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卫铮不经意间一句话暴露了赤焰军覆灭的真正原因,为什么

琅琊榜是一部架空历史的权谋剧,整部剧以“赤焰军谋逆”为背景,以赤焰军少帅林殊,以梅岭幸存者的身份历经十三年的谋划,为赤焰军找回清白,还大梁以清明和理想的朝局为主线。

那么就有人问了,赤焰军的覆灭真的冤枉吗?赤焰军为什么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意欲除之而后快呢?

在赤焰军赤羽营副将左前锋卫铮被救回来之后,他和靖王萧景琰他们进行了一番长谈,详细的描述了十三年前的梅岭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时卫铮说了一句话,“依照林帅的性格,他必然不会坐以待毙。”

我觉得就是这句话,才是赤焰军覆灭的真正原因,也是赤焰军必经劫难的真正的原因。因为,赤焰军的主帅——林燮的性格决定了赤焰军的命运,他不会“坐以待毙”。为什么这么说呢?

琅琊榜:卫铮不经意间一句话暴露了赤焰军覆灭的真正原因,为什么

01

在金殿呈冤一节,当莅阳长公主手捧谢玉的手书,代谢玉陈述他勾结夏江,污蔑,陷害赤焰军谋逆的事实的时候,用的是“不宣旨、不招降”这样的字眼。

那么依照林帅的性格,宣旨,招降的后果是什么?是不是被一怒冲冠的林帅反噬了。

因为“按照林帅的性格,绝不会坐以待毙”的,所以夏江、谢玉还有梁帝都知道,怎么打败赤焰军,最好的方法就是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

看来,还是林帅的对手了解林帅,而林帅自己却把这样的机会拱手让人,难怪被谢玉和夏江联手剿灭了。

02

还记得,沈追有一次提醒靖王,千万不要在皇帝面前提起赤焰逆案的事,因为这是梁帝的一根刺。

沈追用了一句话,叫做“不管他们反没有反,反正他们是想反随时就能反的。”

沈追是朝廷的新贵,也就是说,在十三年前,沈追要么没有入职,要么也就是刚刚入职,但是他却知道,赤焰军是想反就能反的。

赤焰军有实力,说反就反,这个问题好像天下人都知道,而唯独林帅不知道?

因为沈追知道,卫铮知道,依照林帅的性格,“绝不会坐以待毙”,那么梁帝知道一个绝不会坐以待毙的权臣,虽是兄弟一般的存在,但是却手握重兵,对自己派去的人一概旁置,只重用自己儿子的人。

并且还一个劲的戏言,“将在外君命可有所不受”,但是林帅忘记了,这句“将在外君命可有所不受”,指的是特殊情况下的特事特办,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以这句话来应付皇帝的。

君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高高在上的代名词,没有任何一个帝王,可以长久的允许自己的臣子挑战自己,所以,林帅的一意孤行,最终会挑战到皇权的底线。

君也,臣也,林帅模糊了这个界限,所以,白白的把自己送上了君王的断头台。

03

同朝为官,为什么林帅的人缘关系这么差,一个低级军官的谢玉,一个专为皇帝服务的悬镜司都把他视为自己的敌人,为什么?

别忘了,林帅的赤焰军可是大梁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是大梁最依仗的国防力量,这个人人都应该视为骄傲和国宝级的存在,为什么会成为了皇帝和大臣忌惮的对象。

还是那句话“依照林帅的性格,绝不会坐以待毙”,因为赤焰军太强大了,强大到令所有的人都需要仰视。

琅琊榜:卫铮不经意间一句话暴露了赤焰军覆灭的真正原因,为什么

而林帅又是那种洒脱,强势的性格,6会影响到自己与群臣的关系。是想,一个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的军事武官,他会把其他的同僚放在眼里吗?

尽管你没有什么害人之心,但是最基本的人情世故还是要懂得,最起码,你要知道别人的想法,“防人之心不可无”吗?群臣有群臣的想法,还是要关注的。

这一点,林帅的儿子林殊就知道的很清楚,一代更比一代强,是不是就是这个道理。

所有的人都为赤焰军鸣冤,所有的人都认为是谢玉和夏江害死了赤焰军和林帅。但是纵观林帅的辉煌一生,不得不说,是他的性格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也是他的性格决定了赤焰军的命运,因为他紧紧的握住了赤焰军的命脉,而他自己的命脉,却拱手相让给了别人。

而“依照林帅的性格,绝不会坐以待毙”又成为了天下人广而知之的新闻,如此明显的弱点,不成为别人打击陷害自己的利器,那又是什么呢?

所以,是林帅把自己的命门向着自己的同僚敞开,让他们攻之无阻。赤焰军的覆灭感觉很冤,但是依照林帅的性格却又是必然的,因为他武断,自我,因为一个人而白白的葬送了一支有着超强战斗力的军队,着实可惜。


琅琊榜:卫铮不经意间一句话暴露了赤焰军覆灭的真正原因,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帝都   肉中刺   拱手让人   坐以待毙   群臣   同僚   命脉   大梁   在外   放在眼里   战斗力   军队   皇帝   性格   命运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