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文/卉论

《演员请就位2》刚播出,又火了。

自去年《演员请就位》第一季播出之后,因为“观察员”李成儒的犀利点评,让节目迅速火热。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演员们如果“有幸”被李成儒点评,那么无疑是噩梦般的感觉,他说了许多即便是几位导演都“不敢”说的话。

尤其是那句“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更是让网友们啧啧称赞。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当然,他的意见也不仅仅是针对于台上的演员,即便是面对坐在台下的导演,他也是照“怼”不误,其中更是以与郭敬明的唇枪舌剑而引发争议。

因此,在《演员请就位2》中,不管是“弹幕”还是“评论区”,比起演员们的表演,人们似乎更喜欢看李成儒和郭敬明之间的互怼。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甚至在节目播出之后不久,一条“郭敬明和李成儒的battle”的话题迅速上了热搜,一时间阅读8.7亿,讨论更是有10.3万。

当然,与其说是两个人的“battle”,倒不如说是郭敬明的“双重标准”和李成儒的“正义”批判。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在这里也并非是踩谁捧谁,只是李成儒做了其他导演“不敢、不想、不愿意”的事情。


郭敬明和李成儒的“恩怨”可以说是由来已久。

在《演员请就位2》中,张逸杰和何昶希上演了《陈情令》中的名场面。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何昶希是没有任何演戏经验的,果不其然,两个演员将这场戏演的稀烂。

在演出结束之后,所有的导演包括郭敬明在内都给出了“差”的判断,然而随后郭敬明便甩出了一张的S卡。

S卡是节目中评级最高的卡,40个人来争夺8张S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谁演技好,谁实力强,就可以拿到这张S卡。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鼓励新人可以,但是郭敬明的这种行为,实则就是一种偏心,节目播出之后不久,“南方日报”就发表了一篇动态《看郭敬明“选妃”,真的挺没劲的》。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现场一片哗然,看呆了所有的演员和导演:

“好离谱”“我感觉拔苗助长了”“我困惑了”

陈凯歌则是直接甩出了一句英文“it's such a big surprise!”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李成儒则直言“我不喜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作法”,这句话,何尝不是其他三位导师和后台所有演员的心声?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当然,话说回来,到底是不是郭敬明“选妃”我们不谈,单是这份“偏心”“不公平”就在说明他的不合格,起码在导师这块儿。


在王锵、董思怡和丁程鑫的《以家人之名》演出结束之后,李成儒给出的评价是:

“希望你们在台词上多下功夫,无论多小的声音处理,也应该让别人听得清楚。”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在这里其实是能看出李成儒的惜才之心的,言辞恳切,干货满满。

话音刚落,导演郭敬明回怼:

“我不觉得刚才台词有问题,因为今天不是在选拔一帮话剧演员,最终还是以影视演员标准来要求他。”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实际上,在这档节目的上一期,郭敬明在点评演员施柏宇在演戏过程中“台词糟糕到让我不看剧本”。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短短过了一期节目,郭敬明的双标之嫌就显露无疑。

还记得在《演员请就位》第一季中,李成儒就因为台词问题给出了疑问,“听不清,这是演员的大忌”。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他的标准一贯如此。

其实在这背后,还影射出目前演艺圈中的问题:演员不敬业,台词功底不行。

金星在节目中传神的表现了如今很多年轻演员在演戏过程中,不背台词,只是“12345”的说数字之后,关于其提到的数字小姐到底是谁一直就争论不休。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现在看来,金星提到的也并非是个例,反观像陈道明、王志文、葛优、何冰等老一辈的艺术家还在演艺圈苦苦坚守。

如今的演艺圈断层严重:台词都不会说,如何能生动刻画形象?靠生演吗?

为了“演”而“演”,这才是真的假,真正的演员都是在塑造人物,将自身带进去,如此在过去几十年当中,经典影视剧才会层出不穷。

李成儒只是说了现状,他的“牛”也无处不在。


在看过李成儒的演艺经历之后,很多人不明白李成儒为什么敢以一己之力来挑战整个行业的“内幕”,甚至在网络上还流传着这样几句话:

“要不是郭敬明谁认识你李成儒”“你说郭敬明(笔触)廉价,他没笑你穷啊”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确实,郭敬明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为此,他也赚的盆满钵满。

还记得在2018年,郭敬明晒出了自家的浴缸,并且配文:我也突然懂了之前我定完浴缸尺寸之后,设计师好几次对我欲言又止的原因…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尺寸多大,多有钱这都是人家自己赚的,这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说“要不是郭敬明谁认识你李成儒”“他没笑你穷”,这就不对了:

在九十年代初,西单上千平米的“特别特”商场,就是李成儒的产业。

在那个年代,这家商场每天的营业额高达50多万,当时的李成儒就开上了奔驰和宝马,自己家更是安在了寸土寸金的故宫旁,论有钱,李成儒完全有话语权。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更何况,李成儒的“标准”并不是对待台上的演艺新人。

刘晓庆的资历老吧?但李成儒仍是直言不讳:

在《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中,刘晓庆出演武则天。

在演出结束之后,李成儒给出了他的建议:

“武则天刚一出场的前半部,最好能再苍老、再迟缓,包括动作、包括台词,包括她打翻那碗,包括给上官婉儿一个嘴巴。”

反观刘晓庆并没有生气,而是满脸笑意的回复道:

“其实你的看法非常准,我下次一定注意。”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痛批郭敬明的李成儒,揭开了行业遮羞布

越是有一定高度的人,越是懂得谦卑,懂得学习。


为什么整档节目只有李成儒看出“台词问题”“演技问题”呢?

几位大导演不是笑而不语,避而不谈,便是含糊其辞的一语带过。

这其中满是“不情愿”“不敢”去揭露。

因为这个“遮羞布”已经由来已久,也许存在着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因此没有人愿意触碰。

这况且是一档节目,现实中呢?

好在,李成儒还在。

原创不易,点个赞再走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卉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如鲠在喉   遮羞布   由来已久   偏心   演艺圈   浴缸   演技   演艺   台词   导师   导演   说是   演员   演出   点评   节目   标准   行业   如芒刺背   李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