝都得礼让三分。

而另一方面,年世兰长了张倾国倾城的脸,美艳不可方物,“莫说汉军旗,就是满蒙八旗放在一块,都不及华妃娘娘凤仪万千!”

家世美貌都具备了,再加上会撩拨、懂风情,宠冠六宫完全在意料之中;飞扬跋扈,也在意料之中。

她把狠厉赤裸裸摆在明面上,甚至懒得遮掩半分,完全是一副“你能奈我何”的嚣张模样。

《甄嬛传》:9年才懂年世兰


故事一开场,她便云淡风轻地赐了夏冬春一丈红,把人打得半死不活成为残废,目的却只是立威。

皇后送的宫女福子,也被其手下人悄无声息地弄死,而她若无其事。

一贯都是趾高气昂的架势,在宫中横着走路,她折磨端妃、讥讽齐妃、辱骂敬妃,也不把皇后放在眼里。就连同党曹贵人,都是动辄打骂出口不逊,还一次次地利用温宜公主来争宠,甚至不惜拿孩子的性命开玩笑。

后来甄嬛一党得宠,华妃怒火攻心。不敢明目张胆动皇帝心尖尖上的人儿,她就变着法儿去折辱沈眉庄。

使绊子讥讽是常事,还指使身边太监把眉庄推进千鲤池,差点把不懂水性的她弄死;

后来又诬陷沈眉庄假孕争宠,惹得皇帝勃然大怒,二话不说便将她打入冷宫;

但最过分的,是把患时疫宫人用过的器皿送给沈眉庄,试图借疫情除去眼中钉肉中刺。

至于死对头甄嬛,那当然是逮着机会就整治,明知她怀孕而罚跪,直接导致了甄嬛的第一次流产……

而这,只是年世兰所造罪孽的冰山一角,一条一条细数罪责,恐怕受害者们会用上“罄竹难书”四个字。

收受贿赂、卖官鬻爵、溺死淳贵人,桩桩件件都触目惊心,纤纤玉手沾满了鲜血。

令人意外的是,华妃从来都不屑于装什么贤良淑德。她理直气壮,毫无愧色,对做过的一切事情,都敢直喝一声:是老娘干的!怎么了?

恶人做到这份上,倒也算光明磊落。

难怪她做尽恶事,却还是被许多观众深深爱着。

3

观众们爱年世兰,大多是由心疼而起。

比如疯狂吞酸黄瓜那个片段。

《甄嬛传》:9年才懂年世兰


当时,富察贵人小产,甄嬛又被诊出有孕,她嫉妒地发疯却无计可施,只能用自虐式的吃酸黄瓜,来纾解心中的痛苦。

渴望生孩子,一方面是为后半生考虑,另一方面则因为,华妃痴爱皇帝

她想为他开枝散叶,用骨血来证明夫妻情深。

当年一入王府,年世兰便是专房之宠。丈夫常带着她骑马、打猎,也纵容着她使小性子、耍小脾气,甚至由着她横行霸道,还把稀有名贵的欢宜香赐给她用,且专属她一人。

这样的举动,很容易被误解为爱情。

年世兰当然也信了。

她和最初的甄嬛一样,完全把那个男人当丈夫,全心全意爱着,喜他之喜、悲他之悲。舍不得看他皱一下眉头,哪怕再心狠手辣,也未曾主动谋害他的子嗣。

而那些丧尽天良的所作所为,也都可以用一句“痴爱”来解释。

恍若佛经中所言,“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不愿从天黑等到天亮,故而被嫉妒撺掇,恨不得将所有跟她抢丈夫的女人,都置于死地!

