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最近,#央视对话郭杰瑞#的话题得到很多网友的关注,郭杰瑞这个小伙子一直在用视频的方式向我们展现美国的真实生活状况。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最新一期里,主题为“美国很多人为什么拿不出400美元?”郭杰瑞谈到了美国人的消费方式,由消费方式进一步谈到了富人、穷人受教育的问题。


郭杰瑞说在美国读大学需要花费大概是10-20万美元,而20%的穷人在美国平均年收入为2.5万美元,交了房租、吃了饭后基本上所剩无几,也就是说对这部分穷人来说受教育需要的费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低收入者有个困惑,他们表示现在收入低、教育程度低,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现状。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那么,美国的穷人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吗,郭杰瑞说答案是可以,但是这种人非常少。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郭杰瑞还说在美国,没有钱就预示着你只能住在便宜的社区,而便宜的社区周围环境不太好,不安全。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而且这里的公立学校也比较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要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现状,其实是蛮难的。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由于缺乏好的教育和引导,导致这部分人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些决定可能让他们越来越穷,也可能让他们走上人生不归路。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在美国,一个穷人家庭的孩子要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几率比较小,那么我们国内的情况如何呢?


贫富差距让教育资源不对等


前几年,有个老师写了一篇《寒门难出贵子》的文章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他说“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近些年,中高考排名领先的都是家庭条件优渥的,这个老师说“尖子生,除了家庭教养外,父母都舍得花钱,送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


北大湖北招生组负责人朱怀球也曾表示:“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寒门子弟拿什么和他们争?靠什么改变命运?”


2017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也发表过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他说“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产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这些言论当时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共鸣,有网友表示现在要培养一个孩子确实花费不小,胎教、早教、兴趣班、补习班,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还有网友表示,多的不说,现在的高考题对穷人的孩子就很不友好,比如高考题目里会出现一些农村孩子压根没听过的网络用语。


就说这次疫情期间吧,网课教育就让一些农村孩子因为家里没网而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河南洛宁一名初中女生,由于家里没有网络,只好每天去村长家借网上课,她的爸爸就蹲在墙角默默地等她。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9岁的李始峰老家在山脚下,信号不好孩子上网课很受影响,他的家人就在山坡上找了个信号稍好的区域给他搭了个遮风挡雨的棚。孩子每天在这里上课,冻得受不了了就跳跳绳、运动运动,暖和一点了再继续学习。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还有藏区的孩子玉中次多为了找一个信号稳定的地方上课,他每天要骑20分钟摩托车再步行20分钟到海拔4500米的山顶上网课。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看到有的孩子可能因为条件限制而缺失受教育的机会,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孩子在为了受教育而努力挣扎。


命运的手掌也有漏网之鱼


英国有一部很出名的纪录片《人生七年》,该片中记录了14名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孩子的成长变化,每隔7年回访一次,7年又7年,直到影片最后,当年7岁的孩子已经63岁时,我们看到曾经的富人孩子现在成了富人,曾经的穷人孩子现在成了穷人。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只有农二代Nick是片中唯一没按预设剧本走的孩子,他考上了牛津,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成功跳脱了阶级枷锁。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超级演说家》里来自北大法学院的刘媛媛说自己就来自寒门,甚至都称不上寒门,因为自家连门都没有。她谈起自己看《人生七年》的感受,她说看见了Nick,让她知道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家境不好并不代表就斩断了所有的可能,刘媛媛本身就是一位“寒门逆袭”的典范,从家徒四壁到北大法学院,她站在《超级演说家》的讲台慷慨激昂地告诉我们:“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那个发帖感叹寒门难出贵子的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表示,自己在职的学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孩子都来自开跑车、住别墅的家庭。暑假里,这些成绩优异的孩子们还会组织着一起去澳大利亚参加夏令营。


命运确有不公,有的人耗尽一生研究通往罗马的路而不可得,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读书是否真能改变命运,这个答案是未知的。

但是不读书就永无出头之日,这个答案却是肯定的。


庆幸的是,现实生活中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命运的漏网之鱼”,他们努力地演绎着一场场绝地反击的故事。


2017年高考时,来自绍兴柯桥的一对双胞胎,哥哥倪庆明考了上海交通大学,弟弟倪坤明则被北京大学录取。这兄弟俩是来自江西的外籍务工家庭,爸爸是钻孔工人,妈妈在工厂里做清洁。妥妥的寒门,这对双胞胎兄弟用优异的成绩打了一场漂亮的逆袭仗。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同样是2017年,山东吴桥县庞庄村的高考生庞众望以684分的高分通过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清华分数线为他降60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他的父亲是一名精神分裂患者,他的母亲下肢残疾丧失劳动力,他的姥姥、姥爷捡废品、捡烂菜叶支撑着这个家庭。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这类故事太多太多!所以“寒门难出贵子”也对,也不对,好的家庭环境确实可以为孩子提供好的资源,但有的“不公平”是既定的,不可能改变的,那么我们就去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那部分吧。


有一部关于中国教育该何去何从的纪录片《盗火者》,第三集《天梯-寒门学子的出路》里来自新乡学院的毕业生李鹏宇表示:“我觉着没什么不公平的,他们那就是有个好爹好妈,我们通过努力,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有好爹好妈就行了么”。对待所谓的“公平”他云淡风轻,既定事实已经在那里,调整好自己心态,轻装上阵才是最重要的。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精神的滋养胜过物质的满足


同样是纪录片《天梯-寒门学子的出路》里,大家都把教育看得透透的,对于所谓的寒门学子来说,通过读书鲤跃龙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对于太多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读书就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穷”也好,“富”也罢,都绝不是简单的物质攀比。养育孩子这条路上,多一些精神的滋养、让孩子内心充实才有助于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


立人乡村图书馆计划发起人李英强说:“一个人学会了阅读以后,其实你就挡不住他的成长了,他后面的路你就不用操心了,我们相信阅读是一个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自我教育的途径。”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博尔赫斯也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刘媛媛回忆起自己的逆袭之路,她说虽然爸妈都没读过书,但是妈妈一直坚信读书很重要,“她吃再多的苦也要让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所以贫穷的家庭,让三个孩子(刘媛媛还有两个哥哥)都上了大学,甚至读了研究生。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河北寒门女孩王心怡,以707的高分考入北大,她写过一篇文章《感谢贫穷》,在文章里她写道:

“感谢贫穷,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你让我和玩具、零食和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了更美好的世界。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动画片,但我可以和妈妈一起去捉虫子回来喂鸡,等着第二天美味的鸡蛋;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


郭杰瑞揭秘美国贫富差距:穷人可以靠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好一个物质的匮乏可能带来精神的极度贫瘠或极度充盈!这是一道选择题,有人选择了前者,有人选择了后者。


都说“人生而平等”,可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却看到了太多的不平等。站在“深沟”的孩子,你是选择怨天尤人甘做井底之蛙,还是锲而不舍努力爬出深沟,选择权在自己手里,命运只有自己能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美国   深沟   穷人   田舍   寒门   漏网之鱼   贵子   北京   贫穷   北大   命运   努力   精神   孩子   家庭   郭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