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有新人》李寅飞首轮晋级,打脸南李博士,却也埋下淘汰隐患

《相声有新人》李寅飞首轮晋级,打脸南李博士,却也埋下淘汰隐患

2003年时的郭德纲于谦

随着05年郭德纲异军突起,相声热潮终于复苏。除了园子重新火爆起来,校园相声一时间也如火如荼。其中参与进来的高学历人才不计其数,如果每座城市只能选出一个大学社团中的一位学生作为代表性人物,相声发祥地的天津首推南开大学国乐相声协会的裘英俊,那么相声发源地的北京,则首推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曲艺队的李寅飞

《相声有新人》李寅飞首轮晋级,打脸南李博士,却也埋下淘汰隐患

南开大学裘英俊(左)天津农学院高峰(右)曾搭档多年

李寅飞在场后采访中提到“南北李博士”算是个梗。说相声的博士还是不少的,常年和裘英俊搭档的于丹老师也是博士。而把李寅飞和李宏烨相提并论,因为他们是李姓博士中最“有名”的两位,对别人来说是个段子,对李寅飞自己来说,却是个“污点”。

大部分校园相声有一个特点,就是“老瓶新酒”、老段新说,贴近校园生活,结合当下时事。李寅飞、叶蓬有科班经验,又保有一定的校园相声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说新演新,自不在话下。

《相声有新人》李寅飞首轮晋级,打脸南李博士,却也埋下淘汰隐患

清华大学李寅飞(左)北京理工叶蓬(右)搭档多年

回到李寅飞、叶蓬在相声有新人第一阶段竞演的这段相声上来。《经典永流传》,用时六分半。

他们的开场包袱相对“新奇”,没有特意找语言陷阱,而是通过叶蓬仿学所谓“老艺术家”说话抖开,自此拉开序幕。细心的朋友您可以注意,从此往后的表演中,有将近一半的包袱是在叶蓬这里响的。这也是他们的师父王谦祥先生,在与李增瑞先生搭档时,惯用的手法。

《相声有新人》李寅飞首轮晋级,打脸南李博士,却也埋下淘汰隐患

一个引子就是要表演节目,而核心矛盾点就是明明“两个人表演”,表演的节目却是“独唱”

相声是讲理的,您可以从此注意,这段相声的“底”是怎么形成的。

确定“独唱”后,叶蓬以一段京剧占领高地,而李寅飞“认怂”当绿叶。熟悉相声的朋友都知道,逗哏哪有这么轻易认怂的?果然,李寅飞拿出道具“竹笛”。

《相声有新人》李寅飞首轮晋级,打脸南李博士,却也埋下淘汰隐患

这里有个铺垫,作为捧哏的叶蓬表示“李寅飞不会乐器”,但是李寅飞拿出了竹笛。这就有一个小悬念,那就是李寅飞一副要“打脸叶蓬”的样子,表示自己吹的好。在这种“高期待”的情况下,“低表现”就抖开了包袱。

《相声有新人》李寅飞首轮晋级,打脸南李博士,却也埋下淘汰隐患

于是叶蓬确认李寅飞不会乐器,才会笃定他“什么乐器都弄不响”。

也就引出了李寅飞拿铜镲伴奏这件事。

而最后的“底”,就是铜镲伴奏《明月几时有》。

《相声有新人》李寅飞首轮晋级,打脸南李博士,却也埋下淘汰隐患

如果一上来就告诉各位铜镲伴奏《明月几时有》,观众一定觉得是瞎胡闹,是哗众取宠,是不合理的。

但是通过整个节目的发展,最后的秧歌并没有令人突兀,而是让人有一种情感被释放出来、彻底宣泄的快感

为什么呢?

《相声有新人》李寅飞首轮晋级,打脸南李博士,却也埋下淘汰隐患

其实很简单,毕竟相声是讲理的

我们可以整理这么一个思路:

①确定两人表演的节目一定是“独唱”→另外一个人只能找除了“唱”之外的事情;

②李寅飞唱不过叶蓬→李寅飞决定伴奏;

③李寅飞不会伴奏→叶蓬大意打赌→李寅飞打镲

铜镲伴奏《明月几时有》,在这种极度的不协调下,叶蓬终于“疯了”,跳起秧歌

从平常到荒诞,这就是相声的魅力所在

《相声有新人》李寅飞首轮晋级,打脸南李博士,却也埋下淘汰隐患

竹笛意外落地,叶蓬砸现挂救场

同时,李寅飞和叶蓬的表演可圈可点,临时应变又好又快。虽然叶蓬有一些地方用力过猛,但好在并不影响整体效果。不过两位的弱点也露出蛛丝马迹,那就是心理起伏较大

叶蓬为什么会用力过猛?因为正生着某李博士的气

李寅飞为什么会有一些衔接的问题?因为正生着某李博士的气

这种气支持着他们,是种正面的力量,所以哪怕有瑕疵也不影响大局。

而在第二阶段竞演时,另一种心情弥漫在了两人心中,形成了负面的影响,导致活不成活。

然而此时刚刚晋级的两人,或许还没有意识到。

《相声有新人》李寅飞首轮晋级,打脸南李博士,却也埋下淘汰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南开大学   相声   清华大学   竹笛   秧歌   独唱   天津   首轮   搭档   包袱   隐患   英俊   乐器   明月   博士   新人   节目   校园   李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