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有问题,但是艺高人胆大,孟鹤堂现场演绎什么叫“人救活儿”

段子有问题,但是艺高人胆大,孟鹤堂现场演绎什么叫“人救活儿”

“堂主”孟鹤堂,“青年老艺术家”周九良

不显于荧屏,但江湖早有孟鹤堂周九良的传说,各位好奇的可以自去知乎看相关讨论,迷妹还是不少的。

对孟鹤堂周九良,我了解的不多,只看过几场封箱的视频,印象是“遗憾”。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封箱形同公司年会,图个开心热闹,所以少有直工直令的正活,基本都放飞自我。偶尔漏一些基本功的弟子,可以看出两位路子还是很正的,但太放飞自我,就有点糟践好苗子了。

说这么多题外话,一是因为看他们这段之前有些担心,一是因为看后,他们这段没有太多可说的。

段子有问题,但是艺高人胆大,孟鹤堂现场演绎什么叫“人救活儿”

童年主题垫场合集?或许是时限太短的策略

这么讲,这个段子,结构上有一点“前紧后松”:前半部分“做灯笼”,垫场干净,入活快,“小周”、奶奶、妈妈三人形象鲜明,而且表演惟妙惟肖,主线也明确;后半部分“学乐器”,其实是“顶缸”+“吞哨”两个小段,可能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着力塑造爸爸这个形象(当然也确实没什么必要性),没能将两个小段很好的凝聚,使正活位置的内容,没有“垫场”位置的内容有吸引力。

段子有问题,但是艺高人胆大,孟鹤堂现场演绎什么叫“人救活儿”

“从小爱音乐”周九良,是真正的“乐器大家”

刚刚看完时,我有过一个假想,就是这个段子前后颠倒是否会更好?“学乐器”的内容相对适合垫场,而“做灯笼”则相对适合做正活。但模板的合理不代表结构的合理。

很多人都觉得相声是荒诞的、滑稽的,所以只要有意思,只要有趣就可以拼凑在一起。我们不否认这种创作过程,但是好的段子在创作完成后,无论内容多么荒诞滑稽,逻辑一定是要通顺的,是要合理的。

段子有问题,但是艺高人胆大,孟鹤堂现场演绎什么叫“人救活儿”

设计合理重复性的台词,能加强形象

以“小周”这个形象的塑造为例,孟鹤堂在“做灯笼”部分,以“小周”要灯笼为引子,以声音和形体立起小周“顽皮可爱”,但有一点“马虎”一点“傻”的形象,这样一来,后面“学乐器”部分的爸爸蒙骗“小周”去“顶缸”、“小周”自己吞哨并且还自娱自乐的形象就充分合理了。

如果先“学乐器”后“做灯笼”,则会形成“小周”就是“傻”,而缺失了孩子的可爱童真,形象也就没那么丰满了

段子有问题,但是艺高人胆大,孟鹤堂现场演绎什么叫“人救活儿”

孟鹤堂仿学小孩

三个形象的塑造,虽然都是利用声音+形体的方式,但孟鹤堂的具体操作各有不同。演绎“小周”时,孟鹤堂双眼睁大、双肩打开、双手放在肚子两侧、声音拖沓又有些发尖:双眼睁大是因为小孩因为身体比例原因,眼睛总是显得大而可爱;双肩打开双手放在肚子两侧,则是因为“小周”是个贪玩、大咧、马虎的孩子,如果是比较拘束、内向的,孟鹤堂可能会把双肩收拢、双手下垂揉搓衣角;声音尖细是因为小孩,有些拖沓则是因为有点“傻”。

段子有问题,但是艺高人胆大,孟鹤堂现场演绎什么叫“人救活儿”

孟鹤堂仿学老奶奶

奶奶是耳聋眼花的长者,认真看电视时眯眼,抿嘴,是生活的常态。在听到孙子呼唤时,孟鹤堂回身瞪眼是为了看清来人,而体现耳背的最好方式,自然是高声询问却又默默回转。

妈妈明显是活泼干练的已婚妇女。这一点从语气、台词、缝裤子的动作都可以充分体现。这里特别要提一提的,是孟鹤堂咬线的动作,这是个生活化的细节,即能贴近观众,又能展现人物形象,还能形成一个短暂自然的无台词时间,使作品张弛有度。

段子有问题,但是艺高人胆大,孟鹤堂现场演绎什么叫“人救活儿”

孟鹤堂仿学家庭主妇

整体来讲,这个段子有着浓郁的德云风格——结构碎、包袱多,内容贴近生活。《儿时玩伴》,用时5分钟,实际上是三个垫场小段拼凑而成的,这在策略上没有问题——毕竟时间短,完整的作品难度较大。而孟鹤堂周九良台风正,没有撒狗血,讲好这个段子实属不易,是真正的有能耐、有绝活,表演功力到位,希望能在保持这种台风的情况下,有好的本子可以演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封箱   艺高人胆大   拖沓   荒诞   段子   双肩   灯笼   台词   乐器   双手   小孩   声音   形象   现场   结构   可爱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