这是最令人扼腕叹息的地方。

她沉溺在他的宠爱中,满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真心换真心。

殊不知皇帝提防年氏一族,所谓恩宠,不过是笼络的手段、麻痹的工具,既要年家为朝廷卖力、又要暗戳戳的动手脚。

就连被视作珍宝的欢宜香,也不过是他算计自己的呈堂证供。

年世兰便成为痴情女子的代言人,许多姑娘都能从她身上,看到曾经那个被辜负的自己。

4

要说玩心眼,年世兰真不是甄嬛的对手。

她的段位远在甄嬛、皇后、曹贵人之下,也不如端妃、敬妃那般沉得住气,只能勉强斗斗齐妃、丽嫔之流。

如果不是有娘家的权势在支撑,年世兰也会如夏冬春那般,根本活不过第三集。

《甄嬛传》:9年才懂年世兰


因为,她从来都没吃透后宫生存规则。

也或者,是不屑于学习那些勾心斗角机关算尽,相比之下,她更喜欢用强耍横,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那些心思缜密的算计和谋划,几乎都出自曹贵人之手。

所以娘家一倒台,她就节节败退,再也不复往昔。

就连甄嬛都看明白了这一点:“没了曹琴默的华妃,就像没了翅膀的老鹰,只知用强,被人反咬也不自知。”

可叹年世兰全然不知,满以为是自己足够强悍、足够杀伐决断。她的宫斗力,只能在众妃嫔中垫底。

比如,她根本不懂得揣度人性。

除了皇上和太后,华妃对谁都拉着一张倨傲的脸,厌恶和轻视都赤裸裸地写在脸上。哪怕是丽嫔、曹贵人与自己抱团争宠,她也从不给好脸色,只赤裸裸地把别人当工具,甚至当狗。

而对“背叛”过自己的端妃,则疾言厉色一副狠厉面孔,恨不能立刻将对方置于死地。

从不遮掩,也懒得遮掩,更懒得去算复杂的人心。反正,有娘家和哥哥撑腰,她不需要宫斗意义上的“成长”。

换言之,年世兰爱憎分明,眼里揉不得一粒沙。

甄嬛则恰恰相反。

她能洞悉人性,对丑恶与不堪都有所容忍,故而能在后宫存活最久,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再比如,年世兰把爱情看得太重。

此乃后宫的生存大忌。

甄嬛看得开,“我一早知道他是皇上,他的夜晚,从来不独属我一人。”

后来经历种种,更是把真心全部抛开,只利用男人的怜惜步步为营,将所谓的爱情,化作复仇的一把利刃。

这种事儿,华妃绝对做不出。

她的选择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真相败露梦一碎,就会义无反顾地赴死,绝不是曲意逢迎,为达目的而活得面目全非。

而爱情,往往是后宫最不中用的东西,甚至还会把人拖入深渊。

5

看过一部同人文,讲华妃重生。

想必作者也如我一般,为年世兰的结局唏嘘不已,所以她利用手中一支笔,重新给了年世兰一次机会。

在第二次人生里,年世兰便改了脾气、学了算计、懂了人性,然后步步为营,成功做到了圣母皇太后。

《甄嬛传》:9年才懂年世兰


小说挺好看,走的是类似《延禧攻略》的爽文路线,看起来也很过瘾、很爽利。

但仔细一瞧,又会觉得,重生的并不是华妃本人。

那是披着华妃外壳的另一个灵魂,她和后宫中的所有女人一样,在深宫高墙内丢掉自我,慢慢演变为工于心计的精明妇人。

而那条路,年世兰已经明明确确表示过不想走,“做人如做衣,一定要花团锦簇,轰轰烈烈才好。”

这才是她最可爱的地方啊。

就像很久很久前的我们,黑白分明、快意恩仇,永远不愿向世俗低头,对成人世界里的九转回肠,也总有些一屑不顾。

只可惜,没人能永远活在那样的纯粹与率性里。

哪怕是年大将军的妹妹,哪怕是姿容绝代的华妃娘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目的   花团锦簇   步步为营   这一点   圣旨   娘娘   后宫   娘家   贵人   皇上   轰轰烈烈   皇后   皇帝   真心   人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